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塞爾,他是一位"神祕"的大師,也是被忽略的高峰

導語:

1859年4月8日,哲學家埃德蒙德.胡塞爾出生於奧匈帝國(現捷克)境內的一個小鎮上。有人說,通向哲學之路需要先翻過一座名為康德的山,再跨過一座名為海德格爾的橋,但很少人知道,在山和橋之間還有一座名為胡塞爾的高峰。

胡塞爾,他是一位

胡塞爾圖

一、為什麼胡塞爾這麼重要?

他開創了現象學的研究方法,引領了二十世紀歐洲思想界最著名的現象學運動。而這-運動的餘波直到今天還滲透在全部社會科學、以及部分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之中。甚至它也極有可能早就滲透到你的思維方式中了。假如這還不足以呈現胡塞爾的重要性,那我們再看看受他影響的哲學家們:存在主義的先驅海德格爾、存在主義的旗手薩特、法國現象學的奠基人梅洛·龐蒂、社會理論家馬爾庫塞、提出軸心時代說法的雅斯貝爾斯、後現代主義大師列維納斯、哲學人類學的奠基人馬克斯.舍勒。

胡塞爾,他是一位

胡塞爾圖

可以說,胡塞爾和現象學的影響幾乎輻射了整個20世紀的新生思想流派和重要思想家。但是,和他的思想產生的深遠影響成明顯反比,他本人的公眾知名度極低。二、他,一位"神秘"的大師他是二十世紀的"康德"。日本學者安倍能成曾經有過一個論斷:康德的哲學是一個蓄水池,在他之前的思想都流向他,在他之後的思想又都從他流出。胡塞爾的哲學對於20世紀的思想界來說也是這樣一種存在。他被稱為二十世紀的康德,為什麼這樣說呢,原因有二:其一是胡塞爾是科學主義的糾偏者,和康德一樣,提出要挽救哲學的危機。當時的哲學怎麼了?為什麼會陷入危機?簡單來說,17世紀的哲學家笛卡爾曾經為哲學劃分研究領地:一是"我思",也就是意識;二是"上帝",也就是信仰;三是物質世界,也就是自然界。

胡塞爾,他是一位

胡塞爾圖

但是到了19世紀下半葉,歐陸國家陸續完成工業革命,科學主義盛行,信仰衰落,心理學也成為顯學。這樣一來,科學負責解釋自然現象,心理學用來詮釋"我思",而上帝的存在證明已經沒人關心了,哲學的"勢力範圍"被瓜分殆盡,只留下大寫的尬尷。這種身份認同的尷尬,就是哲學的危機。而胡塞爾立志要讓哲學成為比科學還嚴格精確的學科,和前輩康德提出的讓哲學為科學奠基,志趣相投,因此很多人認為胡塞爾是二十世紀哲學家中的異類,他的哲學品味比較"復古",在一個傾向浪漫和非理性主義的大環境下,還堅守著理性主義的陣地。

胡塞爾,他是一位

胡塞爾圖

其二,說胡塞爾和康德十分相像,還在於他們都很"宅",都沒什麼八卦,是徹底的學院派,花邊新聞絕緣體。這一點也能夠說明胡塞爾是個"異類"。因為在20世紀揚名立萬的哲學家裡,八卦和傳奇似乎是必不可少的點綴,比如薩特和波伏娃的開放式情侶關係,羅素一生不計其數的浪漫故事,海德格爾和漢娜.阿倫特的愛情傳奇,福柯的同性之愛等等,都為後人津津樂道。但胡塞爾堪稱是"花邊新聞絕緣體",他19歲 就和同鄉的姑娘訂婚,一生只有這一段浪漫關係,日常生活除了思考、講課、寫書,基本沒有別的嗜好,就算偶然出去旅行,也基本上是拖家帶口,真是哲學界難得的宅男好丈夫。

胡塞爾,他是一位

胡塞爾圖

第二,被學生海德格爾遮蔽光芒的老師。康德的"三大批判"讓很多人對哲學望而卻步,胡塞爾在這一點上也跟康德很像。胡塞爾生前出版的著作不多,但每一-本都非常有含金量,也非常"難讀"。1933年,希特勒上臺,開始對猶太人的迫害,雖然胡塞爾一生活在象牙塔裡,遠離政治,也不能倖免。弗萊堡大學本來許諾給退休的胡塞爾津貼讓他繼續哲學研究,在希特勒上臺的同年,這個計劃就取消了。之後的數年之中,胡塞爾先是被剝奪在大學裡講學的權利,接著是作品發表權、參加哲學組織和討論權,最後胡塞爾只能埋首於書齋,寫下一堆不能出版的書稿。

胡塞爾,他是一位

胡塞爾圖

1938年4月,胡塞爾在病痛中離世。晚年的胡塞爾生活得非常孤寂,胡塞爾的書房曾經是歐洲年輕學子和學者最嚮往的聖地,到那裡和現象學的大師一起喝杯咖啡,暢聊數個小時,是連薩特都渴望的機會。但是由於納粹的禁止,胡塞爾家門可羅雀,連愛徒海德格爾都未曾登門。結語:值得玩味的是,希特勒上臺之後,這師徒二人的際遇天差地別,老師受盡迫害,徒弟卻飛黃騰達,一度加入納粹黨,成為弗萊堡大學的校長。而對老師受到的囚徒一樣的待遇,海德格爾並未伸出援手,反倒以胡.塞爾的猶太人血統為理由禁止他進入弗萊堡大學圖書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