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三年级的小学生怎样管呀,我是当爷爷的想管,其他人都惯着他怎么办?

用户1974816203838


其他人惯着是指哪些方面呢?如果是所有方面都惯着,那这个就需要和家人沟通一下。

首先,我认为在孩子的学习方面不能惯着,这个方面需要和其他家人事先沟通到位。

其次,孩子的自理能力方面是不能惯着什么都不让孩子上手的。平时惯着孩子不让做和不完全惯着不较孩子做是两个概念,因为这个会涉及到孩子长大工作之后对待生活的一个态度。

最后,我想说的是。每个人其实都有惯着孩子的方面。只是每个人在乎的重点不一样。但是要分清楚主次。哪些方面能惯着,哪些方面不能惯着,哪些方面可以偶尔惯着。把握好这个度,家庭矛盾也就会减少很多。


小学老陈


1、养成预习的习惯。

  古语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的重要性我们在不同的文章中都已讨论不止一次了,这里我们再结合例子来说一下。三年级奥数中的“盈亏问题”,如 果从字面意思来理解的话,我想大多数孩子一时还不能够有个彻底的认识,而预习便解决了这个问题,同时,预习的加强无形中就提高了课堂上的听课质量。

  2、养成复习的习惯。

  如果说预习是重要的,那么复习比预习还要重要。教三年级奥数的张老师对她们班的学生在复习上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张老师说,如果时间不允许甚至可以不 去做预习的工作,但是,复习是一定要做的。复习如同看了一场精彩的电影后回到家里在头脑中来回顾这些影象,这样的回顾是加深记忆的重要方式。

  学生在复习时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着手:老师在今天的课堂上都讲了哪些方面的知识点?哪些知识点是属于基础知识?哪些是新的知识点?老师在进行例题的讲解时是怎么做的?在课堂中有哪几个知识点我还没有吃透?等等。

  3、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不论是预习还是复习,把作业认真地完成才是自我检测的一个有效的方法。三年级的作业量不是很大,所以,同学们一定要按质按量地认真完成。

  要提出一点的是,认真审题是在做作业时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作业中的习惯大都是以课堂上所讲题目为基础的,并都是在这样的题目下展开的,但他们之间还 是有区别的,而找出区别便是审题的目的之一。只有善于找到习题中不同类型题目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才能够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另外,要善于使用不同的方法 解题,这是拓宽思路的很好途径之一。

  4、要有系统学习的习惯。

  系统学习也是拓宽思路、扩大眼界的很好途径。比如,奥数中的鸡兔同笼问题,如果单讲可能学生们都已很明白是怎么回事,并且在做题的过程中也能够较顺利 地完成。但是,一旦放在综合题中,就有可能使不少同学“不辩‘鸡兔’是雌雄”了。这便是一个知识的系统掌握问题。只有系统学习,才能在题海中自由自在地遨游。

  5、要有一个很好的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也同样影响着学习习惯,一个好的学习态度也是学习进步的至关要素。在这里,我们说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有好多家长为了鼓励孩子学习,经常会对 孩子说这样类似的话语:如果这次考试考的好,或是考到多少分,或是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就会给你怎样的奖励。一两次孩子可能会从中尝到其中的甜头,但是 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将这样的奖励当成一种学习的必须,一旦这种奖励有了某些变化,或是不再像以前那样有“甜头”,那么给孩子学习上带来的影响也必将是巨大 的。所以,这点上家长自身应注意,同时,也有助于帮助孩子树立起正确的学习态度。

  


墨香无极


教育一定要统一性,所谓的统一就是父母家长的方向是一致性,不能出现爸爸骂,妈妈宠的现象,孩子出现问题了,需要做家长的开个家庭会,明确下管教目标。争取早日解决孩子没办法管教的问题,希望你可以,加油哦


小罗英文老师


有句警句:惯子如杀子!说的太准了!我凭这么多年的亲历学校生活。家庭管理非常重要,很多家庭都有话题的共同点,这完全说明一个时代的产物见证。生活条件好了,孩子少了,所以都当宝了!可惜人们虽然文化层面感觉高了,可思想道德素质并没有跟上来!特别惯宠逆孩子这个问题上,太普遍了!这是个极其危险的信号!……


李文彬531


可以用一些实际的例子来跟他们讲一讲,改变他们的思想,研究三年级孩子的心里活动来告诉他们,学着和三年级的孩子做朋友。


小毅211


俗话说得好“惯子如毁子”,《三字经》里也有“子不教,父之过”的说法,看见从小就对孩子进行教育至关重要。

近日,在国外疫情发生之后有一则新闻感动了笔者。这则新闻讲了这么一件事情,一名在意大利留学的女孩由于疫情的缘故没办法再待在国外了,所以她买了一张回国的机票。她不知道自己是否被感染,所以在回国的一路上佩戴口罩,始终保持和别人一定距离,为了防止“感染”别人她28小时滴水未进,一粒事物也没有进餐。到了机场,她积极配合机场工作人员排了几小时队进行体温测量等手续的办理,在观测隔离点她也是服从工作人员的安排,耐心等待检测结果。尽管此时她又渴又饿,但为了不“感染”别人,不给医护人员添乱,她依然饿着肚子。又经过几个多小时的耐心等待,她等来了检测结果,身体健康没有染病。


