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春分


今日,春分


������️二十四節氣·春分

今日,春分


今日,春分


2020年3月20日11時50分,迎來“春分”節氣

《春分節氣》

作者/宋英傑

出自《故宮知時節:二十四節氣•七十二物候》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說:“仲春之月,陽在正東,陰在正西,謂之春分。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晝夜均等是正確的,但寒暑平衡卻需要畫一個問號。

春分是不是一年之中氣溫不偏不倚的中間點呢?

其實並不是。全國平均氣溫一般是在4月4日清明節氣,達到全年氣溫的中間值,也就是所謂的“寒暑平”。

今日,春分


立春時所說的“東風解凍”,東風只是客串,實際上多為東北風。到了春分時,東風才逐漸開始成為領銜。

在古人眼中,東風是最具親近感,也最具辨識度的風,甚至到了“天下誰人不識君”的程度。

“異鄉物態與人殊,惟有東風舊相識”,即使身處他鄉,雖然風俗不同,風物迥異,但總能遇到東風這位“舊相識”。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即使不借助測風儀,都能辨認出東風。為什麼呢?因為只憑萬紫千紅便知道東風來過了。

今日,春分


“協氣東來,和風南被”,這是描述風的理想狀態。

首先,風向最好是東風和南風。

其次,風力既不是輕軟之風,也不是強勁之風,和風是4級左右的風。

於是,風和氣所形成的體感,是和諧。

由天及人,人們崇尚溫潤之氣、和煦之風,最高境界便是令人如沐春風。

今日,春分


那什麼是春風呢?

辭典告訴我們:“春風,指春天裡的風。”

但這樣的解釋過於籠統和寬泛。

老舍先生說:“所謂春風,似乎應當溫柔,輕吻著柳枝,微微吹皺了水面,偷偷地傳送花香。”

老舍先生的說法,更符合春風這個詞語的氣象屬性和文化屬性。春風應當是特指可送暖、可化雨、具有護膚功能而不是毀容功能的風。

今日,春分


這時的風雨,也被描述為“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是柔和溫潤之雨。

春天的毛毛細雨常常小到好像打傘也不是,不打傘也不是。但慢條斯理的春雨下上一整天,累積雨量也可能達到暴雨的量級(注:24小時累積降水量50-100毫米),算是最低調的暴雨了。

這種雨,浸溼田地,可以觸達更深的土層。老話兒說“天錢雨至,地寶雲生”,春耕到春播的過程中,雲是寶,雨是錢。土壤存下一大筆從天而降的“錢”,這在春播之後是莊稼們最大的一筆“可支配收入”。而且這種雨不會淹田毀路,屬於人畜無害型暴雨。

今日,春分


但隨著氣候變化,春分的性情也在變化。比如對於北京而言,春分是進入21世紀以來增暖幅度最大的節氣。

從前的春分,被稱為“東風試暖”,東風初來乍到,是小心翼翼地回暖。但現在的春分,已經完全沒有了當初的那般恬靜。本該漸漸溫潤的“東風試暖”,卻往往變成忽然燥熱的溫度大躍進。

今日,春分

央視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