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钱宝库里的明珠——新疆红钱

我们中国的钱币,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并以其独特的形式和内容,形成了璀璨的钱币文化。在庞杂的中国古钱宝库中,有一颗为中外钱币学家们所瞩目的明珠,那就是新疆的"红钱"。

古钱宝库里的明珠——新疆红钱



红钱印录着西域的历史风云,而粗犷质朴的钱币文字和铸造特征,则表现着一种特殊的美感。加上以往一向稀少难得,所以我们总是将手边一些很有限的红钱实物,视若掌上明珠。然而更有许多对红钱珍爱至深的人们,以感人的精神去收集、保护这一钱币文化的瑰宝。据说,过去有些泉家为了集得几枚红钱实物,竟因一时拮据而典去身上的大衣,甚至将妻子手头仅剩的生活费要过来,以求必得。

古钱宝库里的明珠——新疆红钱


前些年,日本、新加坡、美国等国和台湾、香港等地,酷爱红钱的人越来越多,出现了一股“红钱热”,并且专门成立诸如红钱学会和新疆钱币研究会之类的民间学术团体,撰写文章,潜心研究。在他们当中,有的为了一二枚珍品而“远涉重洋”,有的为配备一些实物资料,不顾一切,而豁出并不很优厚的薪金,也有的则因长期患病以致经济发生困难,在只好出让古钱时,对其中的一些新疆红钱却无论如何也不舍得放手。这些情况,一方而可以看出红钱在古钱币藏家们心目中的地位,同时也侧面反映了上述各地泉界可贵的研究风气。

古钱宝库里的明珠——新疆红钱



新疆红钱“乾隆通宝”从乾隆时开始,清政府对新疆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有效的控制,对于当地用钱形制也作出了规定。新疆钱币以紫铜(红铜)为原料,钱呈红色,因而称之为“新疆红钱”,背文用满文,还有用维文的。自乾隆朝开始,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到宣统都铸行过年号“红钱”。前后有150年的历史,铸造的时间不短,但铸量都不多,其中珍品也不少,其中叶尔羌局所铸“乾隆通宝”是新疆最早的“新红钱”,(相对于旧普尔红钱而言)。

古钱宝库里的明珠——新疆红钱



红钱是清代新疆地区造的红铜货币的非正式通称,因其色红而得名。清代自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起至宣统年间,前后共设钱局12处铸造红钱。此外,尚有清代同治年间热西丁地方政权也铸造了两种维文红钱。由于铸造远在边陲,所以流入内地者不多,偶有所见,便为藏家珍视。但到了本世纪80年代,由于大量流出海外,才在日本、东南亚和我国港台地区形成了一股“红钱热”。

古钱宝库里的明珠——新疆红钱


在这股“红钱热”中,各种藏家谱录纷纷问世,台湾陈鸿禧先生出版了《新疆清钱谱》、日本谷巧二先生出版了《新疆红钱泉谱》。流风所及,我国上海朱卓鹏先生等也出版了《新疆红钱》。

杜坚毅先生和夫人顾佩玉女士久居新疆。杜先生是一位收藏爱好者,对当地铸造的红钱更是情有独钟。他们利用生活在新疆的有利条件,收藏红钱不遗余力,足迹遍于天山南北,先后得钱十万余枚,并从中精选1700余品,编成《新疆红钱大全图说》一书。由于多年的收藏实践,杜先生对红钱的版别区分、级别审定,都有独到的见解。所以《大全》一书,不仅以收钱丰富超越前人取胜,而且在研究上,也有突破前人处。至于《附录》中收录的红钱样钱、假钱以及准噶尔部普尔钱,更是有利于对红钱本身的比较研究。

古钱宝库里的明珠——新疆红钱


红钱虽然大量流出海外,但铸造地却在我国新疆。杜先生夫妇就地取材、深入访求,其编著的《新疆红钱大全图说》自非一般藏家谱录所能比拟。这也就是《大全》一书的特点。我们希望,它的出版,不仅给红钱的爱好者提供一部高水平的谱录,而且也为历史研究,尤其是清代史和经济史的研究提供一份有价值的资料。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会立即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