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又一干部生命定格在戰“疫”一線年僅53歲!

3月16日,對濱城區市東街道畢家居委會1400多名居民來說,是個痛心的日子。

經過19天努力搶救,畢家居委會黨支部書記畢新軍最終還是告別了他一心守護的父老鄉親,將自己53歲的生命定格在了戰“疫”一線。他用忠誠和擔當,踐行了自己在2012年12月入黨時的誓言——“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


濱州又一干部生命定格在戰“疫”一線年僅53歲!

畢新軍(左一)帶頭籤疫情防控請戰書


“怎麼也沒有想到,戰‘疫’還沒結束,他就這樣走了。為守護父老鄉親的安全,他日夜操勞,累倒在了戰場上。” 與畢新軍一併參戰的 “疫”線戰友、市東街道如意湖社區副主任、畢家居委會包村幹部蘇憲軍說。


發展為民,讓群眾生活幸福他渾身有使不完的勁

將時針撥回到2018年,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當時的畢家居委會正處在村居改造、拆遷建設的發展關鍵時期。

畢家居委會共有486戶1400多口人,十年間經歷過多次拆遷。一邊是村居發展的“車輪”不能停步,一邊是如何讓群眾理性分析,享受政策“紅利”的最大化。10月22日,曾任居委會委員、黨支部委員等職的畢新軍臨“危”受命,被市東街道任命為居委會黨支部書記。

面對村情、民情交織,問題、矛盾羅列,平房、樓房並存,作為“當家人”的畢新軍義無反顧挑起引領發展的重擔,工作一項項推進,問題一項項化解。

濱州又一干部生命定格在戰“疫”一線年僅53歲!

在市東街道組織開展的觀摩述職展示評議活動中,畢新軍(右一)等黨支部書記上臺領流動紅旗。


濱州又一干部生命定格在戰“疫”一線年僅53歲!

在文明城市創建中,畢新軍(中)等現場檢查小區樓道環境整治情況。


為讓住平房的群眾儘快住上樓房,讓村居融入城市,自2019年初開始,畢新軍就不斷通過微信群、黨員會、大喇叭等方式宣傳棚改政策,給群眾分析發展形勢,同時,挨家挨戶走訪村民,瞭解群眾的訴求和想法。

建設幸福家園,這既是畢新軍的願望,也是全體群眾的夢想。2019年9月份,畢家居委會又一次啟動棚改任務,這也是該居委會改造拆遷的最後一塊 “陣地”。

畢新軍在拆遷協議簽約過程中,他帶領工作組成員挨家挨戶做群眾工作、宣傳棚改政策,長時間盯靠一線熬紅了眼。村裡很多高齡老人行動不便 ,無法到現場簽約,他就當起“專職司機”,開著自家的車管接管送。村裡有人因為分家問題不肯籤合同,他就又跑前跑後去當“和事佬”,說幹了喉嚨,跑細了腿。


最終,在畢新軍的帶領下,僅用2天時間完成353處院落10萬餘平米房屋協議簽訂工作,騰空土地近400畝。畢家居委會棚戶區改造是街道當年體量最大、拆遷戶數最多的,也是全區難度係數最高、解決遺留問題最多、騰空土地面積最大的一個項目,整個拆遷過程中沒有出現一起上訪事件和不穩定因素,為市東為民棚改、和諧棚改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在市東街道2019年第三季度“觀摩述職展示評議”活動中畢新軍被評為“棚改工作先進個人”。


畢家居委會集體收入不足,為不影響居民的正常生活,畢新軍經常為村集體墊付水費、電費等。為方便拆遷的老年人生活,畢新軍提議並經集體研究,放棄居委會老年公寓每年15萬元的租金收入,專門安置居委會拆遷戶的老人。不管集體收入多難,他堅持每季度按時為居委會380餘名60歲以上的老人發放養老金、118名70歲以上的老人過生日時都會送上生日蛋糕,這些他都作為大事記在心裡……

畢新軍常說:不忘初心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個宗旨就是我們的工作標準,他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

