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海原:“基础母牛银行”存取致富梦想

“2016年我赊销了两头牛,2017年又赊销了3头,5头牛3年总共产了6头牛犊子,牛犊子全部卖掉还账,母牛就算挣下的,现在这5头母牛能卖7万多元。”近日,说起“华润基础母牛银行”带来的好处,宁夏中卫市海原县曹洼乡脱烈村村民田兴义高兴地给记者算起了养牛经济账。

田兴义从一名建档立卡户变身致富户,只是海原县近年来草畜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通过草畜产业发展助力,海原县如期脱贫摘帽了。

2020年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下达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总攻令”。海原县还有1047户3375人未脱贫,任务仍然艰巨,仍需持续发力防松劲。

3月10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润儿在海原调研脱贫攻坚时,对华润集团“基础母牛银行”产业扶贫模式给予充分肯定,并指出,无论是特色养殖,还是货运物流,都要创新商业模式、拉长产业链条。这为海原县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收官战增加了信心。

综观海原县近几年脱贫攻坚工作,大力发展草畜产业助力脱贫攻坚,路子是对的,取得的成效也有目共睹。

近年来,海原县紧紧围绕“一主三特+X”产业发展总体思路,依托“华润基础母牛银行”模式,按照“龙头带动、政策扶持、科技支撑、农户扩规”的思路,加快推进“母畜扩繁、品种改良、饲草加工、疫病防控、科技服务、加工营销”六大体系建设,全力助推脱贫摘帽进程。

依托“华润基础母牛银行”模式,海原县大力推进高端肉牛扩量增效,截至目前,累计向全县各乡镇(管委会)赊销西门塔尔基础母牛30871头;建成肉牛冷配点47处,开展企业化运作服务,以所在村为核心区,辐射周边村,扩大畜牧科技服务覆盖面,逐步建立“覆盖全县、功能齐全、运行良好”的畜牧科技服务体系;建成西部高端肉牛产业发展研究院,组建海原县高端肉牛产业技术指导服务中心,开展高端肉牛品种改良、疫病疾病防控、科技培训服务等;建立健全县、乡(镇)、村、组四级防疫体系,完成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认证和动物防疫信息化平台,配套完善乡镇兽医站10个,启动动物疫病防控检查站7个;确立了17家社会组织承接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工作,全力推进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改革;在海兴开发区建设华润6万头高端肉牛精深加工厂,建立肉牛屠宰、加工、分割、包装、统一品牌和冷链物流为一体的深加工全产业链体系。

为解决饲草问题,海原县依托国家草原生态保护牧草良种补贴项目、振兴奶牛计划高产优质苜蓿基地项目、退牧还草人工饲草基地项目,支持草业公司、养殖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技术集成和试验示范推广、选用适宜品种、适时机械化收割等适用技术,建立稳定高产的优质苜蓿示范基地,为牛、羊养殖打下了良好基础。

目前,海原县依托“华润基础母牛银行”模式,积极探索创新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124个村通过“华润基础母牛银行”获得固定分红,平均每个村年收益5.5万元,2个村通过企业入股分红,每个村年收益10万元以上,超过1.5万名贫困人口受益。

2020年,海原县将集聚厚植产业新优势,依托宁夏西海固高端牛产业研究院,进一步健全完善“六大体系”建设,构建“县有集团、乡(镇)有协会、村有合作社”的产业组织体系,打造“海原高端肉牛”品牌,拓展高端肉牛销售市场,继续推行“基础母牛+银行”模式,力争2020年再赊销6000头以上。全县高端基础母牛存栏达到8万头,肉牛饲养量达到30万头。创建国家级肉牛产业体系示范县和自治区级肉牛良种繁育基地示范县,启动新希望牧业万头牛场、红城牛场、肉牛示范村项目,建设1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25个,打造高端肉牛养殖示范村5个,完成活牛供港3000头。

3月11日,海原县富康养殖专业合作社总经理陈东强看着牛舍里个高膘肥的西门塔尔牛,谋划着新的目标。“我计划再筹建一个良种肉牛繁育基地,存栏基础母牛500头,为农户搭建持续增收的平台,实现合作社、农户、员工及合作伙伴共同发展,共同富裕。”陈东强说。

行百里者半九十。2020年,海原县将在认真整改脱贫攻坚“回头看”排查问题的基础上,挨乡、挨村、挨户全面开展查损补失、查漏补缺、查短补齐、查弱补强“四查四补”,确保实现脱贫攻坚圆满收官,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建宏 通讯员 马彦军 李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