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渼汐丶


天下的父母无一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一个充满自信的心态,因为孩子如果有自信做什么事情都会变得很简单,就算是失败了也不怕从头再来。

当然对于孩子而言,他们就犹如一张白纸一般,自信也不是孩子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通过家长的培养才能形成的,那么很多家长就会问,该如何才能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呢?下面来分享几种方法,希望能帮到你。

①相信孩子,接纳孩子

这句话说得简单但做起来一点也不容易,很多父母嘴上说相信孩子,但其实心里还是抱着怀疑的态度,其实孩子也是能感觉到的,所以父母要学会适当的放手,如果你选择相信孩子,只要给予孩子鼓励即可,不要怀疑孩子。

除此之外,父母还要完全的接纳孩子,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孩子接收到父母的信任信息后,孩子做起事情来就会更加有自信。

②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都说爱动手的孩子更聪明,脑子也更灵活,家长可别小看动手这件简单的小事,哪怕是家长让孩子扔垃圾或者擦桌子这样的小事,都能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在一些国家,有数据表面爱动手的孩子,长大后学习成绩,通常都会比那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孩子更高一些。

当然培养孩子动手能力,是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不是强迫孩子做一些做不到的事情,而且孩子还能从做事中总结经验,得到更多的自信。

③不要总拿孩子作比较

每个孩子的版本都不一样,也有他们的独特之处,所以父母不要总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进行比较,而且一些父母那孩子作比较的目的是想刺激孩子,让孩子变得更好,谁知有时候却适得其反,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所以父母不要总拿孩子作比较。

如果觉得自己孩子哪里不够好,可以帮助孩子找出缺点,并且用适当的方式帮助改正,相信孩子会越来越好的。

④适当的鼓励孩子

当孩子去做一件他从没有做过的事情时,父母要给予孩子鼓励,如果孩子还有有所顾虑,父母可以帮助孩子消除他们心里的顾虑,然后让孩子独立完成这件事,当孩子成功时,父母一定要表扬孩子,这样孩子下次再去尝试做没有做过的事情,也不会那么害怕了,孩子也会越来越自信的。

我是饭饭妈一个集“十八般武艺”于一身的妈妈,在育儿的道路上摸索出了各种育儿心得,也有了一套自己的带娃技巧,如果你在育儿过程中遇到的任何问题,欢迎随时和我一起探讨一起解决,临走时别忘了关注我哟,么么哒。


饭饭妈妈育儿


宝宝的自信来自于父母的信任度,宝宝做什么都有家长的指导和干预,那么很难会有自信。自信来自于亲子游戏的发现和鼓励。

下面是我和女儿的一次鼓浪屿海边日记:

你在北方吸着霾挨着冻,我在鼓浪屿赏蓝天白云,闻鸟语花香,听海浪拍浪,与情人漫步!

12月21日,优尼客携女儿(爸爸的小情人)已经在岛上生活了3天,直到22日才离岛,整整四天三夜,女儿也整整在海滩疯玩了三个下午。能陪伴女儿长大是人生最快乐的日子,于是我决定和女儿在海滩挖一个大坑,深度要超过女儿身高的那种坑(女儿还有4个月8周岁,身高1米35)。

优尼客希望在游戏中让女儿明白一些道理,毕竟请假出来快20天了,跟老爸在一起的收获怎么也要高于学校课本里吧,于是我们开工了:

起初十多分钟就挖了一个三十多厘米的小坑

到了这个深度的时候四周的游客开始过来看热闹了

开始有人陆续合影

到了这个深度的时候,成为了这片沙滩的景点,人人过来拍照留念。

这个深度已经无法被旁边的超越,开始纷纷选择合作。

小朋友羡慕的看着坑,于是家长开始带着孩子在旁边也开始挖起坑来,多带的一个小铲子变成了热门工具。

又加入进来一个挖坑的伙伴,开始认真的挖了起来。他的父亲也告诉他,像我们学习,不挖一个比自己深的坑不要停下来。我的女儿瞬间成为了他的挖坑指导,女儿开始为父亲和她一起挖这个坑感到自豪!

