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看什麼書對人的心理有益,能增強心理承受能力?

成精失敗被捉住


推薦兩本小書吧,一本是《壽命是一點一滴努力來的》,還有一本就是《西藏生死書》。

這兩本書我覺得對緩解情緒,釋放壓力,解除痛苦,看破人生的很多幻像,提升自己心身靈的能量,都有很大的幫助。

還有,也可以看一看我的頭條文章,裡面有很多可以幫助你緩解情緒,釋放壓力的文章。





樹柔無心


說實話很久沒看過書了,一直是從今日頭條上看各種新聞和文章,這次疫情從最開始我真的也是很害怕,以至於剛開始整晚上都不敢睡覺,後來娃開始上網課的時候,我和他一起上,慢慢的也就不覺得害怕了,而且看新聞每天都在減少,就更不害怕,咱們得國家這麼強大,這點病毒算什麼,最重要的是要學會分散注意力,相信我們的祖國,相信我們的白衣天使。


小吆


我建議看瑜伽類的經典著作比較好。談一下自己的讀後感悟。

因為瑜伽源自古印度的哲學和宗教,理論上倡導的制戒和內製對於調整心態很有幫助。

制戒主要是規範人的道德,提倡非暴力、求真、不偷盜、不貪婪、節制。

內製啟迪教育人約束個人的日常行為規範,提倡純淨、熱情、克己、滿足、自我研習。

節制自己的慾望和想法,節制自己的一言一行,學會控制和平抑心態,純淨自己的身體、食物、語言,從身體、心理、語言等方面奉行非暴力。

通過閱讀瑜伽經典,會使自己變得豁然開朗,神清氣爽,學會放下和接納不完美;學會活在當下,用正念去覺知觀察世界;學會感恩和寬容,用平靜如水的心境去面對生活。

閱讀瑜伽經典,我感到體式、呼吸、冥想重要,但其最終目的是改變心情和靈魂,所倡導的內制和制戒就是淨化人格和人品。

如果你是瑜伽修行者,我也建議定期去精品細讀瑜伽經典著作,讓瑜伽的初心發光,給自己的前行道路照亮。

如果你是瑜伽的門外漢,閱讀瑜伽經典著作,體味瑜伽人生哲學,深悟千年瑜伽的博大精深,你會對瑜伽肅然起敬,讓身體、心理、靈魂和諧統一。

疫情期間,特殊時期,建議讀瑜伽書,識瑜伽人,愛瑜伽魂。

你會發現有很多瑜伽體式、呼吸、冥想等都有很好的心理安撫作用,十分有益心理健康,多讀當然能顯著提高心理承受力。

關注 東臨瀚海,分享健康快樂





東臨瀚海


2020年的春節對我們每個國人來說,都是一次特別難忘的經歷。這次突如其來的病毒來勢兇猛,讓大家不得不宅在家中,共同抗擊疫情,共度難關。

而我們需要與之鬥爭的不止是病毒,還有由此而產生的焦慮感、無力感和孤獨感。

這次疫情,除了讓我們知道提高自身身體的免疫力外,也需要讓自己的心理免疫力提高,才能放鬆緊張焦慮的心情,安心在家辦公。那麼我們如何提升身體和心理免疫力呢?如何走出身心困境呢?

在此向大家推薦由全球心身醫學領域專家、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學院臨床講師馬丁·羅斯曼博士(Martin Rossman,M.D)所著的《解憂小鋪:焦慮分子的治癒指南》這本書。這本書完美地結合了腦科學、情商、心身醫學的新研究成果,提供了詳細的關於焦慮問題的闡釋及其解決方案,幫助每一個讀者科學地放鬆和排解焦慮,提升身體和心理免疫力,重新找回對生活的控制權,迴歸健康與安寧的生活常態。而不是一味地活在自己製造的假想中,要學會真實快樂的生活。

下面就我帶領大家進入“解憂小鋪”,尋找治癒焦慮情緒的良方。

1

認識焦慮

焦慮是人類一種很正常的情緒,是我們在自以為的危機時刻做出的一種應激反應。短期、適度的焦慮可以幫助我們的身體做好應對危險的準備,開啟自我保護機制,提升身體和心理免疫力,還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完成任務;但當我們長期處於這種狀態、過度焦慮時,身體和心理的免疫力就會降低,我們難以理性思考,轉而陷入災難性思維。這時焦慮的負面情緒會成為比外界更大的壓力來源,這種不良情緒往往會轉化為“軀體化症狀”,你可能會突然感到乏力、頭暈、呼吸不暢、食慾不振,也可能會失眠,甚至以為自己也感染了病毒。所以我們要學會控制焦慮,積極調整心態,不讓焦慮成為一種習慣,從而減輕軀體化症狀,提升自身免疫力,抗擊病毒侵襲,更好地迎接未來。

