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歙县的三朝典翰坊,原来与李白《赠汪伦》诗中汪伦后裔有关

文图/若愚

三朝典翰坊位于安徽歙县许村镇许村。时代:明崇祯十四年(1647)辛巳 ;结构尺寸:四柱三间冲天柱式,宽9米,高11.5米,南面字板上书“三朝典翰”,下书“直纂修徵士郎加五品服俸中书舍人汪伯爵,敕赠元配孺人凌氏,敕封继配孺人吴氏”;北面书“奕世承恩”、“敕赠徵士郎中书舍人汪德章”等字。花岗岩石料构筑,梁柱光洁,现状完好。

安徽歙县的三朝典翰坊,原来与李白《赠汪伦》诗中汪伦后裔有关

三朝典翰坊建于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可以看到坊上有“三朝典翰”、“奕世承恩”等题字,是为明朝崇祯的中书舍人汪伯爵和他的儿子而立。中书舍人为明朝宫中的书记官,雅称“典翰”,他的儿子汪德章也得到父亲一样的中书舍人的封赠,故称“奕世”。

安徽歙县的三朝典翰坊,原来与李白《赠汪伦》诗中汪伦后裔有关

三朝典翰坊的来历有一段神奇的传奇故事。牌坊的主人公是中国历史上最小的翰林汪德章和许村奇人汪伯爵。汪伯爵为唐越国公汪华五世孙汪伦(李白《赠汪伦》)的后裔,纳妾胡氏,不仅貌若天仙,而且天生独特的体香,人称香姑。香姑的奇闻美色甚至传到了崇祯那里。崇祯急令督察院右御史和徽州知府将香姑召京纳为贵妃。汪伯爵为 避免满门之祸,忍痛割爱,以妹相称,送香姑进京。汪伯爵因此被授五品服俸。后汪又纳氏。

安徽歙县的三朝典翰坊,原来与李白《赠汪伦》诗中汪伦后裔有关

崇祯十年,香姑病危,急召汪及吴氏进京。吴氏有孕在身,由于途中劳累,提前产一男。三天后,香姑召见侄儿,求崇祯取名。碍于明末布衣不得面君之嫌,崇祯点为典翰,赐名德章。汪德章就这样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小的典翰。香姑后又让崇祯下令建三朝典翰坊。明亡后,香姑亦不知所踪。

安徽歙县的三朝典翰坊,原来与李白《赠汪伦》诗中汪伦后裔有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