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禮物丨北宋官瓷的前世今生

官瓷特指宋代五大名窯(官、汝、哥、鈞、定)中的“官窯”所燒製的瓷器,創制於北宋宣政年間。南宋文人葉寘在其《坦齋筆衡》中言“政和間,京師自置窯燒造,名曰官窯”,記載了徽宗自置窯燒造官瓷這一重大的陶瓷歷史事件。

因為官瓷的身世特殊、經歷曲折,其“前世今生”頗耐尋味。

前世:王者之瓷,社稷神器

北宋官瓷不僅是中國陶瓷史上第一個由朝廷獨資投建的“國有”窯口,也是第一個被皇帝個人壟斷的瓷器種類,在很大意義上象徵著皇權與皇室尊嚴。因此,北宋官瓷自問世以來,便因其特殊的歷史地位和宋徽宗對中國陶瓷藝術盡善盡美的追求而卓然於世,光照天下,素有“王者之瓷,社稷神器”的盛譽。

器型——追三代遺風

北宋尚文偃武,到徽宗經濟文化空間繁榮,提出以文立國、以禮治國,大力復興禮制。禮制的核心是祭祀,而禮器在祭祀活動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但自五代以來,喪亂相繼,典章制度多有散佚,加上文物損缺,禮器的使用歷代都損益自便,很不規範,與古制相行漸遠,給朝廷推行禮制帶來很大困難。正是因為現有的禮器與古制“無一有合”,宋徽宗才痛下決心,決定對禮器“悉從改造”,並親自參與更制。這是宋徽宗設立官窯的主要原因,亦是官瓷承載的歷史使命。

宋徽宗創制的北宋官瓷禮器,相比夏商周三代青銅器而言,雖然有所更張,但皆考三代器物遺法,有典有據,制度精密,氣象淳古,上合先儒疏義,下逮諸家圖像,既講究“形”,又注重“義”,形義一體正是北宋官瓷的精妙所在。因此,北宋官瓷器是經過重新設計和製作的全新禮器,不是三代青銅器的複製和模仿品。


開封禮物丨北宋官瓷的前世今生

龍耳扇面瓶

開封禮物丨北宋官瓷的前世今生

葫蘆瓶

釉色——臻至美之境

據相關史料和官瓷研究者考證,宋徽宗因信奉道教而崇尚青瓷,對純色白瓷不很重視,認為白瓷太刺眼,有鋒芒外露之嫌,而青瓷溫柔敦厚,委婉含蓄,能窯變出許多深淺不同的青綠釉色,既可體現閒散淡遠的自然美,又符合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儒家中庸思想,故深契徽宗之意。北宋官瓷常見有天青、粉青、大綠、月下白、炒米黃、油灰等釉色,且以粉青為上。北宋官瓷的“粉青”釉色,素用“晨露未乾時,隔紗望晴空”來形容,比之汝瓷的“雨過天青雲破處”更含蓄、內斂,更接近審美的最高境界。粉青的另一個特點是更接近上等和田青玉的質感,這是中國瓷器一直追求的最高境界,至官瓷方得真正實現。在製作過程中,為追求厚重的玉質感,沾釉次數均在3遍以上內外釉層厚度的總和,往往近於或大於坯體的厚度,超越了宋汝瓷釉水寡薄的侷限,其瓷釉色彩和色調也因釉層的厚度而顯得更為豐富。


開封禮物丨北宋官瓷的前世今生

海棠花觚

開封禮物丨北宋官瓷的前世今生

茶壺(高)

工藝:達造化之極

北宋官瓷所選用的優質原材料,均經夏日暴曬、秋雨滋潤、冬雪冰浸和春日軟化的過程,而後才碾磨粉碎,過篩成粉,進而水激池澄,掐取中部精煉的瓷泥再千錘百打,反覆揉搓,以達到製作高端瓷器的要求。此外,北宋官瓷為追求作品溫潤如玉的乳光質感,還特別添加品質上乘的翡翠、瑪瑙等玉粉入釉,這也是南宋詩人馬祖常讚頌官窯“貢篚銀貂金作籍,官窯瓷器玉為泥”詩句的由來。以如此精工珍材不惜工本製作的瓷器,自然是其他注重燒製成本的民間窯口無法攀比。


開封禮物丨北宋官瓷的前世今生

貫耳花觚(月白)

產量——真鳳毛麟角

北宋官瓷創制和生產時間極為短暫,據《續資治通鑑長編拾補》卷三三載,從政和四年禮制局製造所製成官瓷,到靖康元年金兵攻破汴京後,官瓷隨北宋王朝一同滅亡,前後僅13年左右,產量極少,作品寡鮮,能傳之後世的北宋官瓷作品屈指可數,目前也基本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海外亦有幾家著名的博物館零星收藏。作為國儀之用的北宋官瓷,也是歷史上唯一沒在市場上流通的瓷器。即便是朝中的重臣、宰相等權重一時,富甲一方的文武官員,若想享有一件,也非賴皇帝賞賜不可。故北宋官瓷向有“識的官瓷面,江山坐一半”之說。清乾隆帝為此專門題有“當日官窯禁外用,豈知廟市貨尋常”之詩句,讚歎北宋官瓷廟堂獨享的歷史地位和非凡氣象。


