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喝水”可以包治百病吗?


“多喝水”可以包治百病吗?

“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

“肚子还疼吗?多喝点水”

“怎么这么热!你发烧了,多喝点水”

“你看你这满脸的痘痘,多喝点水”

“哎哟!怎么喝了这么多酒?多喝点水”

“怎么好好的,突然咳嗽这么厉害?多喝点水”

“踢球把脚踝扭伤了?好好休息,多喝水”

“刚生完,还没出月子啊?记得多喝水,温水!”

…… ……

这些话很熟悉吧?是不是经常在日常生活中听到?是不是感觉一碗白开水,可以搞定医学中内、外、妇、儿所有疾病,像灵丹妙药一样?有的人认为水确实对身体从疾病中恢复有好处,有的人则认为用白水什么问题都能解决,这就是在糊弄人。那么,无害的水,真的适合所有人、所有疾病吗?中医在防病、治病过程中,对待水的态度又是怎样呢?

开门见山:你完全可以把“多喝水”当作是一句人们面对疾病时安慰的话,或者说是口头语的 表达方式。中医在面对疾病时,从未提倡过要多喝水。《伤寒论》:“凡得病反能饮水,此为欲愈之病。其不晓病者,但闻病欲饮水者自愈,小渴者乃强与饮之,因成其祸,不可复救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患者有喝水的愿望,这说明病快好了。但是,不了解疾病的人,只是听说想要喝水的病人就是快恢复了,病人只是微微口渴或者根本不口渴,也让他喝水,认为喝了水病就会好了。这里面有个逻辑错误,就是病人想喝水是说明病好了,而不是喝了水病好了。这就是张仲景对于喝水和疾病关系的严谨的逻辑态度。

中医对待口渴的态度:一是身体缺水而渴,二是身体缺乏运化水的能力。现代医学认为口渴:位于下丘脑视上核的渴感中枢感受到如下刺激:1、“水、钠代谢障碍”——血Na浓度增加;2、有效循环血量不足;3、血管紧张素Ⅱ(ATⅡ)水平增加。所以,不论中西医学,都不认为饮水可以解决所有问题。

中医并不认为患者渴了,就可以多喝水,对于怎么喝水,一次喝多少水,《伤寒论》也是有具体要求的:“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少少与之,令胃气和则愈” ;又见:“凡得时气病,至五六日,而渴欲饮水,饮水不能多,不当与也。”

我们该如何喝水呢?

1、喝多少水:每天应补充足量的水:1500ml~2000ml/天;

2、怎么喝水:补充水分应少量多次的补起来,应“频频饮之”,不要“咚、咚、咚…”的一次灌入大量的水;

3、喝什么水:脾胃虚寒的人,不适合喝冰水,尤其不适合早起一杯“凉白开”。

4、喝了凉水肚子就难受怎么办?中国人的体质不适合长期喝凉水,需要时时注意固护我们的阳气,水性属阴,凉水更是阴寒。脾胃虚寒的人,应喝温水,可以配合参苓白术丸等,强化脾胃用水的能力。

中医病证名称本篇不作过多解释,因为涉及太多中医理论,不是一两句话能讲明白的。这里只是和大家一起聊聊中医对待喝水的态度,希望可以抛砖引玉以启发大家的中医思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