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南皮:養“合同豬”致富 靠公益崗增收

養“合同豬”致富 靠公益崗增收

——南皮脫貧攻堅不鬆勁

“疫情沒有影響俺的家庭收入,1月份肥豬出欄400頭,賺了16萬多元呢。”3月13日,在南皮縣烏馬營鎮小李莊村村南的家庭農場,農場主李本慶高興地說,“養‘合同豬’購買豬苗、飼料不花錢,公司派專人手把手教養豬,肥豬出欄後不用愁銷路。3月10日,我們又購進了400頭豬苗!”

備料、拌料、裝車……李本慶戴著口罩,不停地忙碌。

37歲的李本慶曾是小李莊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家中有五口人,收入主要靠務農、打零工。2015年,他建起了養殖場,2019年靠養“合同豬”成功脫貧。

依託當地龍頭企業南皮溫氏畜牧有限公司,南皮縣全力探索產業精準扶貧道路。通過實施貧困戶資金入股分紅、家庭農場養殖、優先吸納貧困人口入場打工的扶貧新模式,不少像李本慶這樣的貧困戶成功脫貧致富。

“你說為啥疫情沒有影響養殖戶的家庭收入呢?這都是政府在做後盾呢!”走進南皮溫氏畜牧有限公司,總經理薛剛告訴記者,疫情期間他們生產、運輸飼料都遇到了難題,多虧政府全力支持。為了讓他們能順利購進原料、運輸飼料,政府有關部門幫助辦理了農產品(農資)跨省跨市運輸通行證,積極協調飼料原料廠家供應。復工以來,他們公司生產的飼料日產量已近300噸,確保養殖戶不受影響。

把扶貧資金拿出來上項目,要是賠了怎麼辦?投資風險誰來承擔?針對貧困戶比較關心的問題,南皮縣通過“公司+家庭農場+貧困戶”的模式,積極發展訂單養殖。

“一開始就簽訂好合同,並約定好保底價。豬苗、飼料和藥品實行記賬,家庭農場不需要支付任何費用,公司還將統一回收商品豬。到時,將這些費用在收益中結算。”薛剛說。

有了公司保底,李本慶沒有了後顧之憂。“我這個小農場吸納了10名貧困戶以扶貧金入股,每股6000元,每戶每年可分紅600元。農民也拿上股金了。”

目前,南皮縣已建成家庭農場140戶。為確保扶貧產業健康發展和貧困戶穩定收益,南皮縣還利用財政涉農扶貧資金2400萬元,同時縣財政資金投入300萬元,建成了生態扶貧養殖小區,小區建有8個豬棚。溫氏畜牧以年租金240萬元租用生態扶貧養殖小區,農戶只需交豬苗的押金即可在這裡養豬,豬苗、飼料、租金等費用等豬出欄時一起結算。

南皮縣扶貧辦主任孫國臣說,將分散到貧困戶頭上的資金進行整合,不僅做大了產業規模,也讓貧困戶吃了“定心丸”,貧困戶既不承擔風險,還能保障收益。

疫情發生以來,南皮縣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千方百計克服疫情影響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動脫貧攻堅向縱深發展。

在大浪澱鄉肖九撥村的村頭,許多村民正在為春季灌溉小麥挖溝引水,李振德正忙著鋪設管道。

74歲的李振德是肖九撥村貧困戶,老伴患病需常年吃藥,平日靠他務農、打零工維持生活。“疫情期間不能外出打工,這個公益崗位特別好,一天給80塊錢,不用出村就掙了錢了,幹著有勁。”

針對疫情現狀和企業未全部復工現狀,南皮縣還臨時增設了保潔環衛、防疫消殺、卡點值守等崗位吸納貧困勞動力,參照公益性崗位補貼標準給予崗位補貼,為無法外出務工的貧困戶提供臨時就業崗位,增加貧困戶疫情期間的收入。目前,已為全縣600餘名貧困人口提供了臨時就業崗位。

針對剩餘貧困人口老、弱、病、殘多的現狀,縣裡將大病保險起付線降低50%,將最高保障限額提高到50萬元,市縣醫院住院救助補償比例上提10%。同時,為給年老體弱和病殘等貧困人口提供兜底保障,南皮縣選取雙廟、中上橋等7個村試點建設“扶貧互助幸福院”,將無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員進行集中照料,投資6635萬元建設兩座扶貧養老院,設置床位388張。

“為確保全員脫貧出列,我們還逐村逐戶逐人建立了剩餘貧困人口脫貧臺賬,確保6月底前完成全縣剩餘152戶393人脫貧任務。”孫國臣表示,“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脫貧攻堅,我們有信心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收官戰。”(河北日報記者戴紹志、王雅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