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爲什麼不把自己對兒女的好去對待父母呢?

liu農村小林


曾經我自認為我算是個比較孝順的人了,婆婆在世時,我每天除了早餐要做四頓飯,婆婆身體有病,很多佐料和調料不能吃,得單獨把她的飯菜做好才能做我們的飯菜。平時給婆婆買衣服鞋子,也是精心挑選,從未糊弄過。生病時,我也能盡力照顧,臨去世時,也是我一個人日夜在旁伺候。我的父母如今也是我經常去看望,父親生病住院,我照顧了兩個月,母親住院時亦然。如今我每週送一次煲湯或者菜餚過去,換季時的衣物也是我準備好送去。朋友們都說,我是圈子裡最有孝心的一個,對父母比對自己要好,每次看到我爸媽,覺得他們穿的比我還要體面光鮮。我也曾經為之自豪,覺得自己還是很有良心的。直到前段時間發生的一件事,我疑惑了。我爸爸和我兒子都愛吃我做的糖醋鮭魚,我常常一次買兩條,做好後一條送去我爸媽那,一條留給兒子吃,我從來不動筷子。夏天的時候,鮭魚不太好買了,市場上常常沒有貨。有次逛生鮮超市,恰好就有一條。我毫不猶豫的買下,回到家卻犯了難,只有一條魚,又不大,是送去爸媽家還是留給兒子吃?最後我的決定是,留下魚,另做了玉米排骨送給爸媽。老公下班回家,看到孩子在吃魚,習慣性問了句:爸媽那裡送去了沒有?我也沒怎麼在意,回答,沒有,只買到一條魚,送了別的菜。老公開玩笑的說,平時裡說孝順,到了自己兒子這兒,高低立馬就體現出來了。仔細想想,雖然只是一條魚,可是下意識裡確實是更在意自己的孩子。這些生活裡的小細節早就出賣了自己真正的想法。父母住院時,雖然是天天在照顧,可是回到家未必就沒有抱怨過“好辛苦”;每天六點半起床給孩子做早點,到晚上九點半孩子睡下,一天天像個陀螺在轉,卻甘之如飴。給父母買衣服鞋子,更多的好像是體現在突出自己的孝心,而給孩子置辦衣物,卻是舒適性美觀性樣樣俱到。給父母買水果,送去往家一放“你們記得吃啊”,給孩子買水果,洗好切好送到手邊……諸如此類,數不勝數。在外面看到好吃的、好看的,第一時間想到“這個很適合孩子”的有多少?“這個很適合爸媽”的又有多少?“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父母對孩子的情總是無怨無悔,而孩子長大放飛後,還記得父母的又有多少?或許,孩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續,這才是大多數人心底真正認同的吧!我也想不太明白,但心底最真實的想法應該還是孩子的重要性多過於父母。人的自私在這一點上展露的很明顯。如此,將來我也不能要求我的孩子重視我多過於他自己的家庭,因為我也沒能做到。唯一能安慰自己的,父母對於子女的愛是不求回報的,藉以寬慰自己的私心吧!


大西幾小腦府



法與罰


世上有幾人能做到對父母象對自己的孩子那樣好呢?以前我曾經寫過這個故事,古時候,有個縣官要調走,因為縣官特好,老百姓跪求縣官臨走時留下句話,縣官想了想說:希望你們拿著父母當兒女對待!老百姓聽後,以為縣官在罵自己,可仔細想想,卻實有道理,可是有幾人能做到,能拿出對孩子的十分之一也算好的了!


老李說事666


一個人對兒女的好,和對父母的好,既有不一樣的地方,也有類似的地方。


父母對兒女的感情,那是舔犢之情。是一個做長輩的對晚輩的憐惜和愛護,是無微不至的關心。是心甘情願地去照顧他,去無私無怨地為他付出。

因為兒女是父母愛的結晶,是父母生命的延續,是父母的未來與希望。父母生下兒女,就有責任和義務,去撫養他成長,讓他接受更好的教育。將來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才不辜負自己多少年來的辛苦,和殷切的期盼。


有人說過:″不養孩子,不知道父母恩"。人們之所以對自己的父母好,那是出於感恩父母,那是晚輩孝敬長輩。每一個人都會感激自己的父母,給予了他生命。

是做父母的起早摸黑,一把屎一把尿地關心照顧自己。讓自己吃好的、喝好的,穿好的、玩好的。並讓自己接受好的文化教育。那真是捧在手心怕凍著,含在嘴裡怕化了。

他們默默無聞,含辛茹苦十幾二十年,才撫養自己長大成人。為了自己的健康成長,他們付出了巨大的心血。這其中的艱辛,和無限的愛,只有做過父母的人,才能夠感同身受的。

現在我們長大成人了,他們卻年老體衰了。我們孝敬自己的父母,那是責任和義務。是天經地義,理所當然的事情。我們對自己的孩子好,那也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更是在重複當年父母對自己的關心與呵護。

這個世界就是這個樣子,自從億萬年前有了人類,人們不就是這麼生生不息,一代一代地傳承下來的嗎?這是天生的人倫,這就是人生的真諦呀!

喜歡社會、民生、軍事、三農、家庭和情感問題。歡迎朋友們來關注,並參與互動;感謝你的支持!]


忘不掉的是過去一


如果這是一對在三十、四十歲的父母有這種現象,不奇怪的,因為這代人是獨生子女家庭成長的,他們在優越的家庭環境呵護長大的,沒有受到傳統教育的教誨培養,只是怕你吃不好玩不好,不開心不高興,二代人寵著,不能罵不管更不能打了,百依百順,飯來張口 衣來伸手,有求必應。在他們腦海中只有父母寵愛,不懂得要孝敬父母和贍養責任,這是個特殊社會時期所造成的後果,就目前而言,這種傳統教育還是不會成為主流認可,還是以國家社會的大口號來養老,不強調家庭養老子女照顧,大搞商業利益。孝敬父母等的傳統教育是一代人一代人的傳承,生命的延續,代代相承才能形成社會的美德,不是一年兩年就能形成。(個人觀點勿噴)


手機用戶58194295125



高山流水


邀答:因為有精神病院的存在,就有你說的"有些"了。


東海南徐


因為他們不懂沒有父母就沒有他的道理,你對他們啥樣你的兒女也這樣。孝敬父母是中園人民的傳統美德


幸福一家人24378328劉


這個問題明知顧問:可以說百分之百的人有了自己的孩子,他們對孩孑付出都大於對父母的付出。為子女當父母能百分之百付出!但子女對父母做不到百分之百隻能是百分之幾了!誰也別怪誰,一輩一輩都是這樣!


艾麗179041525


最好的答案就是你先問問自己,你的孩子和父母誰在你心裡最重!還有就是父母和孩子突然都住院你是先去看父母還是先去看孩子。我感覺大多數得人會去先看孩子再去看父母,你提這個問題感覺你很孝順可能不會去先看孩子你會先看父母!這是人之常情人得天性沒有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