最后,为了防止晚上有人掉进去,离开前又埋上了。

晚上我和女儿讲:

首先你要能耐下心来在一片有人流的地方默默的做自己,不要怀疑自己的初衷,快速突破成为做这件事的先驱者,也就有了话语权成为了领导者。当你坚决的往下挖的时候,一锹锹的沙子从坑下壤出来,就会吸引一些人的注意,当有人围观的时候就会吸引更远地方的游客过来看个究竟,这个时候你就成功了。

对于成人世界,这个小场景还适用于那些默默自己挖坑往里跳的人,坚决的做自己,慢慢就成为了专家,就会成为带动身边人的领导者,影响力也就慢慢提升了。

其实在前一天,已经给女儿搭了海上城堡,通过两边的引流渠减少海浪冲击的力量,一起动手一起动脑,实地讲解。


这只是一个小场景,之前我写文章提到过,女儿四岁就可以独立逛沃尔玛这样封闭类型二层的商超了,在饭店点餐都由她去做主,去和服务员交流;商场去卫生间都自己去;一些小游戏会发现女儿的记忆力非常好,有的时候还能赢我;买衣服都需要她亲自来挑选。


信任自己的宝宝,别拿大人对生活的理解和经验去指导和惩罚孩子,要保留他们的创造力和好奇心,这就是我培养宝宝自信力的理念,希望对大家有用。


优尼客


都知道孩子建立自信重要性,但却一点一点的消磨孩子自信而不自知

我们举一个家庭教育中常见的场景:3岁孩子,喝水家长总是自己试温后交个孩子,或一口一口喂孩子,吃饭也如此;3岁孩子穿衣,总是有大人侍候着,生怕穿反了穿错了;与之相反,有些家庭在孩子3岁时已经报了很多培训班。都知道这在干什么吗?这就是堵死孩子建立自信通道,消磨孩子自信的过程。

1.什么是自信?自信是自我信任的心理状态。他既包括相信自己能够独立地完成某种任务,也包括相信自己在与他人合作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的判定。这也完全可以和成人自己比较,当你完成了某项任务后,下次再做时你就会充满自信,如果从未做过,第一次做时就会忐忑不安。所以,自信是实践成功的喜悦,是对自身的肯定的结果。对于3岁(逆反期)的孩子,正是自我感觉已经长大、需要自己尝试的时期,连吃饭喝水都不能自己尝试,何来实践,何来喜悦,何来自信?

2.自尊和自信是“双胞胎”。自尊就是自我尊重,堂堂正正活人不向别人卑躬屈膝。按人生过程来看,先有自信,后有自尊,自尊比自信更重要。没有自信就做不了事,没有自尊可能做不好事。你能做成事但数典忘祖也得不到尊重。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对自尊的培养有一个公式,即自尊=成功/抱负。自尊的建立与分母“抱负”和分子“成功”有极大的关系。在家庭教育中,成功就是孩子,抱负就是“期望值”。孩子自尊的建立,关键是调整期望值,期望值过大,自尊就会逐渐消失,期望值过小,孩子就会获得虚假的自尊。所以,盲目报很多“培训班”,孩子能接收尚可,不能接受就是伤害孩子自尊的主要来源。孩子自尊都没有了,何来自信?

3.表扬鼓励不是自信的来源。有人一提起培养孩子自信就马上想起“多表扬”“多肯定”,其实这是一种误导。假设你是一个“胖妞”,夸赞你是“苗条淑女”你会怎么想(当然前提是你是正常人)?自信与之对应的是“自负”和“自卑”。自信是建立在真实的目标基础上的,是既能看到自己的优点又能看到自己的缺点,是客观全面、实事求是的;自负是建立在虚假目标上的,过高估计自己,自以为是,别人都不行只有自己行的自我陶醉;自卑是不相信自己有潜能,不敢尝试,过低估计自己,我真没有、都瞧不起我的心态。实践证明自负、自卑都不能获得人生成功,而唯有自信才是成功的基石。所以,错误的表扬孩子、鼓励孩子就是误导孩子。要慎用批评和表扬,既要实事求是,又要根据孩子特点才行。表扬过度孩子就会虚假自负,批评、指责过度就会自卑,对孩子成长都不利。

