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了同一所大学,农村出身和城市孩子的差距到底在哪里?

山野果圈儿


同一所大学,农村出生和城市孩子的差距到底在哪里?前不久以为清华大学农村学生的演讲红遍网络,这个女孩叫张薇,她演讲里提到,自己亲身体会到农村与来自城市乃至大城市的差距,虽然张薇使用了个人基础不好,实际上并非是取得了一个地级市理科第一名的女生成绩不好,实际上更是张薇所在的镇原县的教育现状中,存在着对学生教学更多地注重课业成绩,而忽略了其他更多方面的发展。



她在演讲中提到,入学清华大学之后,张薇也曾经竞选过班长,失败了;竞选过某课外实践活动的支队长,失败了;参与体能测试中的仰卧起坐考核,也是失败了。这些其实和学习没有太多的关联,不过对于一个一直拔尖的学生来说,不能争取到最好的,那就只有两条路可以走,要么沉沦一直做一条与世无争的咸鱼,要么付出比别人多几倍的努力,来争取得不到的东西。


我认为城里的孩子更加注重全面发展,农村的孩子更注重学习成绩,希望知识来改变命运。城里的孩子有更多的资源,城里的孩子从小就会上很多兴趣班,而农村的孩子很少上,城里的孩子可以去图书馆看书,而农村的孩子,除了课本,课外书很少。城里的教育资源比农村更好,他们实验所用到的仪器更先进等等。

我认为差距不是一尘不变的,有差距才有学习的动力,只要你是金子到哪里会发光!


陪读妈妈谈教育


我儿子在华中科技大学,同室里,一个天津的,一个云南的,一个河南的。我到学校去过两次,和他三个室友都打过交道,第一感觉是河南和云南(两个都是农村的)的更自律,床上被子叠得很整齐,桌子上也收拾很整齐,性格都很腼腆。而我儿子和天津的,床上象狗窝,桌子上也很乱,性格相对大方些。农村孩子英语相对弱一点,其他功课差不多。穿着方面,农村的穿国产运动品牌,城里的是耐克,阿迪,安德玛,牛百伦这些品牌,生活费方面,城里2000以上,农村的1500左右。其他区别是,城里孩加了很多社团,农村孩子只加了一到两个社团。因为社团活动都要交费,可能农村孩子节省些。其他外型上,农村孩子相对皮肤粗糙一些,城里孩子白净一点。其他都差不多。


惊艳一747


这个问题我收藏了好几天,终于有时间好好回答下了。

我就是从农村考入某一线城市985的高校,当时我们宿舍8个人,4个本地生,两个周边城市生,只有我和另一位同学来自农村。

当年17岁的我带着豪迈的心情第一次走出农村走出小城,然而现实很快就给了我措手不及的一击。\r

开学第二天和室友们去超市需要坐公交车,全程我都很紧张,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坐公交车,我故意站在她们后面仔细模仿一切动作生怕闹笑话。\r

室友上车后都很自然的拿出公交卡随意地那么一放,就听到“滴”的一声。\r

我当时彻底蒙逼了,她们拿的是什么卡,为什么往那一晃就行了?\r

现在的孩子可能理解不了竟然有人不会坐公交车,当时我们的小县城还真的就没有公交车,只有去省城的长途汽车,是人工售票,所以我当时完全没有公交卡的概念。\r

我认真地思考了几秒,做了个自作聪明的举动。\r

我拿出校园卡学着她们的样子往仪器上一刷。\r

怎么不响?\r

司机大叔带着不耐烦的语气用方言说:“公交卡!”\r

我更是懵逼,只好拿着那校园卡重复往仪器上刷。\r

一位室友看出了我的窘迫,她拿出自己的卡帮我刷了一下,这时我才看清她拿的卡是红色的,而校园卡是蓝色的。\r

后来这位室友私下送了我一张公交卡,我一直珍藏着,就算离开大学的城市我也留着那张公交卡。\r

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后来还发生过很多次类似的窘迫,但都没有这一次让我印象深刻,因为就是这件不经意的小事让我意识到了我和大城市出身同学们的差距。\r