“居委會有啥事,一個電話,畢新軍馬上趕過去,就像群眾的親人一樣。” 如意湖社區副主任蘇憲軍說。為了村居發展和群眾的幸福生活,畢新軍渾身使不完的勁,居委會不管誰家有個事,往往第一個想到要找的人就是他。


防控護民,忍著病痛他20多個日夜堅守防控一線

1月24日晚,是除夕之夜,在萬家團圓的溫馨時刻,因為來勢洶洶的疫情,山東全省拉響了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一級響應。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防疫工作關乎群眾的健康安全。

“全體村民注意了,現在疫情形式非常嚴峻,大家要重視起來,不要聚集,不能串門、不能上門拜年……” 1月25日,也就是正月初一早晨,畢新軍的聲音就通過擴音喇叭在居委會上空循環播放,提醒居民做好自我防護。

濱州又一干部生命定格在戰“疫”一線年僅53歲!

為抗擊疫情,支援一線,畢新軍帶頭組織黨員群眾義務捐款。

濱州又一干部生命定格在戰“疫”一線年僅53歲!

在畢家居委會老年公寓門口,畢新軍(右一)彙報居委會疫情防控工作情況。


下午,濱城區市東街道召開疫情防控工作會議,當時,畢新軍就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打贏這場防控阻擊戰,守護好全居委會1400多父老鄉親的安全。

有住小區的、有躲遷的,村大人多,住的分散,操心事就多,畢新軍就像釘子一樣把自己“釘”在了抗疫一線。防控值守既是責任,也是使命。

大年初二,為防控人員出入,畢新軍帶領居委會“兩委”成員、黨員、群眾代表43人,分組進行。在畢家小區、老年公寓門口分別設置了兩個值守勸返點,分成七個小組分兩班24小時輪流值守。對小區居民摸排,實行黨員包保到戶,定期聯絡,做到每家必到、每戶必訪。在小區日常消殺上,全面消毒並建立臺賬, 織密疫情防控最強防線。安排妥當居委會防控事務後,晚上回到家的畢新軍,才感覺偏左側的前胸、後背以及腰部長滿了疙瘩異常刺癢、疼痛難忍。


第二天上午,在崗位值守的畢新軍,抽出點時間到小區沿街診所進行診治。醫生診斷為帶狀皰疹,並給出了輸液治療10天、多休息的建議。

面對當時疫情的嚴峻形勢,畢新軍考慮到居委會有很多事情需要處理,為了不耽誤工作,他沒有聽從醫生的建議,而是讓醫生給開了藥片。在值守崗位一邊堅持做好小區出入人員的信息登記和體溫測量工作,一邊吃藥治療。

“看到他值守時疼痛的樣子,我們曾多次勸他到醫院治療,但他的回答是,‘現在疫情防控要緊,堅持堅持,吃點藥就慢慢好了’。作為居委會的主心骨,他硬是忍著疼痛堅持在值守崗位,最後吃了20多天的藥才慢慢恢復。”畢家黨支部委員劉建華說。

春節值守期間,室外寒冷的天氣,刺骨逼人。考慮到疫情防控是一場持久戰,畢新軍帶領“兩委”幹部起早摸黑,盯靠值班,嚴格落實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防控要求。


當遇到有的群眾對疫情防控不理解、不配合時,他就苦口婆心的解釋並講明疫情防控形勢。為做好居家隔離群眾的安撫工作,他每天堅持電話或微信聯繫,詢問生活情況,叮囑隔離期內不要出門。當體力不支時,他就到勸導臺旁沒有暖氣的物業辦公室稍微休息一下,然後繼續盯靠。當遇到群眾不便出門購物時,給群眾代購生活物資,每天送貨到家。特別是對孤寡病殘人員,安排專人一對一幫扶,切實解決實際困難,最大限度確保全體居民的安全。

“他一直與‘兩委’成員、黨員和群眾代表堅守在抗疫一線,他每天早上6:30到崗,晚上10:00以後才回家休息,有時甚至堅守到凌晨。”黨支部委員張友說。


心細愛民,“疫”線奔跑他累倒在老年公寓

2月26日,畢新軍接到加強人員密集場所要加強排查,做細做實防控措施的通知。他想到居委會老年公寓住著84位70歲以上老人,人員多且實行封閉管理,疫情防控容不得一絲疏漏,必須防控到位。

