英國人赫德熱衷為中國購買船艦,是想把海軍建成外國人控制的機構

眾所周知,赫德的一生中除了正常的海關工作以外,還參與了大量與中國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教育等密切相關的活動。他插手中國的軍火買賣、創辦海軍、創設電訊、郵政、煤礦、鐵路、鑄幣廠、籌借外債、派駐外交使節等等,很多事務都有其插手的影子。在軍火買賣中,赫德除指派其在倫敦的代理人金登幹幫助清廷購買“蚊子船”外,還參與了大型軍艦的購買活動。

1877年,“飛霆”“策電”號炮艦向清廷交貨後,金登幹致函赫德說,目前船艦技術的發展對鐵甲艦和“蚊子船”越來越不利。阿姆斯特朗公司已經設計出一種新型巡洋艦,是鐵甲艦與“蚊子船”的剋星。金登幹在給赫德的信中還附加了有關巡洋艦的資料,鼓動其向清廷推薦這一新型艦艇。信中還說,如果清廷接受這一建議,海關無疑將在中國軍事方面再次起到影響作用。

英國人赫德熱衷為中國購買船艦,是想把海軍建成外國人控制的機構

北洋海軍“致遠”號巡洋艦(來源:《從鴉片戰爭到八國聯軍》)


金登乾的建議,令赫德怦然心動,這也暗合他一直期待的:讓清廷重新組建艦隊,進而增強自己影響力並控制大清海軍的願望。1878年,日本意欲吞併琉球的步伐進一步加劇,日本已公然阻止琉球向中國進貢,而這背後很有侵略中國的意味。這使清廷感到加強海防的緊迫性。

7月8日,正在巴黎休假的赫德突然接到總理衙門的來電,要赫德瞭解鐵甲艦的價格。此時,經過一場海防大討論的清廷正在加緊籌建海軍的步伐。清廷認為,在已有“蚊子船”的基礎上,再添置大型鐵甲艦很有利於鞏固海防。當時日本已經購買了鐵甲艦“扶桑”號,為與之抗衡,購買鐵甲艦也成為一種呼聲。

清廷意欲購買鐵甲艦的舉動與赫德多次力勸清廷建立小型艦隊的願望是相一致的,但也產生了衝突,赫德希望組建的艦隊、購買船艦等事宜都應經由其手。金登幹所言英國新型巡洋艦有諸多好處,赫德便勸說總理衙門,鐵甲艦價格昂貴,且無大用處,勸中國不要購買。

1879年4月,日本吞併琉球,改為沖繩縣,這一舉動再次推動了清廷急欲購買鐵甲艦的願望。李鴻章在上奏朝廷的奏章中說,“夫軍事未有不能戰而能守者,況南北洋濱海數千裡,口岸叢雜,勢不能處處設防,非購置鐵甲等船,練成數軍,決勝海上,不足臻以戰為守之妙。”[1]

英國人赫德熱衷為中國購買船艦,是想把海軍建成外國人控制的機構

北洋海軍在接受射擊訓練


作為福建人的沈葆楨,長期在南方工作。他這個一生與船艦、海防結緣的人,目睹日本日甚一日的海上威脅,而大清卻沒有自己的鐵甲艦,每每思之,常使他夜不能寐。他也懷著急切的心情上奏兩宮皇太后,“伏望皇太后聖斷施行,早日定計,事機呼吸,遲則噬臍”。[2]所以,清廷命李鴻章、沈葆楨妥速籌購鐵甲艦。

李鴻章感到購買鐵甲艦為當務之急,而是時的駐德公使李鳳苞向李鴻章報告說,“近日各國議停造鐵甲,如可緩辦,尤為合算” [3],並說,購買鐵甲艦需要有相應的船塢修理和炮臺庇護條件,更重要的是要有水雷和快船相配合。這對正在組建的中國海軍來說,是不具備的。

