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城投违约背后的故事


“最大”城投违约背后的故事


3月16日,金元百利—遵义建投基建4-6号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被曝延期,规模为1.7亿,融资方为遵义市新区建投集团有限公司,资金用主要于受让遵义建投享有的对贵州新蒲经开区管委会形成的5.67亿元应收债权收益权,遵义建投最终将资金用于自身补充流动资金。

该项目风控措施主要有两个,一是遵义道桥提供无限连带责任保证担保,二是5.67亿元应收账款提供质押担保,其中遵义建投是遵义道桥的子公司,而遵义道桥由遵义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全资控股,是遵义市最大的城投公司,总资产超过1600亿,主体信用评级AA+。

有意思的是,遵义道桥在三个月前就发生过“技术性”违约,本应在1月10日兑付的一笔3950万元应收账款债权回购款,在延期至1月15日后终于完成兑付,该项目的管理人为东海瑞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根据遵义建投的投资人的反映,4号产品到期日为2020年1月3日,要早于东海瑞京资管项目,而最终东海瑞京全额兑付,购买了遵义建投项目的投资人却反而遥遥无期。

小编觉得根本在于,当时所处的环境和应对措施并不一样。

东海瑞京项目之所以能快速兑付,一方面是管理人没有隐瞒,将延期公告立即发到官网上,引起媒体的重视,纷纷报道;另外一方面是当时遵义道桥正处在发债的关键时刻,遵义道桥2020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一期)于2020年1月14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募资规模10.58亿,在这个时间点不能出现负面舆情;所以才能迅速解决,而金元百利当时选择了签署延期协议,一直拖到今天。

顺便说一下,当时小编也曾发表过文章《一边违约,一边发债》报道了这件事情,第二天遵义道桥集团就主动联系小编说已经兑付了,后来在微信公众号上就撤下了这篇文章。

作为遵义市最大的城投平台,为什么接连出现风险事件,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1、贵州整体信用的下降,自2018年以来,贵州频频出现城投平台违约事件,金融市场环境急剧恶化,金融机构不愿意再借钱,这个是最主要的原因;

2、2018年,遵义道桥进行的大范围的重组,遵义市政府先后把遵义建投和湘江投资划转至遵义道桥,资产提升的同时也带来的大量负债,同时还吸收了一些“有毒”资产,其中就包括被确认为行政违法的湘江投资15.46亿的棚改项目,该项目到现在还陷入停滞阶段,而且从财务报表来看,公司在建项目规模较大,还需要外部融资解决资金需求,而短期借款又占比过重,近期偿债压力非常大。

进入2020年后,遵义已经发生多起政信产品延期事件,其中弘信6号的担保方就是遵义市新区建投集团有限公司,也是这个项目的融资方。

经常有投资人来咨询小编,到底是选择差区域的好城投,还是选择好区域的差城投?

这个案例可能会给我们有点启发,这家城投总资产高达1600亿,评级高达AA+,是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100%控股的子公司,绝对是个典型的好城投,然而现实是接二连三发生债务违约。

关于政信产品的选择,小编始终认为首选经济发达区域,其次才是城投的行政级别和发债评级,最后是城投的公司债务负担情况。

政信产品属于一个比较特殊的金融产品,在整个固定收益类市场中占比较大,每一个违约的政信产品都牵动着市场的神经,希望这次也能妥善解决。

最后小编再提示下风险,该区域政信爆雷远没有结束,之前没买的千万不要去凑热闹,如果发现信托公司前几年做了大量贵州政信的产品,现在也尽量远离!


预告:3月21日(本周六)晚上八点,小编第二次线上直播,主题是每周信托杂谈,内容包括市场舆情分析、每周信托产品之星以及信托实务知识讲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