父母开车来接她了,回家时她开了一辆,父母共同驾驶了一辆,回家后,父母将她隔离了起来,除了送餐的母亲,她连续14天一直待在自己的卧室,没接触过任何人。

这新闻中的女孩为别人着想的品行让人感动,也让笔者起敬,她的父母更让笔者佩服。与其说是女孩懂事做得好,还不如说是家长素质高将孩子教育得好。


可现实生活中的父母往往不是这样,能从小严格要求孩子,严格教育孩子的却不是很多。也许正是这样的缘故吧,一个小孩子往往会成为一家人的“小皇上”,爸爸娇惯,妈妈溺爱,爷爷、奶奶对孙子更是百依百顺,往往是孙子要什么爷爷奶奶就会给什么,除了天上的星星摘不下来之外,孙子要的其它东西都会交给孙子。


孩子上了三年级,年龄也不算小了,已经有了是非观念,也正是建立思想观念的紧要阶段。所以家长必须教育,爷爷想教育若家里其他人都惯着,也只能是收效甚微。笔者认为,教育孩子全家人要口径一致,意见统一,认识一样,齐心协力才会有效果,否则是教育不出优秀的孩子来的。你看,新闻中女孩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意见就是一致的,所以他们的女儿就很优秀。

由此说明,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大人们要先达成共识,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子女来。


冬日暖阳说教育


我也是一位三年级的家长,其实三年级孩子自己已经有控制能力了,我孩子从出生到现在一直带在身边,就怕老人溺爱的无法无天,我不敢打包票说自己孩子什么都好,但是对人礼貌心里方面还是可以的,走出去别人都说我家孩子性格好,教育方面也很好,现在的家庭状况是每家只有一个孩子,想把最好的教育给孩子,所以家里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齐上阵,导致孩子的父母很无奈,想管又管不了,一般家庭都是长辈溺爱,父母无奈,但是我看这个提问者是一位爷爷,有点惊讶,我个人认为,惯子如杀子,在家里养成的坏习惯,家里人不教育,等到社会上就会有人替你教育,这样导致孩子走上社会有许多不适应,而且心里承受能力也不行,到时候事情发生了就是后悔也晚了,那些溺爱孩子的家长到老以后也会吃下自己种的苦果,所以请溺爱孩子的家长长点心吧,那些溺爱孩子的坏例子还少吗?不要等到那天后悔就晚了


饺子辣椒


大家好,我是爱讲故事的牛仔爸!很高兴来回答这个问题!

老一辈和年轻人因为生长环境、学习环境的不同,会造成在教育孩子方面有一定的分歧,而且隔辈儿来管孩子,同时也会存在很大的问题,如果做得不好,很可能会影响整个家庭的和睦。

我家的情况和问题中的情况有相似的地方,但也有不同。孩子的奶奶比较强势,平时也宠孩子,但是严厉起来,我们做父母的都自愧不如。

举个例子:孩子写作文,我认为应当循序渐进,先引导他整理框架,再做细节的描写,而且我认为细节的描写是可以通过多看书、多做语言的积累从而得到提升的。但是奶奶认为应当从细节抓起,细节写不好,大框架再好也没用。

无论怎么写,其实各有各的道理,但是最后的结果是我和孩子奶奶大声争论,孩子则在旁边无所适从,这样的方式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


那么针对问题中的情况,我认为应当从几点着手:

1、 全家统一思想,才能得胜利

打好一场“战”,需要上下一心,统一作战方针和思路,才能做到如臂使指,指哪打哪。如果思想不统一,那么是不无法取得胜利的。所以,我建议这位爷爷可以先坐下来和其他家庭成员共同沟通,充分利用您“大家长”的身份对其他人晓以利害,我相信是能找到一个合理、合适的方法的。

另外,我建议先统一的是对孩子教育理念的认识。尤其需要和孩子的父母沟通好,了解清楚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是怎样的规划与计划,是认为孩子还小,需要宽松式的教育,还是说另有打算。

这些内容都需要整个家庭坐下来认真、理智地沟通清楚。只有清楚了解各家庭成员的想法与观点,才能真正做到求同存异。

在思想上没必要必须听谁的,我的建议是谁对听谁的,谁的好听谁的。而对于没有统一的意见,我认为可以做“试行”,也就是尝试施行一段时间,看看效果再说。


2、 做好明确分工,才能避免矛盾

统一好思想后,需要做的是明确分工。此时可以根据家庭各个成员的性格、平时的工作等实际情况来进行责任划分,如性格温柔的孩子妈妈和奶奶负责孩子的生活,严厉博学的爸爸和爷爷则负责孩子的学习和运动等。

在分工上,建议不用太细致,只需要在大方向上做好人员的分工就行。


3、定好规则,避免越界

所谓的“规则”指的是家庭成员之间的界限。这个界限并不是指妈妈和奶奶不能管学习,爸爸和爷爷不能管生活。这个界限指的是不去过多指责对方,也就是说尽量去配合其他家庭成员的工作,而不是当着孩子的面指责与反驳。

如果有问题,尽量在家长之间协商处理,避免当着孩子面争吵。


4、 顶住压力,坚持到底

我相信,要想做到全家思想统一、分工明确并且不越界确实很难,这其中有可能会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包括孩子的抵触,家人之间的互相不理解,甚至还有诸如孩子姥姥姥爷等其他亲属的不满。但是如果这位爷爷真的想要为了好好教育孩子的话,最好能和其他家人一起顶住压力,坚持到底!


希望以上回答能对这位爷爷有些帮助!谢谢


爱讲故事的牛仔爸


该打打该哄就哄


川妹小郭816


保持一致,隔离后台,结合性格,因材施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