《解憂小鋪》這本書中提到,我們長期處於緊張不安和恐懼之中,是因為我們自己臆想了很多可怕的事情,導致想象力失控,從而讓焦慮情緒蔓延。這種焦慮就是過度焦慮。

過度焦慮是一種負面情緒,這種情緒如果積累過多或處理不當,就會中斷我們內心的平靜與祥和,讓我們與世界的美好絕緣,與幸福絕緣。如果這種情緒不能得到控制,也一直沒有得到適當的梳理和釋放,就會過度耗損我們的生命能量,使我們喪失創造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糟糕的是,你會陷入惡性循環的生命模式裡,痛苦不堪!

所以,我們要學會控制和釋放焦慮!

2

控制和釋放焦慮

在控制和釋放焦慮的過程中,我們更多的應該是付出行動。因為在很多關鍵時刻,能夠救我們的人只能是我們自己。

《解憂小鋪》這本書從心身醫學、腦科學、心理學的角度設計了一套將身與心相結合的獨特方法來進行焦慮、壓力管理,幫助我們打破焦慮循環,科學、正確地管理壓力和情緒,並告訴我們該如何找回對生活的控制權。

1. 學會放鬆

控制焦慮,我們首先要讓自己平靜、放鬆下來,如此才能激活智慧,更好地解決問題。從根本上解決焦慮,我們可以從身體放鬆開始,把身心當做一個整體。

在《解憂小鋪》一書中,談到了放鬆的三個秘訣:腹式呼吸、放鬆肌肉和心理意象。你會發現,放鬆以後遠比努力控制事態的時候更強大。我們在這裡介紹一下腹式呼吸。

“腹式呼吸”,其實更準確的來說,應該叫“橫膈膜呼吸”,因為當我們運用這種方法呼吸時,我們是利用橫膈膜的上下移動來擴大胸腔,將更多的氣體吸入肺部。 橫膈膜是分隔胸腔和腹腔的那一大塊肌肉。

這是一種讓人深度放鬆的呼吸方式,不僅可以改善體內的氧化作用和能量,還可以排出更多的廢物,激發我們的自主神經系統的副交感神經(或者放鬆反應)。

當我們的身體處於沒有預警的無憂無慮的狀態時,其實就是副交感神經在起作用。

你可以平躺下來,也可以選擇側臥或坐著。將一隻手放在胸部,另一隻手放在腹部。想象在你的腹部有一個氣球,當你吸氣時,氣球膨脹,氣體直接灌進氣球裡。呼氣時,想象這些氣體是從你體內的氣球裡釋放出來的。

吸氣4秒,之後屏息2秒,再以你覺得最自然的方式呼氣6秒或8秒,呼氣時要儘量將肺腔中所有的空氣排出,然後再次屏息2秒。這樣連續做4次,之後按照正常方式呼吸。一定要保證你的呼氣時間要多於吸氣時間,在吸氣和呼氣之後都要屏息,並注意觀察此時的狀態。(《解憂小鋪》裡有很多關於放鬆方法的音頻,由喜馬拉雅實力主播小默為您講授。)

吸氣時,我們收縮膈肌,擴張腹肌,增加肺部通氣量,從而提高血液的含氧量,為身體提供更多能量。呼氣時,我們排出更多二氧化碳廢氣,同時,隨著脊椎有規律地加快運動,就好像在給脊椎做按摩一樣。

腹式呼吸可以激發體內的放鬆反應,身體可以隨之調整到“清理和修復”模式。你無需集結外力來抵禦外部危險和壓力,體內的修復和更新系統就可以順利運行。

你可以連續三週內每天進行兩次這樣的放鬆練習,這主要是為了搭建一條新的腦通路,讓大腦漸漸習慣放鬆的感覺,就好像它之前熟悉的壓力那樣。如果你常習慣性地緊張,那麼更應該做這個練習。

你會發現,有時你很快就能達到深度放鬆的狀態,而有時則不能。但只要你勤加練習,整個放鬆過程就能變得比較穩定。很快,你就能控制好自己的焦慮。

放鬆能夠降低你原本的緊張程度,這是擺脫不必要的壓力和焦慮的第一步。

當你放鬆時,你會更加開明,更容易接受新事物。當你能夠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想法和意象時,你就能對自己的身心產生更多積極的影響。

