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散文:寫給故鄉·農耕產物記憶


鄉土散文:寫給故鄉·農耕產物記憶

春天來臨氣溫回升,是萬物復甦的季節,是百花盛開的季節,也是農忙農事開始的季節。

農耕時代,一直延續如今。社會的發展,時代的變遷,科技的發達,永遠改變不了農耕時代。而,改變的只是機械化的時代逐步代替了牲畜工具。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農諺也有“過了驚蟄節,春耕不能歇”“早上驚了蟄,下午拿犁耙”。說明春天農耕的時節到了,農民也就變得開始忙活了。不過,今天所說的是農耕產物給我們留下的那份鄉愁與沉澱。

鄉土散文:寫給故鄉·農耕產物記憶

犁,打開了農村通往幸福的大門。以前用牛拉動帶剷刀的工具,翻耕土地,叫做犁地。據史料記載,我國春秋時代,就已用牛拉犁耕田,一直延續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農人們還是用牛拉犁耕田。在那個年代,黃牛可以說代替了很多苦力,犁地也是老黃牛的主要工作。記得小時候,那個時候還沒有機械工具,每逢春耕時節,外公就牽著一對老黃牛給我家犁地了。犁地的時候,農人們準備好了農具,迎著初升的太陽,照在黑紅的臉上,扛著犁鏵、擔擱(犁地的時候放在牛脖子上的重要用具),趕著牛,從家中出發,吆喝一聲路邊貪吃的牛,就來到了田間地頭上。農人們在地頭瞅量一會兒,到地裡步量一下,選擇好了地中心位置,就紮下犁,套上牛,蹲在地頭吃袋煙,就開始犁地了。聽外公說,老黃牛剛剛口齊的時候,一天能犁五六畝地。我家的那二十多畝地,四五天就犁完了。犁完了自己家的地,如果有別人請犁地,還得去犁別人家的地。掙點草料錢,也給鄰里鄉黨幫了忙,何樂而不為呢。後來,隨著機械化犁地也就代替了牲畜犁地。幾年後,外公家的老黃牛老了,幹不動了,犁不到幾畝地就歇套了。它臥在圈裡,頭再也抬不起來了。後來,收牲口的到我外公家來了幾次,被牽走的時候,老黃牛也是有感情的,久久站在院子裡拉不動。最終在大家的勸說下,那一對老黃牛被牽走了,外公也是久久不能心靜,坐在那裡不斷地抽著煙.....也許,這隻能是老黃牛最好的歸宿。

說起犁的故事,我又想起了鄉間俗語:“冬天耕深,夏天耕平”、“地深翻,長得歡”、“深翻精耕”、“精耕細作”、“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這都是農人們在拉犁耕田中揣摩出來的,是農村耕田的智慧結晶。犁地也就成為農村一道道亮麗的風景,演奏出鍾情於這片土地的百姓歡樂的歌。

鄉土散文:寫給故鄉·農耕產物記憶

耙,去除了通往幸福之路的雜物。耙是用於碎土、平地和消滅雜草的整地工具。農村老百姓用耙齒粉碎土塊,清除雜草,用耙身撫平土地。兒時的我,經常看到莊稼人兩腳雄健地踏在耙中間的兩塊木板上,甚至再放一袋土,為的是抹平土地。兩眼目視著前方的土地,雙手扯著牛的韁繩,左右把握著方向,身體微向後仰著,牛拉著耙,耙馱著人,人耙著地,伴隨著輕快的節奏,行走在剛犁完鬆軟的土地上,用穩健的雙腳勾畫出了美妙的曲線。那個時候,在耙地的時候,為滿足好奇心,我也試著兩手拉緊左右兩邊的韁繩,當然一開始的時候,也還是打了幾個趔趄。只不過現在都是將耙鏈在手扶拖拉機上,控制著油門車速、車把方向,再也沒有以前牽牛耙地的那種樂趣了。

鄉土散文:寫給故鄉·農耕產物記憶

耮,撫平了通往幸福之路的溝壑。耮用來平整地面和鬆土。以前聽大人們說,都是用耮來鬆土的,又費時間還費力氣,我是從未見過長什麼模樣。耮跟耙的作用差不多,一般是在耙過幾遍地後,再耮一遍、兩遍的,使土地更平整一些,它平整土地的作用比耙要好得多,起到了耙所起不到的作用。聽父輩們講起,當年他們在前面趕著牛,身後揹著耮,行走在田間小路上,到了田間耮地的時候,人要站在耮上,或蹲在耮上,有時嫌人的體重太重,就把耮上放上一塊不大不小的石頭,或者放上體重合適的孩子。其實和耙地差不多,就是為了掌握著耮地的平衡,感覺特別有趣味。

鄉土散文:寫給故鄉·農耕產物記憶

耬,播種了通往幸福之路的種子。耬是一種播種用的農具。一般用毛驢子拉著開溝和播種。耬起源於哪個年代不得而知,據說在漢代就有。過去,經常在農村的飼養棚牆上掛著耬。它的造型別致,很漂亮,耬前面有兩個耬杆,控制著拉耬的牲畜。小的時候我還在家裡見過這種耕地工具,也聽父母講過。現在貌似也有被某些農村記憶館所收藏了。當然,耬最重要的還是耬腿。整個耬中間都是空的,耬腿的下面都是尖的,用鐵箍起來,為了能扎到地裡去,耬腿和耬的扶手中間位置安著一個上大下小的耬鬥,下面與耬腿相通,耬鬥裡有一個小插板,用來控制種子的流量,耬鬥邊上還栓了一個小鈴鐺。播種時,鈴鐺就敲打耬鬥,發出清脆響亮、有節奏的吧嗒聲。隨著敲打,還能使種子均勻流下。在眾多的農活中,播種是技術含量最高的活,通常是前面一個人牽著牲口,掌握著牲口的速度,莊稼人在後面扶著耬把手,控制著牲畜的方向、播種數量、質量和播種的深淺,靠的是對耬“擺動”的幅度和力度大小的控制,這種情形很難把握,也很關鍵。因為播下的是希望的種子,今年播種好不好,關乎秋天莊稼收不收。現在已經有了播種機、有了旋播機等,也就取代了耬這個農具。

犁耙耮耬是時代的產物,它們經歷了漫長的時代,伴隨著一代又一代老百姓,走過了多少艱苦的歲月。現在想來,它們所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美好的記憶,更為重要的是,它們的單一功用和匹配功能發揮到了極致,在漫長的農村生活中無與倫比,不可替代,在老百姓心中得到了印證。

如今,我們在享受現代農業機械化作業帶來喜悅的時候,切莫忘記,幾千年來維繫一代又一代百姓生命、生活的犁耙耮耬,它們是歷史的寫照,也是農耕人心裡的沉澱。

審閱:劉豔梅

簡評:犁耙耮耬是時代的產物,也是歷史的寫照,也是農耕人心裡的沉澱,有思想,有深度。


本頭條每日刊發作品優選紙刊《中國鄉村》雜誌,凡上刊者免費包郵贈送樣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