总之,培养孩子自信不是从惊天动地的大事做起的,都是从鸡毛蒜皮的小事积累的,建立孩子自信把握度是关键,和孩子一起成长是把握度的唯一途径。孩子的成长任务是一个接着一个的,超越和不及都会对孩子不利,解决的办法只有陪伴。陪伴能及时发现孩子的薄弱坏节,及时发现孩子的潜能,并按照自尊=成功/抱负的规律,及时调整,使其自信最大化、自尊最大化。孩子发展有快有慢,智商有高有低,家长不能跟风,不要照搬,“培训班”不是不能参加,是要根据自己孩子实际以材施教。用好了孩子“如鱼得水”,用不好孩子“如坠深渊”。这就是常说的家长毁掉一个天才孩子很容易,培养一个孩子成才需要花费很多精力才行的道理。


家有顽童亲妈咪


如何提高孩子的自信心,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先说说我前不久刚遇到的一件事。

那天跟女儿在饭馆吃饭,进去的时候饭馆里还没有什么人,老板娘带着一个孩子在做作业。那个孩子应该是幼升小那么大。孩子妈妈在连珠炮似地问孩子,1+1等于几,1+2等于几,1+3等于几……孩子妈都不等孩子想一下,就这样连珠炮似地问,结果她问得越快,孩子变越是打愣,孩子越是愣,她越是嗓门高,如是几遍后,孩子没了声音,却听到了孩子妈妈啪啪啪打屁股的声音。这时候,进来吃饭的人多了起来,孩子妈妈拎小鸡一般把那孩子拎上了二楼,然后我就听到楼上传来了打屁股声和哭喊声混合在一起的交响乐。

一、要知道,孩子都是从不会到会的。

这个孩子,可能以前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的加法训练,现在面临着即将上小学了,家长大概是急了,就采取了这样的方法。对于孩子来说,这时候他需要你的耐心,慢慢等他一步步来。也许别人家的孩子反应快,进入状态快,可是自家孩子你不能照着你自己想象的那样来。他一遍不懂来两遍,两遍不行还有三遍,总会到他懂的时候。在这个过程中,他有可能刚刚有些领悟,结果当妈的这么又是骂又是打的,稍稍悟到点什么也给吓回去了,哪里能够有自信?


所以,对我们家长来说,首先要的一点就是要有耐心。

二、不要轻易把自家孩子跟人家孩子比。

别人家的孩子是别人家的孩子,自家的孩子是自家的孩子,孩子个体不一样,中间也是千差万别的。都说山外青山楼外楼,你永远拿别人的孩子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孩子,就等于拿别人家的孩子来打击自己家的孩子。

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的孩子拿你来跟别人家的爸妈比呢?你会怎么想?人家爸妈能读博士,你怎么没有?人家爸妈能当市长,你怎么没有?人家爸妈是大老板,你怎么没有?所以,不要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比。

三、对于孩子的进步要及时鼓励。

及时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及时发现他进步的地方,给予鼓励。

很多父母的问题出在当孩子有进步的时候,或者他们表现好的时候,父母都认为是应该的,很少去鼓励他们。如果你能及时对孩子进行鼓励,他的劲头会增加,以后会有更好的表现。倘若他表现好了,你不但没有鼓励,还一如既往地打击他,认为他是应该的,他做得还不如某某某呢,这样孩子一下子就会泄了气。

记着,要把孩子的现在与过去比,不如以往的时候要提出改正,比以往进步的时候及时鼓励。

四、孩子懈怠的时候给他时间放松。

人不能像一根弦一样总是绷着,总是绷着会绷坏掉的。我们大人也经常需要放松的时候,孩子当然也要。适当的放松,是给孩子增加能量,补充给养。让他重新上阵的时候充满能量。

如果你把他像一根橡皮一样永远拉着,会很快失去弹性的。

总之,对孩子多鼓励少打击,要就事论事,不要拿他跟别人家的孩子比。当然,提同孩子的自信心也不能让他过分骄傲自满,凡事有过之而无不及,掌握好度最重要。


苏小妮


你好,我多年以来致力于孩子心理健康和亲子关系的研究教育,20年高校教学、心理咨询、团体训练和职业培训的经验,擅长婴幼儿和青少年的发展咨询心理辅导。以我的经验给出以下建议:

首先,家长要学会放手,这个放手不是不管,而是允许孩子做自己,允许孩子自己照顾自己,自己吃饭,自己学习,自己玩,在孩子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家长不要干预太多,不要评头论足,加以否定,家长在旁边陪着就可以了,学会放手之前要先教会孩子一些东西,比如做家务,可以倒垃圾,擦桌子,扫地,叠衣服,再大一点的宝宝可以学会择菜做饭,参与家务劳动,孩子的自信心就起来了,自信来源于生活,孩子做的越多,自信就建立起来了。

第二家长不要太强势,家长如果经常指责否定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敢去表达了。

家长要学会欣赏孩子,允许孩子有TA的观点和意见,要让孩子在他的领域做主,不要越界,干涉太多,多鼓励肯定孩子,在孩子做了一件事以后马上肯定和鼓励,要实事求是,你这件事做的很好,我感觉很舒服,你做的这件事帮了我大忙了,夸奖要具体。

第三,家长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对孩子暴怒,着急,催促。孩子受情绪影响,慢慢的就不敢说话了,不敢与人交往了。所以家长的定位和选择非常重要,如果家长们能做到这三点,孩子的自信心马上就会提升,其他的都不是问题

希望能够帮到您

欢迎大家再评论区留言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


家庭教育心法


一个自信的孩子,通常是开朗的,快乐的,受欢迎的,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所以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非常重要。我们家孩子这点还是做的很好,目前来说没有发现他们缺乏自信心的迹象,我的做法很简单,总结起来就一下这五点:


1. 相信孩子的能力

我把这点放在第一,是想用我家的实际行动来表明,这一点,是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最有效简单的方式。在我家里,我是很鼓励孩子参与日常的家务,动手能力,在孩子才开始会坐,能抓握的时候,我就放手让他们自己吃饭,虽然一开始吃饭是靠他们自己的手抓着吃,吃的时候把家里的桌子地板弄脏的一塌糊涂,但至少,他们很快的学会了自己吃饭。而当他们大一些以后,当我做糕点,面食的时候,每次都会请他们来帮忙。 虽然是一些家常小事,像烤蛋糕这样的小事情,孩子们的积极性给调动了起来,看着面粉变成了他们喜欢的美味道蛋糕,是丰收了满满的自信心与对自己能力的肯定。

2. 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并且按照孩子们的计划去完成。

比如: 周末去哪里? 三个孩子,有时候, 我会轮流着,让孩子们每个人都会有一次选择自己想要去做的事情的机会,并且告诉他们我的预算多少,会提示他们三个人一起合作,先讨论,列出来出门需要的随身物件,每当这个时候,他们就会叽叽喳喳的先友后兵再合作。 当他们在吵闹去哪里时,我会适时的告诉他们谁是活动的决策人。再提醒做决策的孩子,她需要考虑到的一些因素。 这样做的好处是,让他们如何协调,养成分工合作取得更好的结果。

3.关注孩子的日常情绪

我总是说,作为一个母亲,应该倾注更多的时间精力在孩子的教育日常生活上。我鄙视那种当了爹但对孩子不管不教的男人,家庭教育,培养孩子,这是肯定不能少了父亲这重要的部分。但因为天性使然,女人对情绪变化的反应,通常会更敏感一些,与孩子的沟通更容易一些。做妈妈的不管多忙,都应该每日里留意孩子的情绪变化,每天跟孩子聊聊天,他开心的时候,闷闷不乐的时候,你就是孩子最贴心最温暖的依靠的港湾。做妈妈的当发现孩子情绪低落,一定要适时的转移他的情绪,这种时候就不要唠叨孩子的不是了,这种时候只能是鼓励他,分散他的注意力,比如,带孩子去吃一顿他喜欢的东西,买一件小礼物送他,甚至是,安排一个短期的假期陪伴他,这要看他所遭遇的挫折大小来决定。如果是一些特殊情况,要跟孩子的父亲适时沟通,一起开导孩子,让孩子知道父母时刻在他的身边支持他,给予帮助。


4. 适度表扬嘉奖。

孩子做成了一件什么事,一定要适时的表扬他,,尽量不要只做口头表扬,买孩子心仪已久的东西来奖励他取得的成绩,是不会惯坏孩子的,这只会激发起他追求成功的欲望。这就像,如果你因为自己的努力,得到一笔钱,你是不是会想着买什么奖励自己呢?