我没有她们那么多的漂亮衣服,不能像她们一样随心所欲的下馆子,不认识明星,不追偶像剧,这些我都可以平常对待,因为这只是我在物质生活上和她们的差距,我并不认为我穿的没她们好看吃的比她们差就比她们低人一等。\r

真正影响我的是精神上的贫乏。\r

口语课上她们可以很自在的和外教交谈,而我却连张口都很困难;计算机课上她们讨论各种网络名词而我却连最基本的word都不会用;假期她们经常结伴出游而我只能做家教挣生活费。\r

她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对我来说成了奢侈品。\r

就是这种无处不在的差距让我意识到考上重点大学只是我人生的开始。\r

我的大学我的青春都耗在了图书馆。\r

因为我知道我的未来不能向她们那样随心所欲的选择,所以我拼命地学习,这才是我唯一能掌握的筹码。\r

口语不行我就去后门小店买了个随身听一有空就听英文原版电影的磁带跟着练习,现在都还能记起乱世佳人中斯嘉丽的台词;电脑不好就去机房练习,没人教就自己瞎琢磨,我到现在都很抗拒电子产品估计就是那时留下的后遗症。\r

于是我年年都能拿到专业奖学金。\r

大四第一学期我跟着某位专业课老师在工厂实习,忽然接到辅导员的电话,让我赶紧回来参加学院的研究生推免面试。\r

我连夜买了火车票,站了5小时返回学校。当时我走在凌晨空荡荡的校园,激动得想哭。\r

我毫无意外的获得保研资格,导员说有一天时间考虑要不要上。\r

不上我就可以马上工作挣钱,上就意味着我还要花几年家里的钱。我和爸爸打了个电话,爸爸激动地说:“上!必须上!”\r

研究生有国家奖学金基本可以维持学费和生活费,再加上周末做家教,我的手头忽然宽裕了。\r

当我攒下了第一笔5000块时我认真地走进了曾经让我胆怯的商场给自己买了一套衣服。\r

我看着镜中的自己,曾经只穿T和牛仔裤的土妞和穿合身连衣裙的姑娘交叠在一起,时光忽然在此刻静止。\r

我感谢曾经经历的贫穷,感谢曾经土土的自己,感谢无数个泡在图书馆的日子,感谢所经历过的一切窘迫,正是这些我曾经以为的磨难成就了现在的我。\r

一年后我直升了博士,成为了大家口中的第三类人。\r

博士生活不好过,科研做不下去,论文发不出来,每天都生活在焦虑中。每一次崩溃的时候我都告诉自己我是自己唯一的依靠,所以我一定要走下去,就算是南墙也要走到头。\r

所幸我终于顺利毕业了。\r

毕业后有几个选择的机会,可以去国外继续研究,也可以留在国内高校,每一个选择都很好,这个时候我才真正的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r

因为只有你超越了生活的磨难,才能真正拥有选择的权利。\r

这个夏天我参加了大学同学聚会。\r

优雅的妆容,精致的餐厅,亲昵的密友,一切都恰到好处。\r

我忽然想起一篇广泛流传的文章“我花了10年才可以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我又何尝不是花了十年的时间?\r

此刻,我们之间已看不出差距,那段窘迫的青春仿佛水过无痕。但只有我心里明白从自卑走向自信,从狭隘走向开阔,从农村走向世界所经历的种种挑战。\r

上了名校意味着你的竞争对象变成了出身良好的孩子,一开始可能他们在各方面都会比你优秀,相同的事情你要比他们花费成倍的精力才能成功,甚至你可能会遭受一些不公平,你能不能承受这种心理上的压力?\r

面对无数的挑战和困境,你是不是可以坚持不放弃?\r

那些拿到名校通知书的孩子是寒门贵子,还有更多的没有拿到名校通知书的孩子,他们可以用另外一种奋斗成就自己的故事。\r

人生有无数可能,即使没有上名校,但若能抓住其它机会去努力奋斗,积极面对困境,实现自我价值,给家人带来更好的生活,谁又能说你不是“贵子”呢?\r

寒门贵子,绝不是一次命运的逆袭,而是一场水到渠成的奋斗。\r

(后记:越来越喜欢回忆往事,可能我开始老了。在网络上写出自己的心路历程其实挺不容易的,我只是希望我的经历可以告诉更多出身贫寒的孩子去奋斗去努力去创造。即便我们在时代的洪流中非常渺小,也不要放弃自我挣扎。)


