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水:垃圾分類處置持續推進

記者 何強 通訊員 謝麗娜

“這兩年,不管是室內還是戶外,農村的居住環境有了很大變化,空氣好、環境美,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裡特別舒心,感覺很幸福。”合水縣店子鄉雙柳樹村村民趙彩霞說。

合水縣把開展全域無垃圾專項治理作為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堅持“抓源治本”,不斷完善保障機制,研究制定了《全域無垃圾專項治理行動三年實施方案》,編制了《縣城風貌建設規劃》《農村風貌提升改造規劃》等21個專項規劃,從頂層設計上為推動全域無垃圾專項行動提供了指導。

在全域無垃圾專項行動中,合水縣加大投資力度,購置電動垃圾清運車輛498輛,選聘縣、鄉、村、組四級衛生監督員和保潔員928人,組建保潔隊伍94支。累計投放垃圾桶(箱)9150個、垃圾倉(屋)136座、垃圾清運車87輛。建成生活垃圾臨時收集點47處、惰性垃圾填埋點15處、四類垃圾收集點31處。建成城區標準化生活垃圾填埋場、建築垃圾填埋場、汙水處理廠各1處,建成鄉級標準化垃圾填埋場2處,在建1處。全力整治亂堆亂放,徹底清理公路沿線、村莊道路、房前屋後的土堆、柴草、雜物、畜禽糞便,實現視野之內無垃圾,視野之外無汙染,全面完成了全域無垃圾治理總目標,紮實有序推進垃圾分類處置。

今年以來,合水縣依託全域無垃圾專項治理信息化監管平臺,建立了遠程巡查、任務指派、清理反饋的數字化管理模式,以無人機航拍和衛星遙感反饋問題為重點,對道路沿線、莊前屋後、河道溝渠、田間地頭、塬邊咀梢等區域垃圾開展集中清理,做到“問題隨查隨改、垃圾日產日清”。通過加大對生活垃圾違規傾倒、收集、轉運、處理的懲處力度,全面清除村莊和“三邊一部”垃圾,大力整治農村非正規垃圾堆放點,規範提升生活垃圾臨時收集點47處,惰性垃圾填埋點15處,有效解決了群眾習慣性傾倒場所難以根治、垃圾清理時有反彈的問題。同時,強化公眾監督作為落實機制的重要環節,通過微信“隨手拍”、上傳公眾號,設立有獎舉報,開播專題節目,設立“紅黑榜”及美麗庭院、最美家庭創建,引導群眾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實現良性互動。

“下一步我們將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組建鄉鎮、城管、水務、交通等9支隊伍,結合各自工作職責,實行劃片包乾,全面推行垃圾分類。在縣城新建廚餘垃圾處理場1處,設置四類垃圾收集點120處。籌劃創建合水縣分佈式城鄉環境自愈系統,該設施建成後,將形成垃圾處理閉環路徑,有效減少垃圾轉運半徑和成本。”合水縣住建局工作人員介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