開封禮物丨北宋官瓷的前世今生

太白尊

開封禮物丨北宋官瓷的前世今生

貫耳方壺

成就:登峰造極 影響深遠


首創官窯制度


北宋官瓷是專為燒製禮器而設置的一座官控窯廠,無論是組織形式還是產品的種類等級,以及皇帝的參與程度,北宋官窯與明清兩代的御窯相比都有過之而無不及,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御窯。北宋官窯的產生是中國古代陶瓷發展進程中的一個里程碑,這種獨特的組織管理形式直接影響了後代制瓷業的發展,對中國古代陶瓷產業的進化與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和推動作用。南宋、明清兩代官窯也同樣是繼承了這種模式而各自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開封禮物丨北宋官瓷的前世今生

梅瓶

開封禮物丨北宋官瓷的前世今生

大如意瓶

首創瓷質禮器


由於時代的進步和觀念的轉變,陶器在有宋一代已被青銅器和瓷器所淘汰。瓷質禮器擺脫青銅禮器的束縛,併成功地使陶質禮器脫胎轉型為瓷質禮器,正是北宋官窯的一大創舉和貢獻,也使瓷器在中國古代社會中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從北宋政和四年(1114年)官瓷作為瓷質禮器開始登上祭壇,到南宋時期已得到普遍的認可,其使用的範圍也從效壇祭祀天地擴展到明堂和家廟,並逐漸成為一種定製和慣例。


開封禮物丨北宋官瓷的前世今生

中號觀音瓶

開封禮物丨北宋官瓷的前世今生

筆洗

首創以開片為飾


中國古陶瓷的裝飾手法受陶瓷材質的影響,基本採用的是彩繪和刻劃這兩種技法。北宋官窯的裝飾手法既不是彩繪,也不是刻劃,而是以開片的方式,表現瓷器的內涵,達到美化外觀的目的。這種方式完全跳出了傳統裝飾技法的框架和束縛,用最簡潔、最自然的線條表達出最深刻的涵義和意境,使原本單調乏味的釉面陡然生輝,真可謂化腐朽為神奇,堪稱古今中外瓷器釉面裝飾的最經典的傑作。


開封禮物丨北宋官瓷的前世今生

梅瓶(宋式)

開封禮物丨北宋官瓷的前世今生

膽瓶

今生:國家復燒投巨資 隱於深巷無人識

宋代以降,歷代王朝對北宋官瓷均有仿燒,但鮮有在到宋代成就者。改革開放後,國家劃撥130萬鉅款,組織恢復北宋官瓷國寶級的燒製工藝,設立了《仿宋官窯研究試製》項目。成立了由河南省第二輕工業廳、開封市政府、河南省工藝美術公司、開封市第二輕工業局、開封市工藝美術公司等單位組成的試製領導小組。自1980年起,擔負研製恢復北宋官瓷燒製工藝的開封北宋官瓷研究所,在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的協作下,開始置窯進行項目攻關。試製組經過四年寒暑,先後進行了幾萬個數據的計算,試驗了130多種配方,試燒200多次,與故宮藏品多次比對,歷盡曲折和艱辛,終於在1984年試製成功。為此,中國輕工業部組織全國古陶瓷專家召開“北宋官窯青瓷鑑定會”,對已恢復的北宋官瓷國寶級燒製工藝所燒製的作品進行鑑定。同年6月16日至18日,來自全國南北兩派的頂級古陶瓷專家齊聚開封,這是共和國有史以來為鑑定一個瓷種與會專家規格最高、陣容最為整齊的一次鑑定會,幾乎囊括了馮先銘、鄧白、李國楨、葉喆民等當時南北兩派最著名的古陶瓷專家學者,鑑定意見也是歷次鑑定會最統一的一次。專家們一致認為,恢復燒製的官瓷作品“釉色如玉,風格逼真,可與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院等收藏的宋官瓷傳世品媲美”。


開封禮物丨北宋官瓷的前世今生

80年代筆筒

鑑定會後,開封北宋官瓷研究所開始擴大官瓷生產規模,向市場供應官瓷產品。當時一些造型經典的作品,多是幾位大師聯袂合作的成果。當時的產品大部分供出口或送往省、國家有關部門。國內市場銷售的產品,售價也達每件數百元。但是好景不長,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官瓷研究所被推向市場,國家不再撥付專款。由於官瓷工藝複雜,成品率底,生產成本很高,而其昂貴的價格又限制了銷路的擴展,官瓷研究所很快破產倒閉。


開封禮物丨北宋官瓷的前世今生

80年代雙耳爐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官瓷市場規模小,民眾對官瓷認知程度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封北宋官瓷研究所的產品,乃至後來正和公司的產品,其價值目前被市場嚴重低估。開封北宋官瓷研究所是國家專為復燒北宋官瓷而投資組建,其地位與禹州市鈞瓷一廠、二廠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是真正意義上的“共和國官窯”。而目前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官瓷產品價格,還不及國內其他國營窯廠產品價格的零頭多。

原來的帝王之瓷,現在淪落深巷無人知。前世今生的強烈反差,令人扼腕嘆息。



本文作者胡昌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