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的海島為什麼不太多?

華夏知實


江蘇在我國東部也是沿海省份,只不過因為江蘇的沿海經濟不是特別發達,並且很少有適合遊樂的沙灘,所以大部分人對江蘇的海洋屬性,並不是特別瞭解。

江蘇地貌形成過程

首先是江蘇地區在古世紀形成之時,相比於其他省份地貌上的不同。江蘇整體上處在平原地貌,而北部山東有丘陵,南部浙江,福建廣東都是山地地貌,這樣的地貌在形成過程之初,便已經形成大量沿海島嶼,比如浙江福建,沿岸的島嶼上千個。

但是江蘇的平原地貌與近海大陸架的過渡比較平緩,很少山地突起,所以當前基本沒有海島。

江蘇海岸線推進過程

另外就是江蘇省的海岸線,形成過程與福建,浙江等也有很大的區別性。江蘇省更多是江河衝擊淤積而形成的海岸線,畢竟歷史上長江和黃河的入海口都是在江蘇地區。

幾千年前,江蘇的海岸線基本是在當前的南京附近,南京往東便是海洋,但後來經過上千年泥沙的淤積,逐漸造出大量的陸地,而在造陸的過程當中,海島也逐漸被泥沙填埋,相繼繼消失。

海島集中在連雲港

當前江蘇省,有限的海島基本上是集中在北部連雲港,連雲港東邊兒有幾座海島,前些年與山東還有歸屬權爭議,這主要是因為連雲港所處的地貌更加與山東相似,山東沿海地區全基本都是丘陵,丘陵地帶更容易形成島嶼。而在江蘇,除了連雲港以及西南地區有丘陵地帶以外,沿海一帶小山地缺很少。

歡迎關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討。

地理有意思


江蘇省位於長江北岸,古淮河入海口處,省內多湖泊,地勢低平,是我們國家平均海拔最低的省份,與周邊省份山東、浙江相比島嶼少了很多,為什麼同是沿海省份,差別這麼大呢,筆者認為,江蘇省島嶼不多主要是內力作用與外力作用差別造成的。

內力作用塑造整個地貌格局,與周邊省份山東、浙江相比,江蘇地殼活動以沉降為主,陸地沉沒海中,少島嶼。而山東、浙江地殼垂直運動活躍 ,整體格局以上升運動為主,在地殼活動過程中,發生了多次岩漿侵入,夯實了地貌基礎,在反覆的上升沉降過程中,多形成島嶼,而構成的岩石多以花崗岩為主,形成基岩海岸,沿岸地貌多低山丘陵。


江蘇沿海地形主要是受到外力作用而形成的,這個外力作用大家都不陌生,主要是指淮河、黃河和長江等河流帶來的泥沙沉積、淤積。塑造的地貌多為沖積平原或河流三角州,還有河跡湖。

淮河水系河程短,坡降又大,流域內降水變率大,洪水季節泥沙非常多,河流不斷地把上游泥沙搬運到河口沉積,受沿岸海流動力影響,海水把河口泥沙帶到周邊海岸沉積,海岸不斷向海岸延伸。最後就形成了江蘇沿海平原地形。

我們還不要忘記黃河對江蘇沿海地貌的塑造,黃河歷史上決口,奪淮河入長江,至今還保留著各種地貌類型,形成了一系列湖泊,如南四湖、洪澤湖、高郵湖等,並把大量泥沙沉積在古河道兩岸。

長江是我們國家無論是長度還是徑流都是最大河流,河流動力強,搬運作用強大,多形成沉積三角洲

這麼多河流攜帶著泥沙淤積使海岸線不斷向海洋推進,即使初期形成的島嶼也會被埋在地下。所以江蘇島嶼少之又少。


地理縱橫


把有島嶼的劃給江蘇,江蘇不就有了嗎?


6759506740


這話問的有點呆,江蘇沒有海,哪來的嶋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