5. 让孩子承认自己不足

孩子完成不了某个目标的时候,一般都会又急又伤心,这个时候,父母更应该帮助孩子去发现,承认自己的不足。要鼓励孩子,没有人是完美的,每个人都有优点与缺点。如果是学习上的,先去找找为什么完成不了,再去改正自己的错误,或者请教老师,同学,互联网来寻求帮助。


妮雅的大世界


孩子的自信心的培养,来自鼓励。这和我自己的经历有关,我从小不断接受各方面的批评:你行吗?看你那么笨!谁都比你强!到最后我已经不再怀疑了,就是觉得自己是个废物,是个笨蛋。可以说直到小学6年纪,我的成绩在班级里从来都是倒数3名之内。直到6年纪离考试最后一个月,班主任回家生孩子了,临时来一个代课老师。哪个老师很负责,教学经验丰富,全班同学的水平都显著提高了。而我的成绩也从60多分直接飞跃到了90多,班级前5。毕业考试年级第三。

可以说他才是我的真正启蒙老师。他用了一个月改变了我的一生。不在于哪个成绩。而是他让我意识到:原来我一点不笨,甚至比很多人更优秀。这种颠覆性的认识,只发生在一个多月里。在未来的岁月里,那段经历无数次激励着我,无论怎样的存折都无法击倒我。因为心里一直有一句话:我不笨,我比很多人更优秀,我可以做的比别人更好。多年回首,我确实做到了更好。

所以培养孩子的自信,除了不断的鼓励,更有授之于鱼的方法上的传授。

感谢哪个老师的一个月的教导。他真正做到了启发蒙昧。在一个孩子阴暗沉寂的心里,点燃一束阳光,永远指明前进的方向。


实现一个晓目标


先说一个真实的事情:我大学的时候班里组织出外游玩,要过一座小桥。结果我们班一个1米9的大个子男生,是爬着过去的,全班唯一一个。

而我自己,小学的时候,也是害怕过桥。记得每年的春节镇上面会有篮球赛,而场地的厕所需要经过一座小的铁板桥,而桥的两边都是有围栏的。实际上,即便是摔倒,人也是不会掉下桥的。但是我每次都是蹲在地上,扶着旁边的栏杆过去的。随着年龄的长大,进行了一些体育运动,我现在过独木桥都是没有问题的。

以上这两个例子,是想说明我们的心理对行动的影响太大了。有时候在别人看起来并不是很困难的任务,可是某些人就是下意识地感觉到害怕,导致寸步难行。

孩子不敢画画,可能是他感觉到画不好,不知道如何下笔。4岁的孩子,我们先要让他走出第一步,指导孩子如何落笔。作为父母,如果想改变孩子的这种心理,您得从画船入手,让孩子感觉自己能行。


第一步,全景示范,给孩子示范如何画出一条完成得船。然后将步骤分解,先让孩子能够起笔先,画一个开头。记得肯定孩子,接着慢慢补充。孩子一开始会不自觉的认为自己画得不好,不要紧张,鼓励孩子继续尝试。适当的时候,您也可以给孩子讲讲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孩子会比较容易听得进去。

一般地,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对自己的画画能力有极大的不信任。我小时候学习特别好,但是动手制作东西就特别差。这种内心的恐惧是非常大的,以至于我整个小学都对做手工有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包括体育也是,我甚至一度怀疑自己投不到篮筐。这种情况的改变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初一的时候,看到一个个子比我小的男生竟然可以投三分球,这才开启了我对自己体育能力的正确认识。后来,我各种体育都玩得不错,经常参加比赛。


综合以上,我的个人建议是,不要太过关注孩子的自信。你要做的就是,把孩子害怕的东西,化为简单的步骤让他去体会,慢慢地,孩子觉得能做到了,自信就上来了。这个时候切记不要推着孩子往前走,最好是在相对安全的空间里面积累自信。也就是说,不要直接让孩子在公众场合直接的去做自己恐惧的事情,有时候可能会起反作用。在家长的单独陪伴下,私下里先把这个心理障碍克服了,再慢慢地到公众场合感受。

