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相关专业招生院校特色对比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相关专业招生院校特色对比

天津大学:国家级特色专业。与天津市集成电路设计中心、中芯国际、中电科技集团、航天科技集团等企业共建实训基地。

山东大学:国家级特色专业。按“电子信息类”招生培养,新生入学后统一上课,一年后自行选择专业方向。

大连理工大学:国家级特色专业,辽宁省本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支持专业。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陕西省名牌专业,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

合肥工业大学:设有数字集成电路设计、混合信号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系统设计等专业方向。实行“本硕连读创新实验班”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实践环节,培养同学的工程能力。

深圳大学:设有大规模数字集成电路设计、模拟集成电路与全定制集成电路设计两个专业方向。

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市品牌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侧重为计算机、通信、多媒体家电领域培养交叉复合型人才。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实施校企合作教育计划,与英特尔公司、北京百富集团、东软集团、大连机车研究所等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同学可获得9~16个月的在企业工作的机会。

哈尔滨理工大学:设有模拟IC设计、数字IC设计、射频IC设计、IC设计验证等专业方向。与国内外著名大学和企业合作办学,采用最新教材和双语教学。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相关专业招生院校特色对比

北京大学:国家级特色专业。按“电子信息类”招生培养,大一时不分专业,实行通识教育,大二时进行专业分流,同学自愿选择专业。侧重培养具有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和制造工艺方面创新能力的高端人才。

清华大学:国家级特色专业。按“电子信息类”招生培养。以“宽口径、厚基础”的本科教育理念,培养具有“信息”与“电子”两个学科专业知识的拔尖创新型人才。

南开大学:国家级特色专业。按“电子信息类”招生培养。

西北工业大学:国家级特色专业。每年占毕业人数30%左右的毕业生攻读国外知名高校或国内“985工程”院校的硕士研究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国家级特色专业,陕西省名牌专业,科技部、教育部批准的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人才培养基地。

电子科技大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四川省特色专业。侧重培养具有半导体器件-电路-版图-工艺-系统的综合设计与研究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

江南大学:江苏省重点专业,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于长三角地区的企事业单位,如无锡华润安盛科技有限公司、中航微电子有限公司、江苏京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育部质量工程建设的第一类特色专业,陕西省名牌专业,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人才培养基地。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按“电子信息类”招生培养。设有半导体物理和器件、工艺和材料、集成电路设计等专业方向。

北方工业大学:北京市品牌专业。设有集成电路设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测试两个专业方向,其中,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测试方向为国内首创。

青岛大学:列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扬州大学:着力打造“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求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注重与新技术、新产业及地方经济相结合。与30余家企业签订产学研合作、实习就业等协议,加强实践性教学,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中北大学:拥有电子测试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山西省动态测试技术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渤海大学:注重培养实践能力,突出小规模集成电路和分立半导体器件的设计、加工和测试等环节的实训。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实施由学校、用人单位和同学共同参与的校企合作计划,同学交替进行理论学习和工作,可在企业带薪工作至少九个月。

中国计量学院:

建有设备先进的微电子工艺、集成电路CAD、半导体器件测试实验室。着重培养同学的集成电路设计、测试和系统集成能力。


电子信息工程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相关专业招生院校特色对比

浙江大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近50%的毕业生通过免试保送或考试攻读研究生,部分优秀同学可直读博士学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级特色专业。近年来本科生获得全额奖学金出国留学比例为20%,国内深造比例为55%,集中在本校和中科院在京、沪的各研究所以及其他重点高校和研究机构。毕业生大多进入微软、IBM、华为、中兴、中电集团等科研机构、高技术企业工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家级特色专业。按“电子信息类”招生培养。在培养过程中,根据同学的兴趣,选择不同专业方向进行培养。与诺丁汉大学、悉尼大学联合办学,与南巴黎大学等开展人才培养合作,为同学提供全球化教育机会。

天津大学: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与电子与电气工程学科排名苏格兰第一、全英国第二的格拉斯哥大学开展联合培养本科生项目,选拔优秀同学,以“2+2”双学士课程、“3+1”、“2+3”本硕直读课程、“3+2”本硕连读课程等多种模式进行联合培养。

大连理工大学:国家级特色专业。按“电子信息类”招生培养。设有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工程、信息安全三个专业方向。

电子科技大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四川省特色专业。按“电子信息工程”大类招生,同学前两年学习基础课,后两年进行专业分流。

中国农业大学:国家级特色专业。按“电子信息类”招生,第三学期分专业培养。知识结构上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电子产品分析与设计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相结合,工程与科技开发相结合的特点。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985平台”重点建设专业,陕西省名牌专业。是由学校原雷达工程、信息工程、电子对抗、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等五个专业合并而成的宽口径专业。

东北大学:国家级特色专业,辽宁省普通高校示范性专业,辽宁省高校重点支持专业,辽宁省紧缺人才培养基地。按“电子信息类”招生。与美国TI公司、ADI公司、Atmel公司和台湾华邦公司联合成立数字信号处理和嵌入式方向的专业实验室。

南京理工大学:国家级特色专业,江苏省品牌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按“电子信息类”招生培养。

大连海事大学:国家级特色专业。侧重为无线电导航、雷达技术、船舶交通管理系统、港航企事业单位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深圳大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广东省高校本科特色专业,广东省首批IT名牌专业。设有信号与信息处理、嵌入式电子信息系统、传感器网络信息处理及应用三个专业方向。

南京邮电大学: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江苏省品牌专业,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

北方工业大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北京市特色专业。按“电子信息类”招生。拥有绿色电源与新能源、卫星导航与无线电遥测遥控、现代电路与系统设计三个特色研究领域。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国家级特色专业,浙江省优势专业。设有应用电子、信号处理、电子设计自动化三个专业方向。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北京市特色专业。依托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一级学科,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浙江理工大学:国家级特色专业,浙江省优势专业,浙江省重点专业。按“电子信息类”招生培养,同学在第二学期末进行专业分流。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国家级特色专业,辽宁省本科示范性专业,辽宁省重点建设专业。以航空电子为主要培养特色。

南昌航空大学:国家级特色专业,江西省品牌专业。设有信号获取与控制、信息传输与处理、航空电子系统三个专业方向。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设有气象探测、信号处理、雷电电子三个专业方向,同学在第一学期末选择专业方向,依据为同学意愿和综合测评成绩。

大连民族大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学校示范性建设专业,辽宁省普通高校本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辽宁省普通高校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拥有电子技术课群教学团队和信息处理课群教学团队两个省级教学团队,拥有电工电子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沈阳工程学院:具有电力行业背景优势,侧重培养熟悉电力行业,面向智能电网领域,掌握电子信息技术的行业特色型人才。

大连交通大学:设有电子工程、铁道信号两个专业方向,侧重培养适应电子信息技术和高铁发展需要的技术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