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讲一讲朱买臣读书、做官的故事?

骑士悠然行


朱买臣读书的故事,很励志,也很让人心酸。他读书的读书,还被编入《三字经》里“如负薪,如挂角。”朱买臣是西汉时代的人,他虽然家境贫寒,但他胸怀大志,酷爱读书。那时,他为了养家糊口,每天上山砍柴。每次上山时,他都会边砍柴翻看书本,即使挑着柴走在回家的路上,他也总是在心里默默诵读书本内容,不像现代人,走路开车都翻看手机,容易发生交通事故或其他意外伤害,所以,朱买臣同学的安全意识很到位。他的妻子崔氏见他总是“不务正业”的傻读,也读不出个名堂,又不肯踏踏实实过日子,终于失去耐心离开了他。于是,朱买臣同志只好孤零零的一个人生活。不过,他依然爱不释卷,还是抓紧时间苦读。几年后,他被朝廷录用了 认命为一方太守,终于做官了,可以发挥他读书的优势了。当时朝廷用人是察举制,还没科举考试。实行乡推里选吧,他应该是以举孝廉上去的。“如负薪”,就是说他扛着柴也在学习啊。“如挂角”是说隋代的李密放牛时把书挂在牛角上学习,在此不详论。

据说,朱买臣做官后,他的妻子后回来找他,要求‘’复婚‘’(当时是被嫌弃了的,存在离婚一说),于是,朱买臣从家里舀出一瓢水,当着妻子的面泼在地上,问道“覆水可以收乎?”,妻甚愧,羞臊离开了。这就是成语“覆水难收”的故事来源吧。

这个读书的故事很励志,也很让人心酸,一个社会底层的人,家境贫寒的人,读书就这么艰难,人情世故就这么现实残酷 ,有利则进,无利则退,自古以来如此。


听雪堂主人


朱买臣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奇葩之人!

他生于西汉,家境贫寒。尤其爱好读书甚至已经到了一种痴迷的程度。往往是一边干活一边背诵诗书,大有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的架势。

但是不管是疯癫还是高深,他毕竟表现的太过于不寻常了,以至于连他的妻子都受不了他了。要和他离婚,于是他和他妻子说:再忍几年我已经四十多岁了到了五十岁我就会飞黄腾达。

他的妻子想到:老娘信你个鬼,你个糟老头子坏的很。老娘现在离开你马上就有幸福生活。

日后的朱买臣真的做了官,阴差阳错的受到汉武帝的赏识,出任会稽郡太守,后因平定东越叛乱有功位列九卿!

但是伴君如伴虎,特别是对于虎了吧唧的人来说就更难。最终还是被汉武帝杀了。

安东尼以为朱买臣的厉害之处在于他做为一个穷屌丝的时候敢吹敢聊!并且被馅饼砸中,当年吹过的牛竟然都实现了!




三个兄弟一首诗


知道朱买臣这个人,是小时候从民间戏曲《马前泼水》中了解到的。这个故事讲的是古代一对生活多年的贫贱夫妻,妻子嫁给朱买臣这个穷读书的,终日贫困潦倒,无法忍受一辈子贫寒下去,就逼丈夫写休书另嫁条件好的人家。没想到多年之后朱买臣因满腹经纶得到皇上赏识重用,被封为他们老家当地最大的官,他前妻后悔想复婚,朱买臣就让她端一盆水泼在地上,看看能不能把水再收回盆里。意思是说离了婚的女人如泼出去的水不可能符合了。她前妻羞愧难当就上吊自杀了。

这个故事第一告诉人们只要肯刻苦努力总有一天会出人头地。第二不要看不起自己的丈夫,患难夫妻一定要白头到老。否则后悔都来不及。

在传说中朱买臣是个典型的学而优则仕典型范例,其实他是一位非常虚荣心胸狭窄之人,这从两个方面可以体现出来。第一件事儿就是他得皇帝授印之后还故意像乞丐一样,让瞧不起他的人难堪。同时他回老家上任,会稽守丞听说太守将要到了,县吏一起送行和迎接的车辆就多达一百多辆。还发动百姓修整道路,其中就有朱买臣的前妻和丈夫。进入吴县境内,朱买臣见到他原来的老婆,夫妻二人正在打扫道路;朱买臣停下车,叫后面的车辆载上他们夫妻一起到太守府,把他们安置在园里,供应他们饮食。可是不知为何他前妻住了一个月,就上吊了。其实她前妻是忍受不了他的羞辱而死的,最后朱买臣感觉过意不去,给她丈夫钱,让把她安葬了。又找来以前的熟人,与他们一同吃饭;那些对自己有恩的人,都一一报答。

第二件事儿就是在他的为官上,因为他的心胸不够豁达而丢了性命。这件事要从他如何当上官谈起,不得不提一个人就是他的老乡才华横溢为官清廉的严助。

严助是西汉时期的会稽人(现在的嘉兴、绍兴一带),他小的时候家里很穷,没有什么钱,还经常受到一些有钱人家的欺负,但是他苦读诗书,最后学有所成,成为了当时有名的辞赋家,后来在汉武帝招贤的时候得到了武帝的认可,为武帝时期平定南越的叛乱立下了功劳。

几年后,朱买臣因为有文化在县里跟当上小差,押送重车到了长安,正好遇见同乡严助,当时严助很得汉武帝的恩宠,举荐朱买臣。朱买臣得到召见,在皇上面前讲解《春秋》、《楚辞》,皇上很高兴,任命朱买臣为中大夫,与严助同为侍中。朱买臣最大的功劳是接诏领军出征,与横海将军韩说等人一起打败东越国,取得战功,征召入京做主爵都尉,位列九卿。

这里还要提另一位传奇人物就是大酷吏张汤。张汤西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幼时喜法律,曾任长安吏,后补侍御史。因为治陈皇后、淮南、衡山二王谋反之事,得到武帝赏识。先后晋升为太中大夫、廷尉、御史大夫。与赵禹编定《越宫律》、《朝律》等法律著作。用法主张严峻,常以春秋之义加以掩饰,以皇帝意旨治狱准绳。曾助武帝推行盐铁专卖、告缗算缉,打击富商,剪除豪强。颇受武帝宠信,多行丞相事,权势远在丞相之上。

后来淮南王刘安谋反,而严助和他关系很好收到株连。而张汤任廷尉,负责审理此案,他极力排挤严助,最后严助被杀,朱买臣对此怀恨在心,发誓要为严助报仇。朱买臣与张汤积怨已久,起初,朱买臣与严助都任职于侍中,地位显贵主管政事,张汤当时还在做小吏,在朱买臣等人跟前当差。后来张汤受到汉武帝重用,多次代行丞相职事。他知道朱买臣一向自恃高贵,故意侮辱他。朱买臣十分怨恨他,常常想弄死他。

后来朱买臣联合御史中丞李文构陷张汤谋反,强令张汤自杀。汉武帝得知真相后感觉冤枉了张汤,因而也杀了朱买臣等三长史。

朱买臣的儿子朱山拊,随后做官到郡守。







老幺看点


贫寒的朱买臣上山砍柴时都读书,冰天雪地何等的苦啊,但是他坚持下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