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涵:經濟增速大概率觸底回升

本報記者 劉慧

美國股市、債市和大宗商品市場3月18日同時下跌,投資者爭相套現,以抵禦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不斷擴大的經濟損失。當天,歐洲中央銀行(ECB)宣佈大規模救助計劃,以7500億歐元的股票回購規模平息市場,是史無前例的。在中國,新冠肺炎疫情正得到控制。興業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王涵表示,隨著國內復工復產的推進,經濟最差時候在逐漸過去。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分別為-13.5%、-24.5%以及-20.5%,疫情的直接衝擊已較為充分地反映在1-2月的數據中。近期企業逐步復工、人員活動也回暖。自3月以來,高頻數據指向國內經濟活動正在加速改善,截至3月12日,全國除湖北外的規上工業企業平均開工率達95%。往後看,在財政、貨幣和社會政策的託底組合下,經濟最差時候在逐漸過去,經濟增速當前大概率將從底部爬升。

“‘低庫存+’率先從疫情中走出來,產能利用率有望持續回升。”王涵分析稱,從供給端來看,國內工業企業整體庫存已偏低,部分生活資料相關產品的庫存在前期供給受控下進一步消耗,處於低位的庫存將有向上回補的動力。從需求端看,儘管疫情抑制全球需求,但包括口罩在內的剛需類生活資料需求或進一步上升。而對應的背景是海外供給端在目前已經出現“封城”“停工”的苗頭下或受到抑制,結合近期包括韓國對口罩進口暫實行零關稅等政策來看,國內的相關產能可能將受益而進一步釋放。因此,從供給和需求的兩個角度而言,均一定程度有助於中國經濟進入爬坡期。

各國央行釋放了大量流動性,資金整體淨增加。王涵稱,自境外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激增,觸發海外金融市場大幅波動以來,各國央行相繼出臺緊急對沖貨幣政策,美歐日央行自3月以來公佈的貨幣寬鬆政策,合計即將通過QE、回購、購買ETF等操作投放超過4萬億美元流動性(部分已投放,此處假設美聯儲回購操作均達上限)。全球央行聯手救市,投入大量流動性,意味著全球的“錢”從淨結果來看有所增加。

王涵表示,對中國投資者而言,短期恐慌或為長期價值投資創造機遇。從當前來看,海外進入恐慌情緒主導下踩踏式流動性緊張的新階段。作為風險資產,A股在外盤調整過程中或將受到拖累和衝擊,短期內仍具有一定的脆弱性。但無論是從受遏制的疫情蔓延形勢、股市估值所處的相對位置,還是逐步回暖的經濟基本面來看,中國整體情況都好於境外發達經濟體。從相對水平看,近期中國A股的表現在全球股市領跑,在一定程度上也說明了這一點。

“考慮到全球央行流動性整體增加,對於關注中國資產的資金而言,當前的核心其實是資金期限問題。”王涵稱,從投資的角度而言,盈利和估值是挑選資產的兩個主要維度。而對於基本面維持穩定的核心資產來看,估值因短期恐慌而打折,或為長期價值投資的資金創造了更優的買入性價比。往後看,A股或是助推居民財產性收入上升的重要途徑。

近期,國家發改委等23個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意見》中提到,資本市場穩定將有助於增加居民的財產性收入,從而提升居民消費能力。王涵稱,如果疫情不出現二次反覆,則A股有望助力居民財產性收入上升,從而提升居民消費能力,助推中國經濟“爬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