光阴缕缕醉


我之前听婆婆说起过大伯哥的事情。

大伯哥高考的时候考上了清华,班里的很多学生都是当地的高考状元,大伯哥的高考成绩在班里排名靠后,倒数的那种。

但大伯哥是北京土著,父母在军队工作,他和我老公五六岁的时候就见过计算机,也经常在假期被父母带出去旅游。这在七十年代是很稀有的。

大伯哥在大学上学时和高中时期一样自律,每天除了上课就是在图书馆,中午会睡个午觉。成绩逐渐上升,很快就到了班里第一名,而后一直保持直到大学毕业,被保送到清华读研。

班里的一些同学在大学时就放松下来了,加上觉得城市里什么都有新鲜感,成绩慢慢的就退步了。

个人觉得不一样的是眼界,但产生差距的是自律。没有眼界但自律的人,一样可以取得成功。但如果没有眼界又不自律的人,会很快被新鲜感所腐蚀。

就如同现在的富养闺女的理论:从小给了闺女好的,以后她就不会被一个包包给带走。

但其实如果从小给不了孩子好的,但告诉她应该靠什么样的途径可以得到?途径有好的也有坏的,好的途径带来好的结果,坏的途径带来坏的结果,尽管可能一时风光。孩子有了底线认知就会自律不去触碰,也一样可以到达自己想要到达的目的地。


芝麻辰小七


同一个大学,甚至同一个宿舍里,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确实存在不小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一定就是缺点,但总的来说,农村孩子是存在一些不足的。

我当年上大学时,宿舍里6个人,只有我一个人是县城的,有两个是镇上的,但家里不务农,做生意或者打工,另外3个人家里则都是务农。从几个人的对比上,我明显感觉到几个方面的差距,这与他们的生活经历、家庭教育、经济条件等有密切关系。

第一是缺乏自信心

相比多数城市孩子自信阳光,农村孩子更加内敛和低调一些,这是因为他们很不容易走出来,更害怕失去,因而害怕犯错。因此,他们也不是在所有领域都缺乏自信心,在他们擅长的方面,还是很有自信的,但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却往往非常缺乏自信,甚至自我否定,不敢去尝试。我当年有个舍友,非常羡慕我能在报纸上发表文章,他有时也会写两段,但就是不敢投稿,我鼓励了他好几次,他才拿出一篇文章让我帮他投稿,结果那篇文章没被录用,他从此就再也不投稿了。这样的情况可能属于个例。但总体来说,在尝试新鲜事物和自我突破方面,农村孩子更容易自我设限,所以,在接受新事物时会比城市孩子慢半拍。

第二是社交投入少

农村孩子并不是不喜欢社交,但他们比较注重社交范围。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社交需要不小的花销,而他们的家庭情况不够支持这一需求。当然,也有部分人是因为存有自卑心理。我宿舍里的3个农村舍友,大学4年,只有一起上课的同学、老乡这样的朋友,除此之外几乎没有朋友。而且,除了同班几个女生外,几乎没有异性朋友,当然就更不用说谈恋爱了。

第三是缺少生活情趣

这一点并不是说农村孩子没有精神生活,这里主要说的是在城市环境下的生活情趣。相比起城镇孩子,他们的“灵魂”就显得有些无趣。最明显的一点就是缺乏个人爱好,因而也就没有个人特色。不喜欢唱歌,听音乐也就是网络歌手那些口水歌,有的甚至不喜欢运动,篮球足球偶尔参与,但几乎不会玩,羽毛球乒乓球这类小球,玩的更是惨不忍睹。生活情趣的缺乏一方面影响社交,另一方面也影响创新能力。所以,很多农村孩子执行能力强,但创新能力却很弱。

除了以上三点,别的方面我感觉就差不太多了,这些问题也并不是每个农村孩子都有的。而且,多数农村孩子相比城市孩子更重感情、重信用,虽然在社交的广度上不够,但在社交的稳固性上却是非常强的。

