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兄弟——缅甸,两国人民世代以“胞波”相称

近日,受新冠疫情影响,缅甸400多家纺织企业原材料供应不足,多家纺织企业濒临停产倒闭,在这关键时刻,中国包机运送15吨纺织原材料缓解了缅甸的燃眉之急。此外中国驻曼德勒总领事馆还向曼德勒国际机场捐赠了医用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体现了中缅两国同舟共济的“胞波情”。

那么?为什么两国情谊称呼为“胞波”呢?


真正的兄弟——缅甸,两国人民世代以“胞波”相称


“胞波”原意是一母所生的同胞兄弟。缅甸著名史书《琉璃宫史》中记载了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龙公主和太阳神彼此相爱,龙公主诞下三枚蛋:一枚孕育出了一个女孩,被护送到中国成了中国的皇后,另一枚化成缅甸红宝石矿藏,还有一枚则成为缅甸史上才智过人的国王。这个神话在缅甸广为流传。缅甸人民把中国人民当作自己的“瑞苗胞波”,而且限定这称呼只能是对中国人民的专称。


真正的兄弟——缅甸,两国人民世代以“胞波”相称


在历史上,中缅两国的传统友谊源远流长。自古以来两国人民就以“胞波”(亲戚)相称。缅甸位于亚洲东南部、其北部和东北部与我国西藏和云南接界。两国有着2100多公里的国境线,山水相连的自然通道把中缅两国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真正的兄弟——缅甸,两国人民世代以“胞波”相称

自古以来,两国人民即组成商队,跋山涉水,进行物物交换的贸易活动。由于古时两国分界并不明确,导致了“山地中国人”季节性地移居缅甸。两国边民关系融洽亲善,并大量通婚、形成了血乳交融的关系,因此缅甸人习惯称呼华人华侨为 “瑞苗”、“胞波”。


真正的兄弟——缅甸,两国人民世代以“胞波”相称


盛唐时期,缅甸王子率领舞乐队访问长安,白居易曾为之写下名篇《骠国乐》。新中国成立后,两国于1950年6月8日正式建交,此后两国老一辈领导多次互访,建立了深厚的友谊。60年代,两国本着友好协商、互谅互让精神,通过友好协商圆满解决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

经过多年的发展,两国情谊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两国始终在多个多边场合相互支持,密切协调配合,更是在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相互支持。如今,两国共建“一带一路”、共同推进中缅经济走廊建设,中缅铁路、中缅天然气管道项目等都对缅甸经济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真正的兄弟——缅甸,两国人民世代以“胞波”相称

此前,面对不断蔓延的中国新冠肺炎疫情,缅甸表示将全力协助中国开展防控工作,帮助中国度过这一时的难关。在缅甸曼德勒佛教圣地,当地民众按照缅甸习俗,邀请多位高僧为中国人民诵经祈福。除了精神上的支持,还有物质上的援助。缅甸国防军使用空军飞机运送抗疫医疗援助物资前往中国,缅甸政府捐赠200吨大米支持中国抗击疫情。

这就是真正的兄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