我是翼翔老师,喜欢儿童教育。


翼翔老师的儿童教育


孩子的自信心是在成长过程中一点点锻炼出来的,并不是与生俱来的。爱迪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可见自信心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多么宝贵的品质和精神核心。

我儿时第一次对自信的认知,是来自于一次与小学高年级男生的打架,当然不是主动惹事儿,而是为了保护弟弟。一直被一群”小混混“欺负的弟弟都不敢上学了,那时我知道自己可能打不过,但是内心的气愤与保护欲让我一味地上前,最终那男生竟然退让了。后来,弟弟班的同学都传着说,他有一个打架非常厉害的姐姐,而我也是从那次开始体会到,相信自己并能够做到是多么开心的一件事情。

每个孩子的成长经历中,自信心培养和建立的过程都是不一样的,但大多都是殊途同归。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呢?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自信心?它是怎样的一种品质?

对于自信的理解,说的通俗一点其实就是自我能力的肯定,就是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做某一件事情。自信能激发我们生命的力量,它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意识特征和心理状态。

自信的孩子会更勇于去面对困难,努力完成自己的目标和愿望,它是一种非常难得的内在品质。

其次,自信心对孩子的重要性:

有宝妈私信我说:”我很在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平时教育他时从不用伤害他的语言;遇到问题时,我也是鼓励为主。可是孩子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或是遇到可以展现自己的机会时,总是对自己不够自信,紧张,对此我非常的苦恼。怎样才能克服这些问题呢?“

通过这位宝妈的讲述,可见自信心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有多么重要。父母更是期待自己的孩子具备坚强、勇敢、自信的品质。

再次,如何有目的、有方法的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1、信任和尊重孩子

被尊重、被信任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对孩子来说更是如此。父母相信孩子可以,并尊重孩子的想法,是培养孩子自信心的肥沃土壤。孩子好奇心强,什么事情都愿自己去做,但有时做得并不好。每当孩子遇到困难、有低落情绪时,爸爸妈妈应该鼓励孩子,并经常说:”孩子,不要怕,爸爸妈妈相信你一定能行!“

2、适当的期望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每一位家长都对孩子抱有美好的期望。父母期望过高,目标定的太高,超过了孩子能达到的限度,就容易使孩子产生失败感,丧失信心;但也不能把目标定的太低,孩子完成得轻而易举,也容易变得轻率和骄傲。

所以,父母对孩子适当的期望才能更好地激发孩子成长。

3、遵从爱好

每一个孩子与生俱来就有不同的气质特征,他们的兴趣爱好、趋向,并不是爸爸妈妈能左右的。爸爸妈妈只能去发现孩子的特点,去引导他们的兴趣,而不能强行改变他们的意志,只有这样才有助于提高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4、言传身教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自信、和谐、谦虚的家庭,会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自信的爸爸妈妈会更善于表达自己、更勇于挑战和面对困难,润物细无声,孩子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学习和吸收到的更是满满的力量和自信。

最后,如何保护好孩子的自信心?

“你还小,懂什么?让我来教你,你照我说的去做。”

”你怎么连这都不会,这点儿事情都做不好?“

”你同学比你强多了!“

……

父母说的这类话,对孩子的自信心将会是严重的打击与伤害。保护孩子的自信心父母需要如何做呢?

1、对于孩子的进步和成长及时给予具体的鼓励。

2、遇到问题和困难时,父母需要积极地引导孩子自己去面对和解决。

3、给孩子的目标不要定太高,孩子通过努力就能达到最好。

4、对于孩子犯的错和失败,父母要都与孩子沟通,给予孩子发自内心的鼓励和能量。

5、给孩子找一个合适的学习典范,最好是孩子喜欢的现实的,让有一个学习的榜样。

6、对孩子的想法和行为给予尊重和信任,给孩子独立成长的空间。


我是高级育婴师、母婴KOL福林妈咪!原创不易,如果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您的关注、点赞和转发是对我最大的支持。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福林妈咪


很羡慕那些特别自信的孩子。他们在人群中非常出挑,笑容阳光,落落大方,我希望女儿也能象他们一样,除了天生的气质外她的自信还跟啥有关系,我该如何培养呢?