我有一个非常敬佩的师兄,也是从农村出来的,小时候家里不好,受亲戚朋友照顾,因此非常重感情,别人给他好处,他就会想办法加倍还给别人,一来二往的,单位领导们就非常喜欢他,也非常信任他,现在他出来创业了,生意伙伴们也都很认可他。

结语

总得来说,农村孩子也许有一些先天性不足,但并没有什么致命的缺点,很多东西也可以通过后天努力慢慢改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正视,也要有自主的认识,需要改的我们努力改,有的则不需要随波逐流、为别人而活,保持自己的本色也很重要。

(文中图片来自纪录片《出·路》)


高校人才真经


我念本科的时候,宿舍的同学三个来自城市,一个来自农村,所以对这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农村的同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不太讲卫生(只针对我的舍友的真实情况),这跟他自己的生活环境有关。怎么这么说呢?刚入学第一天,他进宿舍,就习惯性地朝地下吐了一口痰,然后用鞋蹭了几下,后来提醒了他,他就不会朝宿舍的地面吐了,但是随地乱吐痰、吐口水的习惯,到毕业了都改不掉。这一点会极大的影响他的社交广度。

还有就是农村的这位室友有点唯唯诺诺,害怕得罪别人,有些不好意思推脱的任务,他接下来之后会骂骂咧咧;同学约他去打球,他不想去也不会直接拒绝,反而会跟别人打太极,说天气不好、人不够这类的话,我算比较了解他的了,只要他没一口答应的事,基本就是想拒绝。

再者就是,农村的同学基本没有才艺,因为他们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学习中,很多时候,他们上了大学也更愿意学习,所以社交活动比较少。

考上同一所大学,只能说明两个人成绩差不多,农村跟城市的同学差异较大的原因,我认为还是来自各自不同的见识,来自个人素质、能力的不同培养方式。


在沙特留学的四川狗子


个人经验:

1,文化差异。作为农村娃,我只能跟农村娃一起玩儿。城里娃玩儿的东西我见都没见过,聊天的话题我插不上嘴,穿着打扮时尚。

2,见识差距。作为农村娃,同时也是学生会成员。我策划的活动,在城里娃眼里,又土,又没意义。城里娃策划的活动,积极参与的人很多。

3,社会能力差距。作为农村娃,我语言能力弱,不够自信,社交能力也一般。接人待物没经验。城里娃,从小在家庭的熏陶下,能说会道,训练出了比较好的处事能力。

4,家庭条件差距。吃的,用的,耍的,都不一样。最重要的,毕业后的起点也完全不一样。

在城市奋斗了十几年,我没有资格享受生活,只能埋头苦干,寻求在城市彻底扎根。所有的理想,就是在城市生存下去。虽然有了车子,还有了两套房子。爸妈也来到了身边。但是,和不多的几个真真的城里人朋友相比。他们的理想,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的生活态度。是我不敢奢望的。大学同学,还在联系的,也都是农村出身的。那些出身在城市的同学,我知道的,有移民的,有创业成功身价千万的,有进了体制内的,有继承家业的。总之,我不认识混得差的城里娃。 我希望我的孩子,能成为真正的城里娃,我不希望我身上的农村娃的痕迹影响到我的孩子。


般若小石头


考上了同一所大学,农村出身和城市孩子的差距到底在哪里?



对于这个问题,作为一个农村出身曾经考上大学,确实得有切身的体会。农村出身的孩子考上大学的确不容易,但现在考大学的机会特别多,只要努力学习,分数高点低点都可以上大学,这是国家普及教育的优惠政策。

记得八九十年代考大学的机会特别少,那时候就像过独木桥一样,一个村里考上一个大学生,就像飞出了一个金凤凰的荣耀。那时候考上大学不用交学费,而且在学校里还有奖学金,可是考大学是非常难的。但对于农村出身和城市出生的孩子,在大学里到底有什么差距呢?