定期的放鬆訓練能夠降低你基本的緊張水平,讓你對周圍的壓力的敏感度降低,但是這並不能解決或消除你所有的焦慮。

2. 直面問題,結束逃避

焦慮可以帶來一種錯覺,讓我們覺得自己正在努力解決問題。但它是對想象中危險信號的反應,這種反應並非建立在真實的基礎上,因此,焦慮註定是無法真正命中目標的努力。

我們的大腦停不下來,就是為了避免面對內心深處的恐懼。在認識到問題的根本後,我們要學會直面問題,而不是選擇逃避。《解憂小鋪》這本書中提到,我們要給焦慮進行分類,分清楚哪些問題是可以改變的,哪些問題是不能改變的。可以改變的問題,就要盡力去完成;不可以改變的問題,從此也就不再糾結。

當我們擁有直面負面情緒和建立正向情緒的能力時,我們就可以在負面情緒來襲時,從一個具有同理心的內在原點出發,選擇富有建設性的回應,而不會被憤怒情緒掩沒、自我設限、自暴自棄或得過且過,你可以比較輕鬆地從負面情緒的流沙中跳出來,在遊走於複雜的情緒中時而不被擊倒、失控或失序!同時,你可以更容易地建立自我的正向情緒,開啟內在的智慧,發揮你的如初原力!

學習處理而非對抗負面情緒,有助於每個人的心靈成長。除去破壞性的情緒模式,就能使你不論處於何種境遇,都能自在地擁有當下。

3. 開啟內在智慧

過度焦慮會抑制你的智慧,所以我們需要改變焦慮抑制狀態,並把過度的焦慮情緒排解掉。

首先,不管遭遇怎樣的困境,我們都要堅信苦難終將過去,所有的事情都會找到合理的解決方法。此時,你的信念可以幫助你釋放自己的無力感。只有當我們的心境能夠安然於當下時,才能促使大腦接受有益的信息,讓未來朝著好的方向行進。

改變焦慮抑制狀態有很多種方法,比如《解憂小鋪》中提到的意象導引法。它看似神秘,其實就是藉助某種“意象”,讓真實的想法有機會展露。比如,我們可以在腦中想象一個智者,讓“他/她”來一步步引導我們當下應該如何去做。

其次,所有我們潛存於內心中,會一再被觸發的傷痛或情緒,都只是一些稽留在我們經絡系統內未被排除的能量所引起的,一旦這些能量被排除了,相關的傷痛或情緒也就跟著被釋放掉了。釋放焦慮,我們同樣可以運用意象導引法,通過意象導引法來與自己建立深度聯結。

只有打破焦慮抑制狀態、釋放掉焦慮負面情緒,我們才能接納正向的能量。《解憂小鋪》這本書幫助我們從心身醫學、腦科學及心理學的角度來了解自我情緒,重新設定生理和情緒的連結,保護我們遠離負面情緒的傷害,打破焦慮循環,梳理並釋放掉負面能量,同時建立正向能量,迴歸健康與安寧的生活常態。

當你學會了打破焦慮抑制狀態、釋放掉了負面情緒, 你心裡所有的陰霾都會被一掃而空。負能量離開你了,你才有更多的空間去允許美好的事物發生。而美好的事物出現得越多,陰暗的負能量就越沒有空隙可藏了。你的生活,將從此轉向美好。

這一切,都是你在《解憂小鋪》裡可以修習的。更多資訊請搜索隴上山丹網



用戶1925958496168016


你好!

推薦看一些關於積極樂觀方面的書籍。

我正在學習認知行為療法,瞭解到很多心理的困惑和心理疾病都存在負性消極悲觀的思維模式。長期看積極樂觀方面的書籍,並且做積極樂觀的行為,會培養積極樂觀的思維模式。不僅面對疫情,就是生活中遇到煩心事和心理困惑。擁有積極樂觀的思考模式也能更好的應對。

這樣的思考模式雖然不能幫助你解決現實中的問題,但是會改變你的心態,會讓你有更好的心態來面對現實中的問題。

比如下面這個小故事

同樣的蜘蛛不斷往牆上爬的事件

擁有不同思維模式的人會產生不同的情緒和結果

一隻蜘蛛艱難地向牆上已經支離破碎的網爬,由於下雨牆壁溼滑,它爬到一定的高度,就會掉下來,它一次次地向上爬,一次次地又掉下來......

第一個人看到了,他嘆了一口氣,自言自語:"我的一生不正如這隻蜘蛛嗎?生活忙忙碌碌而無所得."於是,他日漸消沉.

第二個人看到了,他立即被蜘蛛屢敗屢戰的精神感動了.於是,他變得堅強起來.