一、有爱心的老师和家长是孩子自信的源泉。

参加了几次家长开放日活动,我发现老师提问时女儿从来不举手回答,放学后在操场她和同学们玩的倒不错风风火火的。

这让我不由地想起孩子上小班的第一天,我牵着孩子的小手,她紧紧地抓着我,主班老师站在门口,我主动与老师打招呼,谁知她尽然不看我们,脸上一丝笑容都没有,冷冷的一句“嗯”算是回答了。此后,连续10天,孩子每天都是撕心裂肺的不肯去。上托班时可是一天没有哭过的,放学还要在那里玩一会才肯走。

有一次老师嫌孩子作业没有按要求写竟然当众撕毁了孩子作业,还有一次老师不调查想当然地就当众批评孩子在大厅大吵大闹,错怪了她,事后也不道歉。我想这些粗暴的教育手段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

大班因为学区我们转园了,很幸运,第一天,温暖、亲切的问候和抚摸就消除了孩子的隔阂感,放学后问起幼儿园,她说喜欢新幼儿园,第二天还要去上学。在幼儿园老师把孩子们当朋友给他们讲自己小时候的事情,并时常给我反馈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询问孩子不够大胆和自信是否家长管束过多、过严?

我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孩子不肯弹琴时,我训斥她,我把她关在门外,她不肯写作业时,我一样训斥她。我抱怨过去老师对待孩子的粗暴时,自己也在用同样的方法。孩子象娇嫩的花朵喜欢老师和妈妈温暖和煦阳光般的笑脸。

二、要多夸孩子,增加她的成功体验

女儿弹琴遇到瓶颈,再加上我的强制措施,她开始厌烦弹琴,一度要求放弃弹琴。后来老师让她在班级给小朋友表演,得到老师和小朋友的掌声。在家里我也采用表演的形式,有报幕、观众、掌声来激励她弹奏。她现在不再那么讨厌弹琴了。

有些爸妈认为,老是夸孩子他们的尾巴就会飞起来,变得更自大了。其实不是这样,孩子如果收到了夸赞,会觉得那样是对的事,也会更有信心继续做,这是让孩子增加信心的一个小妙方。

三、别说他不行

孩子还没开始做事之时,有些爸妈就开始念叨:这不行!当小孩想要跟着妈妈一起摘菜之时,担忧孩子帮倒忙,当孩子想要去洗碗又担忧被弄坏割伤了自个的手指……这不行,哦,那也是不行,孩子无奈了,只得什么都不干了。

本意是让小孩稍微安全,但因为不行这两个字,将孩子给扼杀了,他会觉得自个什么都不行,完全没什么自信。

四、尊重孩子的想法

孩子稍微大了,就会有自己的一些心理想法,很喜爱在吃饭之时或者爸妈休闲之时,来说一些小看法。然而有些爸妈觉得小孩的想法不太好,太过幼稚了一些,于是懒得去听,甚至阻止孩子往下说。孩子虽小,但是也是需要发表一些想法的,如果爸妈总是不给,或者不给什么回应,那么孩子以后就不怎么喜欢开口了。

要知道,小孩喜欢说自个的想法,也就是说他是很聪明的,懂得自个转动脑袋。作为爸妈需尊重他,并且多鼓励,这样的娃娃还担心不能说?还担心沉闷?还担心内向?根本没有的事。

五、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爸妈不可能在任何之时都陪着小孩,在你不在之时,那么孩子就需靠自个了。平日里一些孩子能做的,就让他自己做起来,例如自己吃饭完自己洗碗筷了,自己起床之时将自己的被子给叠好了等等。就算孩子在做这些事之时,会有一些小稚嫩,做得不太熟悉,但也不要笑话,应多鼓励,她会因此而自信许多。

六、帮孩子找朋友

如果小孩稍微怯懦了些,爸妈可不能任由孩子就这么样,应该帮着他走出来,让他进入人群里,变得更为外放。例如可以带孩子去小区认识朋友,让朋友们之间相互做一些交谈,这样就变得更为开朗也更为自信起来。

每一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我们不能要求孩子何时何地都是兴高采烈、神采飞扬的,只希望他们心里是积极的行为是主动的,一生的路很长,愿在路上我们就是他们背后那双默默注视的双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