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潞州中学程中阳:故乡的桥

长治潞州中学程中阳:故乡的桥

长治潞州中学程中阳:故乡的桥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杜甫对故乡的思念;“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是王安石对故乡的思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轼对故乡的思念……他们的思念都寄托于天上的明月,而我的思念却寄托在故乡的三座桥上。

故乡虽然偏远,却山清水秀。那条丰富了诗经的淇河从她身前流过,河上由西向东有三座桥梁。

最西的桥长20米,宽5米,也是最娇小的,仅高出水面不到1米,我们称之为“坝”。坝下并没有石拱,只有四个流水的通道。

奶奶说:“50年代,河上没有坝,村民们只能踩着石墩子过河种庄稼。一到夏季,雨水不断,河水漫过石墩,村民们只好望河兴叹,眼巴巴地看着对面的庄稼,却无法收割。也有胆大的村民仗着水性好,游过河去收,却应了那句‘淹死的都是好凫水的!’于是,为了种庄稼,村民修建了这座水坝。”

哦,小坝,你虽然最小,但年龄最大!我的爷爷就是踏过它,光荣地参了军。


长治潞州中学程中阳:故乡的桥

中间的桥长40米,宽9米,是“赵州桥”式的石拱桥。一个大石拱跨过整个河流,大石拱上担着六个小石拱,桥面高于河面30米,坚固雄壮。

奶奶说:“80年代,村上通了公路,人们开始向往外面的世界,于是政府划拨材料,村民出工出力,修了石拱桥。”

夏季黄昏,幕色四合,乡亲们就会搬出小凳子,三三两两地坐在桥上纳凉聊天,一把把蒲扇在庄稼人布满老茧的手上轻轻摇动。被炽阳囚禁于家的孩子们,终于在黑夜中解禁,欢声笑语肆无忌惮地在墨夜中荡漾开来,伴着桥下缓缓流淌的河水,一切,都是那么的惬意。

夜晚的石拱桥,在月光的照耀下,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像一个大玉盘浮在水面。它驼载着全村人的梦想,走进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爸爸跨过它,走进了大学的校园。

长治潞州中学程中阳:故乡的桥

东边的桥是一座高架桥,10根粗壮的桥墩支撑着它,长80米,宽15米,双向四车道,修建于2012年。

奶奶说:“这座桥属于S227省道的一部分,由专业队伍设计施工,是河南省公路网规划中一条重要的干线公路,村里没出一分钱。”

路通了,车多了,人活了,村民们开起了农家乐,小山村变成了大渔庄。站在东河的高架桥上,回头看看西河的石拱桥,富裕起来的乡亲们的脸上写满了幸福与希望!

假期回家,爸爸总爱把车停在桥头,牵着我的手在高架桥上飞奔……

可是,2017年河流下游修建水库,响应号召,我们要搬进城里,离开这片热爱的故土。望着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小山村,走过无数次的西河坝、石拱桥、高架桥,爷爷闷声不语,眼眶通红;奶奶唉声叹气、热泪横流。也许,这就是故土难离吧!

唉,我还想着跃过它去上大学呢!虽然没了希望,但它永远在我的心中!哪怕是深山峻岭中摇摇晃晃的藤编桥,江南水乡里弯弯曲曲的小石桥,繁华都市里错综复杂的立交桥,都不能和它相比。

哦,故乡的桥!你已在我的心中生根发芽,牵着我的心,挂着我的肝。


哦,故乡的桥啊,等着我,等我长大,我就去找你……


长治潞州中学程中阳:故乡的桥

【作者简介】:程中阳,笔名墨川,喜欢读书写作旅行。出生于2007年6月。现就读于山西省长治市潞州中学7年级346班。籍贯林州市五龙镇河头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