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赫德热衷为中国购买船舰,是想把海军建成外国人控制的机构

众所周知,赫德的一生中除了正常的海关工作以外,还参与了大量与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等密切相关的活动。他插手中国的军火买卖、创办海军、创设电讯、邮政、煤矿、铁路、铸币厂、筹借外债、派驻外交使节等等,很多事务都有其插手的影子。在军火买卖中,赫德除指派其在伦敦的代理人金登干帮助清廷购买“蚊子船”外,还参与了大型军舰的购买活动。

1877年,“飞霆”“策电”号炮舰向清廷交货后,金登干致函赫德说,目前船舰技术的发展对铁甲舰和“蚊子船”越来越不利。阿姆斯特朗公司已经设计出一种新型巡洋舰,是铁甲舰与“蚊子船”的克星。金登干在给赫德的信中还附加了有关巡洋舰的资料,鼓动其向清廷推荐这一新型舰艇。信中还说,如果清廷接受这一建议,海关无疑将在中国军事方面再次起到影响作用。

英国人赫德热衷为中国购买船舰,是想把海军建成外国人控制的机构

北洋海军“致远”号巡洋舰(来源:《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


金登干的建议,令赫德怦然心动,这也暗合他一直期待的:让清廷重新组建舰队,进而增强自己影响力并控制大清海军的愿望。1878年,日本意欲吞并琉球的步伐进一步加剧,日本已公然阻止琉球向中国进贡,而这背后很有侵略中国的意味。这使清廷感到加强海防的紧迫性。

7月8日,正在巴黎休假的赫德突然接到总理衙门的来电,要赫德了解铁甲舰的价格。此时,经过一场海防大讨论的清廷正在加紧筹建海军的步伐。清廷认为,在已有“蚊子船”的基础上,再添置大型铁甲舰很有利于巩固海防。当时日本已经购买了铁甲舰“扶桑”号,为与之抗衡,购买铁甲舰也成为一种呼声。

清廷意欲购买铁甲舰的举动与赫德多次力劝清廷建立小型舰队的愿望是相一致的,但也产生了冲突,赫德希望组建的舰队、购买船舰等事宜都应经由其手。金登干所言英国新型巡洋舰有诸多好处,赫德便劝说总理衙门,铁甲舰价格昂贵,且无大用处,劝中国不要购买。

1879年4月,日本吞并琉球,改为冲绳县,这一举动再次推动了清廷急欲购买铁甲舰的愿望。李鸿章在上奏朝廷的奏章中说,“夫军事未有不能战而能守者,况南北洋滨海数千里,口岸丛杂,势不能处处设防,非购置铁甲等船,练成数军,决胜海上,不足臻以战为守之妙。”[1]

英国人赫德热衷为中国购买船舰,是想把海军建成外国人控制的机构

北洋海军在接受射击训练


作为福建人的沈葆桢,长期在南方工作。他这个一生与船舰、海防结缘的人,目睹日本日甚一日的海上威胁,而大清却没有自己的铁甲舰,每每思之,常使他夜不能寐。他也怀着急切的心情上奏两宫皇太后,“伏望皇太后圣断施行,早日定计,事机呼吸,迟则噬脐”。[2]所以,清廷命李鸿章、沈葆桢妥速筹购铁甲舰。

李鸿章感到购买铁甲舰为当务之急,而是时的驻德公使李凤苞向李鸿章报告说,“近日各国议停造铁甲,如可缓办,尤为合算” [3],并说,购买铁甲舰需要有相应的船坞修理和炮台庇护条件,更重要的是要有水雷和快船相配合。这对正在组建的中国海军来说,是不具备的。

10月25日,赫德专门跑到天津再次向李鸿章推荐购买巡洋舰。他对李鸿章说,“亦以先购快船,再办铁甲为是”,赫德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资料和相关图样给李鸿章看,资料显示:“船长二百英尺,宽三十英尺,吃水十五尺,每半时(应为每点钟)行十五海里。新式机器,首尾各置二十五吨大炮一尊,左右各新炮数林。并带水雷小轮船一只,船头水线下暗设坚固冲锋,可碰敌船。若订两只,需银六十五万两,后年夏间工成来华,据云可保追赶碰坏极好之铁甲船”。

听了赫德的介绍,李鸿章又向驻天津的法国海军军官了解相关情况。答复说,被称之为“巡洋舰”的新式快船,确实具有冲锋、碰撞的功能,目的是在战时添碰船之力。这也使李鸿章感到:“此项快船,既载大炮,又有冲锋,行驶果如此迅速,实属合用。”他改变了先订购铁甲舰的想法,授权赫德着手购买此舰。赫德即电告金登干与阿姆斯特朗公司联系,先定购两只,要求在1881年春夏间交付中国。[4]

11月30日,李鸿章将先行购买巡洋舰之事报告了总理衙门,说他经过详细的了解,采纳了李凤苞与赫德意见。并说赫德与李凤苞所说的快船实际上是一种轻型巡洋舰,由于有的快碰船具有撞击敌船的作用,故又称“碰快船”。

英国人赫德热衷为中国购买船舰,是想把海军建成外国人控制的机构

总理衙门官员合影。左起:成林、文祥、宝鋆


李鸿章委托赫德订购的两艘巡洋舰即“超勇”和“扬威”号。这两艘巡洋舰建成下水后,如何回国成了问题。鉴于之前订购舰只都是由外国人护送回国,然后留下一部分人负责培训中国海军官兵。为了中国海军得到锻炼,这一次李鸿章提出应由大清水师官兵前往英国接船。

前面说过,赫德热心为大清购置船炮,实有控制中国海军之虞,当初大清委托赫德订购“蚊子船”时,他提出了一个秘密计划:让金登干为他物色业务熟练的管驾、管轮、炮手等人员,“这些人员将组成两艘海防舰只的军官队伍,这两艘海防舰将由我亲自挑选的两个人来指挥,这两个人将获得中国海军舰长职位,掌管阿姆斯特朗公司所建造的炮艇,训练合格的水兵,定期检验舰艇、大炮和机械,使水兵和舰艇经常处于战备状态。可能组成两支舰队,每队由一位中国高级官员协同一位海防司(正如一位海关税务司协同一位道台那样)领导。这两位海防司就是海防舰的舰长,他们在我管辖的一个新衙门当差,这个大概将要设置的新衙门称作海防总署,我的官衔简称为总海防司,我的上司是总理衙门和负责海岸防务的两位总督。这项计划现已上奏皇上,交军机处审议,非常可能获得批准”。“这些人员如果派出,将在我手下当差,类似海关工作人员。”[5]

看来,这正是赫德热衷于为中国购买船舰的“题中之意”,显然,他想把中国海军建设成类似于海关那样以他为首的外国人控制的机构。这个计划过于大胆和天真。本文根据《晚清官场洋大人》改写

参考文献:


[1]《筹议购船选将折》,《李文忠(鸿章)公全集·奏稿》第三十五卷,台北文海出版社1965年版,第28页。

[2] 沈瑜庆:《涛园集》,《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六辑,台北文海出版社影印1967年版,第173、174页。

[3]中国史学会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第二册,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421页。

[4]中国史学会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第三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298—300页。

[5]陈霞飞主编:《中国海关密档:赫德、金登干函电汇编1874—1907》第二卷,第230、231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