首先,农村出生的孩子在大学里生活过得也很拮据,不舍得穿,不舍得花,毕竟家里收入比较低,吃的是最贱的菜,穿的是最贱的衣服。记得90年代上大学,吃饭也需要花钱的,每个月的生活费不超过50元,其实非常低的一个水平了,就这50元的生活费优势和捉襟见肘。

而对于城里人来说,每个星期50元都不够,还经常的去逛超市,买零食,买衣服。记得有一个同学是城里人,也是一个宿舍住的,同学的父亲在教育局上班,花费特别的高,一个学期能回家四、五趟趟,仅回家一趟的路费就够农村大学生一个月的生活费。这就是差距。

现在城里人和农村人上大学所交的学费都是一样的,但农村人交了学费以后,生活费就无着落了,而且有时学费还需要借钱交纳。而城里人上大学的时候大包小包,还有父母陪同送到大学里;农村出身的大学生,只有自己背着一个编织袋装孤孤单单的走进大学。这就是差距。



其次,农村出身的大学生在大学里不能失败,也不能允许失败,他们必须努力的学习,因为未来他们必须靠自己的知识来拼搏。在大学里除了学习之外,还要打零工赚取生活费,因为他们知道家里没有多少钱供他们上大学,既然能上上大学就很不容易了,是一个难得的机会,非常的珍惜。

对于城里的大学生来说,他们能接受失败,因为他们懂得失败是成功之母。他们一般的生活就是吃喝玩乐学习,在大学里他们社交圈比较广,经常组织活动,因为他们的父母给他们充足的钱,不用考虑经济的压力,旨在锻炼自己的能力,为踏入社会打下牢固的经验基础。

第三,农村出来的大学生上大学需要努力学习,大学毕业以后就需要自己去拼搏,因为他们没有人脉,没有足够的经济基础,找工作时也是相当难的,起步比城里人一般好多步。

对于城里的大学生回到家就可以有好的工作,因为他们的父母已经给他们安排好了工作,有很好的人脉圈,也有足够的经济基础,毕竟他们从小就跟着父母在这人际交往中成长。这就是农村大学生与城里的大学生的差别。



总之,考上了同一所大学的,农村出身的大学生和城里出身的大学生,确实有很多不同之处,也有很多差距,至少经济的差距,经验的差距,人脉的差距,人际关系的差距,生存环境的差距等等。但并不是说所有的农村出身的大学生,都比城里出身的大学生差,农村出身的大学生,也有很多优秀的,出类拔萃的,尽管凤毛麟角,但也是农村出身大学生的一个代表,是金子都会发光的,只是未到发光时。大家对这个问题有什么高见?敬请留言交流。


宗元三农堂


说白了就是城乡差别,城市教育资源条件好,参加大型活动,只识多广,多才多艺,沟通领导能力强。到大学后实应更快,为人处事很成熟。我是洛阳市人,女儿在河科大上高中,今年高考后没事在大超打工一个多月,长了不少见识,到大学后应聘到校团委组织部。希望农村的孩子到大学不要有自悲感,多参加些社团,不要闷着头死学习,要有创造力。现在大学是知识加技能,为走向社会多段练。


用户3489803173851


就我读大学那时候的感觉吧,觉得他们特别特别认真,感觉很能吃苦。

我们在玩儿,各种聊天,她在看书。

我们在打牌,斗地主,她在看书。

我们在讨论什么流行,那个明星同款,她在看书。

我们去校园内各种逛,出去前她在看书,回来看见她没换过姿势,依旧在看书。

所以,我感觉他们好拼。

我们那个时候感觉考进大学是放松点,他们却是一如既往的紧绷。

当然,她的学习成绩是咱班最好的。

所以,韧劲儿,肯吃苦是我对他们的最直观的印象钱。

除了这些,金钱带来的物质基础还是有些不同的。

她的吃、穿和我们还是有些区别的,能看出来审美能力的不同,吃的也比较节俭,不浪费,就从来没有见她盘子里剩过东西。

交际能力方面也有所差异,我们比较外向,感觉自来熟的那种,她就比较内向,不太爱说话。

不过同一个寝室,基本交流还是有的,她很有目标的,会谈起自己读完以后想从事什么工作什么行业。

不像我们稀里糊涂的,感觉船到桥头自然直的那种。

现在回过头去看,这就是差距了。一个在大学期间就目标明确的人怎么着都能混得风生水起。

如果当时能懂得这些,做一个互补就好了,我们教她人情事故相处之道,提升她的气质和品味,她教我们怎么坚持目标,那么城乡结合一下估计咱寝室都是好闺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