10月25日,赫德專門跑到天津再次向李鴻章推薦購買巡洋艦。他對李鴻章說,“亦以先購快船,再辦鐵甲為是”,赫德拿出事先準備好的資料和相關圖樣給李鴻章看,資料顯示:“船長二百英尺,寬三十英尺,吃水十五尺,每半時(應為每點鐘)行十五海里。新式機器,首尾各置二十五噸大炮一尊,左右各新炮數林。並帶水雷小輪船一隻,船頭水線下暗設堅固衝鋒,可碰敵船。若訂兩隻,需銀六十五萬兩,後年夏間工成來華,據云可保追趕碰壞極好之鐵甲船”。

聽了赫德的介紹,李鴻章又向駐天津的法國海軍軍官瞭解相關情況。答覆說,被稱之為“巡洋艦”的新式快船,確實具有衝鋒、碰撞的功能,目的是在戰時添碰船之力。這也使李鴻章感到:“此項快船,既載大炮,又有衝鋒,行駛果如此迅速,實屬合用。”他改變了先訂購鐵甲艦的想法,授權赫德著手購買此艦。赫德即電告金登干與阿姆斯特朗公司聯繫,先定購兩隻,要求在1881年春夏間交付中國。[4]

11月30日,李鴻章將先行購買巡洋艦之事報告了總理衙門,說他經過詳細的瞭解,採納了李鳳苞與赫德意見。並說赫德與李鳳苞所說的快船實際上是一種輕型巡洋艦,由於有的快碰船具有撞擊敵船的作用,故又稱“碰快船”。

英國人赫德熱衷為中國購買船艦,是想把海軍建成外國人控制的機構

總理衙門官員合影。左起:成林、文祥、寶鋆


李鴻章委託赫德訂購的兩艘巡洋艦即“超勇”和“揚威”號。這兩艘巡洋艦建成下水後,如何回國成了問題。鑑於之前訂購艦隻都是由外國人護送回國,然後留下一部分人負責培訓中國海軍官兵。為了中國海軍得到鍛鍊,這一次李鴻章提出應由大清水師官兵前往英國接船。

前面說過,赫德熱心為大清購置船炮,實有控制中國海軍之虞,當初大清委託赫德訂購“蚊子船”時,他提出了一個秘密計劃:讓金登幹為他物色業務熟練的管駕、管輪、炮手等人員,“這些人員將組成兩艘海防艦隻的軍官隊伍,這兩艘海防艦將由我親自挑選的兩個人來指揮,這兩個人將獲得中國海軍艦長職位,掌管阿姆斯特朗公司所建造的炮艇,訓練合格的水兵,定期檢驗艦艇、大炮和機械,使水兵和艦艇經常處於戰備狀態。可能組成兩支艦隊,每隊由一位中國高級官員協同一位海防司(正如一位海關稅務司協同一位道臺那樣)領導。這兩位海防司就是海防艦的艦長,他們在我管轄的一個新衙門當差,這個大概將要設置的新衙門稱作海防總署,我的官銜簡稱為總海防司,我的上司是總理衙門和負責海岸防務的兩位總督。這項計劃現已上奏皇上,交軍機處審議,非常可能獲得批准”。“這些人員如果派出,將在我手下當差,類似海關工作人員。”[5]

看來,這正是赫德熱衷於為中國購買船艦的“題中之意”,顯然,他想把中國海軍建設成類似於海關那樣以他為首的外國人控制的機構。這個計劃過於大膽和天真。本文根據《晚清官場洋大人》改寫

參考文獻:


[1]《籌議購船選將折》,《李文忠(鴻章)公全集·奏稿》第三十五卷,臺北文海出版社1965年版,第28頁。

[2] 沈瑜慶:《濤園集》,《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六輯,臺北文海出版社影印1967年版,第173、174頁。

[3]中國史學會編:《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洋務運動》第二冊,上海書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421頁。

[4]中國史學會編:《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洋務運動》第三冊,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298—300頁。

[5]陳霞飛主編:《中國海關密檔:赫德、金登幹函電匯編1874—1907》第二卷,第230、231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