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五點”搞整治 突出“五化”美環境 內黃縣打響鄉村振興戰略第一仗

(河南經濟報 見習記者 牛軍生 通訊員 劉超) 近日,安陽市內黃縣召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第一季度觀摩推進會,先後對南北快速通道、張龍鄉林子村、後河鎮餘莊村、二安鎮等地進行了實地觀摩。所到之處綠樹成蔭、花香鳥鳴、景色宜人,讓人眼前一亮。

在張龍鄉林子村,內黃縣委主要負責人說:“這就是我們打造的示範村,也是未來我們追求的方向。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第一場硬仗,我們必須緊盯目標,抓住‘五點’搞整治,突出‘五化’美環境,以更大的決心、更足的幹勁、更強的力度、更硬的措施,全力以赴打好打贏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這場硬仗。”

“五點”即通道環境整治“弱”點、鄉鎮政府所在地整治“盲”點、村容村貌整治“難”點、弱電治理及殘垣斷壁整治“亂”點、農村改廁、生活垃圾和汙水理“痛”點,“五化”即綠化、亮化、硬化、淨化、美化。

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內黃縣將通過通道整治、鄉鎮政府所在地整治、垃圾處理、汙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廁所革命等,切實給廣大農村創造一個乾淨整潔、生態宜居的生產生活環境,讓人民群眾有更多幸福感和獲得感,實現乾乾淨淨迎小康。

該縣將抓住通道環境整治這一“弱”點,開展專項整治。重點抓好轄區內沿線道路、建築、環境等重點,堅持綜合施策、建管並重,全面清理垃圾雜物、拆遷工地、殘垣斷壁建築物,平整、綠化、硬化沿線土地,治理亂扯亂掛現象,確保通道環境整治工作實效。抓住當前植樹造林的黃金季節,提前謀劃,多措並舉,大力開展通道綠化工作,確保通道環境在短時間內實現大的提升。

抓住鄉鎮政府所在地整治這一“盲”點,加大人力、物力、財力投入,持續強化鎮區環境整治和文明創建。緊緊圍繞治髒、治亂、綠化、美化、弱電入地、立面改造等重點做文章,進一步拉高標杆,提高標準,堅持一米一米的過,一個建築一個建築的過,做到街道車輛擺放整齊、沿線門店統一規範、弱電管網全部入地、建築立面整齊劃一,實現鄉鎮政府所在地無垃圾雜物、無違章設施、無汙水橫流,著力打造乾淨整潔、特色鮮明、耳目一新的美麗鎮區。

抓住村容村貌整治這一“難”點,按照“淨、齊、亮、美、暢”原則,推動人居環境整治向庭院延伸、向背街小巷延伸、向幹線道路延伸,全力改善村容村貌。完善村莊路網,推進通村組道路、入戶道路建設,提高村內道路和公共場所綠化率,改善村莊整體形象。加強鄉村建築風格引導,注重歷史文化的傳承延續,加強特色農房、特色院落等鄉村元素的保護,防止千村一面。要加強農村宅基地管理,有計劃地清理空心村,讓村莊整潔起來、漂亮起來,真正成為農民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抓住弱電治理及殘垣斷壁整治這一“亂”點,開展農村弱電集中整治行動。移動、聯通、電信、豫廣網絡等責任單位要主動配合鄉鎮推進弱電入地工作,通過打造試點村,樹立標杆,積累經驗,推動全縣村莊弱電治理順利實施。全面清理殘垣斷,提升鄉村顏值,對村中長期無人居住、凋零破敗的老舊房屋及殘垣斷壁,在尊重群眾意願的前提下,採取以租代管、收回復墾等辦法,進行統一整治規劃,努力打造一批小遊園、小菜園、小花園、小果園、小停車場等公共服務設施,徹底清除殘垣斷壁,恢復鄉村田園本色。

抓住農村改廁、生活垃圾和汙水治理這一“痛”點,切實做好垃圾處理、汙水處理、廁所改造“三大革命”。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按照應改盡改的原則,加快全縣農戶改廁工作進度,確保完成全年改廁普及率達到85%以上的工作目標。同時,健全管護機制,發揮市場作用,鼓勵探索使用農家肥等舉措,解決好糞汙的“出口”問題,決不能讓改廁成為農村環境新的汙染源。集中治理農村生活垃圾。紮實開展農村白色垃圾專項整治行動,規範垃圾堆放點場地管理,開展就地分類、源頭減量試點,嚴禁產生新的非正規垃圾堆放點。加強農村生活汙水處理。堅持“疏”“堵”結合,積極探索適合農村實際的汙水治理模式,抓好汙染源頭治理,培養群眾良好生活習慣;同時要加快汙水處理設施建設,提升汙水處理和資源利用水平,力爭2020年底全縣農村生活汙水處理率達到30%以上。

“我們一定要以務實的態度、紮實的作風、有效的舉措,全力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這場硬仗,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為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內黃縣政府有關負責人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