第一個人就是消極悲觀思維者,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都會站在不利於自己的方面思考

第二個人就是積極樂觀思維者,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都會站在有利於自己的方面思考

思維是有習慣的,你想培養積極樂觀的思維模式,就過多的去關注積極樂觀的的知識,形成習慣後,你遇到問題就會產生積極樂觀的自動思維。

以上是我的觀點,希望對你有幫助

我是專注於認知行為療法的 關注我瞭解更多認知和行為方面的知識


心理諮詢師心海


疫情期間看什麼書能對人的心理有益,能增強心理承受能力?

這個還真是個不同的人一定會有不同的答案問題。古人云讀書使人進步,讀書也能充實人的心靈。書中也能找到方法解決病疫期間人恐懼陰鬱的心理陰影,當然,前提是你很容易讀進去並用到身上。

讀書也是讀人,因為書是作者生活的體會和感悟,必然會代入自己的思想進書裡,想去尋找知音。抗疫中的我們,可以去讀些那些作者,本就充滿正能量和熱愛生活的人,所寫的書或者傳記。我比較喜歡近代史的軍事書籍,開國將帥領導人和事蹟書籍傳記或者電影紀錄片,看了會令人血脈膨脹,會敬佩會感動,也會體會現在日子的來之不易。疫情雖然殘酷,但相比建國前的那段歷史,真的不算什麼事,只要我們團結一心,在他們那些英雄建立的七十多年的國家領導下,離徹底戰勝疫情的那一天將很快到來。

當然心理的恢復,需要精神榜樣的刺激,也需要合理的科學調理。我們可以看些心理學類的書籍,找到適合有效的安慰心理之方法。瞭解病毒的正真特點,做好正確的防禦,認真對待病毒,而不要被謠言誇大所嚇到。

疫情期間,看點激勵的書,舒緩幽默的書,該吃吃該喝喝,合理飲食,做點鍛鍊,相信沒問題。春暖花開的時候在全國努力下熬死病毒,我們一起迎接春的豔麗。


千山萬水腳下路


推薦下

【積極情緒的力量】作者芭芭拉

我們每個人都如一枝玉簪花,積極情緒為我們灑下陽光和雨露,消極情緒帶來狂風和暴雨。沒有了積極情緒,我們會很快枯萎凋零,而沒有適當的消極情緒,我們也會不堪一擊。獲取和調整情緒是我們與生俱來的天賦,我們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欣欣向榮的美好未來。

芭芭拉是積極心理學運動的絕頂天才,這本書是改變人類命運的書。

——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

本書的作者是該領域最有影響力的專家。這本書是積極心理學研究成果的大集結,它不僅洞察了積極情緒的潛力,而且提出了增加積極情緒的切實方法。

——希斯贊特米哈伊,心流之父

這是一本會讓你感覺良好的書,它提供了獲得快樂、健康以及創造力的秘訣,這些秘訣有著堅實的科學基礎。當你不高興時,就拿出這本書讀幾章吧!

——丹尼爾·戈爾曼,情商之父

本書提出的概念就如同黑夜中的閃電,它給予追求幸福的人新的啟示。本書是近年來積極心理學最重要的通俗著作。你閱讀它、思考它、運用它、分享它,你的人生將自然而然地發生積極的改變。

陽志平,安人公司創始人之一


小宇宙心理健康009


我以為什麼書都不用看,看看中國那些逆襲的醫務工作者,和中國🇨🇳的強大力量。你應該相信武漢必勝,中國🇨🇳必勝。你就安安心心待在家裡,堅定信心,中國必勝[贊][贊][贊][贊][贊]



我的快樂就是活著


正能量的書,能鼓勵積極向上的理念,心理健康方式方法,怎樣減壓都可以的。

卡耐基的書



梓浛媽媽VLOG


建議看史書二十四史,資治通鑑等。看史書可以讓人明智,改變認知。我們上學,學到的知識對於心理成長是沒有幫助的。畢業後。我們相當於一張白紙。我們對死亡的認知,對死亡的恐懼,等等都是我們從原生家庭裡繼承過來的,認知深度太淺。所以我們需要看史書,看哲學,要用上千年人類積累下的經驗去武裝自己,去認知這個世界,去看待生死,看待悲歡離合。去建立你自己獨特的世界觀,價值觀。看史書,也就相當於,你在經歷不同人的生活,他們的經歷可以給你很多感受,帶給你思考。朋友,不管看什麼書。最終的目的。都是要觸動你,給你帶來思考。讓你去思考這個世界。你的人生。這才是看書目的。如果你明天了這個終極目的。看什麼書,都行。順便推薦個《平凡的世界》,往往最平凡的生活裡,藏著最深刻的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