俗話說“八十老翁如頑童”,老年公寓這個難管理的地方,也是疫情防控任務最重要的區域。

2月27日,是畢新軍在奮戰“疫”線的第34天。早晨6點多,他把小區值班的事安頓好後,帶領村“兩委”成員等人急忙來到老年公寓。根據公寓佈局,重新劃分出物資緩衝區、隔離區和生活區等區域。並安排專人每天定時消殺,協調超市每日定時派送蔬菜、新鮮瓜果等食品,盡最大可能保障老人的生活。

濱州又一干部生命定格在戰“疫”一線年僅53歲!

畢家居委會自發組織給畢新軍捐款,在值守點張貼的倡議書。

濱州又一干部生命定格在戰“疫”一線年僅53歲!

現場拍攝的畢家老年公寓場景。

濱州又一干部生命定格在戰“疫”一線年僅53歲!

在畢家老年公寓,並肩作戰的如意湖社區副主任蘇憲軍(中)介紹畢新軍當時倒下的場景。


畢新軍選定的隔離區用房,是一個20平米的閒置雜物間,堆放著沙發、床等設施,為儘快騰空,畢新軍與“兩委”成員、公寓管理人員等5人一起動手,搬傢俱、清理衛生、一直忙到中午12點才吃中午飯。

為便於公寓管理,讓老人們清楚設置的每個區域,下午3點,負責打印老年公寓防控區域標識的蘇憲軍,接到畢新軍的電話。在值守點集合後,與支部委員劉建華三人一起趕往老年公寓,心細的畢新軍同時還給老人們帶了100個防護口罩。

貼完標識後,看到老人們有聚在一起聊天的,有不戴口罩的,畢新軍覺得必須把疫情防控的嚴峻形勢告訴老人們,讓老人們做好個人防護。於是他找到公寓管理人畢益山,集中給老人們講解防控要求。

“現在是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希望各位大叔大嬸都理解和配合,一定要注意做好個人防護,戴好口罩,定時測體溫,不要湊在一起拉呱聊天;生活上的事,居委會做好保障,定點送菜,大家放心……”

話還沒說完,畢新軍突然直挺挺的後仰,倒在了地上。


突如其來的變故,讓大家措手不及,住在老年公寓的86歲老母親也親眼目睹了自己兒子倒下的一幕。人工呼吸、打120……緊急施救,現場忙成一團。

4點10分,救護車趕到現場,將畢新軍緊急送往濱州市人民醫院進行搶救,確診為因勞累過度,引發腦溢血。

“他平時大大咧咧,幹起工作風風火火,有使不完的勁,一點兒看不出什麼症狀來,真是沒想到他會倒下。” 與他多年在基層並肩作戰的蘇憲軍說。

畢新軍關心著每一位居民,父老鄉親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他的突然倒下,牽動著居委會每一位居民的心。3月3日,居委會自發組織捐款,在安康小區躲遷的54歲居民畢義凱讓妻子趕到值守點,將200元錢投到捐款箱內……和畢義凱一樣,居民共自發捐款2.19萬元。


經過19天住院緊急搶救,期間實施了2次手術,多次邀請山東省齊魯醫院、北京解放軍301醫院、北京市天壇醫院等心腦血管專家通過現場、視頻等方式會診、調整治療方案,但最終沒有挽回畢新軍的生命。

2月27日這天,也成為畢新軍戰“疫”路上的最後一班崗。在外是主心骨,在家更是頂樑柱,畢新軍永遠放心不下的是住在老年公寓的母親和在校讀大學的小女兒……

在疫情防控這份責任和擔當面前,他用實際行動回答了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標準;疫情期間,在他所守護的畢家居委會這個“陣地”上,未出現一例輸入性病例和疑似病例。

如今,在畢家小區值守點,畢新軍坐過的那把椅子還在那裡,默默守護著他深愛的土地和父老鄉親……

濱州又一干部生命定格在戰“疫”一線年僅53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