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热点】:院士,也是战士

是普通感冒、流感还是新冠肺炎,中药都有一定的疗效。他们吃上了中药,稳住了情绪,很多人服药一两天后退了烧,也就不恐慌了。”

随着确诊患者越来越多,武汉开始建设方舱医院收治患者。张伯礼和国家中医医疗救治专家组副组长刘清泉写了请战书,提出中医药进入方舱医院,也可以由中医来承办方舱医院。

中央指导组同意后,组建了第一支中医医疗队,筹建了江夏方舱医院,里面主要采用中医药综合治疗方法。“在武汉,我只是在做自己该做的事。看到中医药在抗击疫情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很多人获益,我很欣慰。”

指导临床、进入隔离病区察看患者、亲自拟方、巡查医院、组织协调救治、参加研讨会议……这是张伯礼在武汉每日工作的常态。“每天都是高负荷运转,连轴转,筹建方舱医院,有时赶不上吃饭,就泡碗方便面。”张伯礼说。

2月15日凌晨,张伯礼突然感到腹痛难忍。那一段时间,武汉气温骤降,还下起了雪。中医方舱医院开舱不久,内部有很多事情需要处理,医护人员的培训磨合、病区设置、水电厕等设施的完善等。“应该是在方舱医院着了凉。当疼痛集中在胆囊区时,我说坏了,可能是胆囊炎发作了。”张伯礼回忆。

张伯礼放不下工作,想保守治疗,但主治医生态度坚决:“不能再拖了,必须马上进行胆囊摘除手术!”医生为张伯礼手术时发现,他的胆囊已经化脓,胆管结石嵌顿坏疽。

术后,躺在病床上的张伯礼最惦记的依然是医院里的患者。“抗击疫情最关键的时候,我不能就这样躺着。”

张伯礼还在住院的时候就在考虑如何发挥中医在救治危重症患者上的作用。在张伯礼等专家的建议下,中央指导组组建了中西医联合会诊组,对重症患者实行一对一会诊,建立一对一诊疗方案。

“利用住院时间,我们还组织了武汉协和医院、武汉市中医医院共同建立专门针对湖北感染新冠肺炎的医务人员康复管理平台,这将是今后一两年的重点任务。”张伯礼说。

黄璐琦院士

“让中医药瑰宝惠及世界”

本报记者 鲜 敢

“我们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的救治数据显示,中西医结合可以缩短病程,使病人脱氧时间提前2天。”3月1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用数据介绍中医药的救治成效。

1月25日,黄璐琦率领第一支国家中医医疗队,奔赴武汉金银潭医院并接管一个重症病区,一直奋战在武汉抗疫一线。“47天的坚守,42张床位,1个有效方的开发,接手800余例轻症和普通型患者的诊疗工作。”

“科学数据是我们不断优化治疗方案的支撑、明确临床疗效的基础,也是我们对中医药充满信心的来源,更是我们给全国人民交出的一份答卷。”黄璐琦说。

“抵达武汉之初,我们就同步成立了中国中医科学院科研攻关组。”黄璐琦说,为了更好地获得第一手病例相关信息,他还带领团队成员,紧急设计开发了患者舌诊图像采集APP和社区诊疗数据采集系统。每天前方医疗队会将临床数据传给科研攻关组,待分析数据后,定时反馈给前方,同时依据临床数据,优化治疗方案。“目前,我们团队已收集整理超过730G的临床数据。”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救治,中医药是全面、全程参与。数据显示,在重症患者救治中的协同作用、在轻症与普通型及疑似患者治疗中的主导作用、在患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和在市民预防中的独特作用等方面,中医药作用明显。”黄璐琦说。

“对轻症及疑似患者进行早期中药干预,可以减少轻症患者转为重症的几率。”黄璐琦认为,对轻症患者的早治早防,尤其是在新冠肺炎感染早期,中医药治疗方法对集中隔离、症状上已有明显体现的患者,能够缩短病程,减少重症发生率,实现关口前移。

同时,他和团队根据新冠肺炎临床特点及发生发展规律,结合临床救治经验,不断对治疗方案进行优化,获得新方药——化湿败毒方。3月3日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该方被列入重症患者推荐用药处方,在临床治疗将军街卫生院普通型患者210例、东西湖方舱医院轻症患者894例(中药组452例)中,也取得了满意疗效。

“ 老百姓对中医药有迫切的需求,重症患者有80%愿意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轻症患者有90%愿意用中药进行干预,隔离的患者也希望中医药早期介入。”黄璐琦解释,“我们中国人信任中医药的根子还是在的,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

“只有基于科学数据才能确定高级别循证证据,才能评价中医药防治重大传染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发展。”黄璐琦深知科学数据对体现中医药疗效并获得医学界认可的重要性。

当前疫情在多国蔓延。黄璐琦希望以此为契机,深化疫情防控中的中医药国际合作。“让中医药瑰宝惠及世界,这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更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体现。”

更多哈科技资讯,尽在

http://www.hrbkjzy.org.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