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歐體楷書,盧中南和田英章字帖可以選擇嗎?

張琳


可以參考的。就是說仍然以取法法古代為主,兼顧向現代書法取法。我們學習書法入門要師古無我,在脫帖階段要有古有今有我。有我也就是容古會今,自成面貌。當然如果自己喜歡盧中南或田英章的楷書,完全可以師法。也可以向其他的書法家學習都是可以說。並沒有什麼人說必須如此這般。不過以翰墨書道的理解,向古代經典書法取法,還是最重要的。



實際上略加註意就可發現,我們現代大多數的書法老師,在教授學生書法技法,仍然是以古代經典書法的技法為主的,以自己的書法為範本較授學生的畢竟在少數,他們都是特別自信的人。 為什麼現代人學書法要學古代經典呢?因為經典書法的是經過千錘百煉,大浪淘沙,歷代都認可的最優秀的經典作品,取法於此不會誤入歧途,就像學得屠龍之技那樣,無用武之地。 現代書法也不乏經典或出類拔萃的,而且那種優秀的一流的書法的理論或技法指導可能要比我們自學要優越的難以比擬。但就是學習現代人的書法也仍然需要向古人取法。才不至於我們的書法技法和內涵單薄。




基於這樣的認識,翰墨書道認為,學習書法,仍然以先古後今為上,當然,理論指導不妨古今結合。所以說,在有了一定的傳統書法的基本功夫以後,如果自己喜歡,也可以象現代書法家取法,仍然以古為法也可以。只要自己喜歡即可。在說,盧中南或田英章的楷書,是可以學習的,不過,翰墨書道感覺田英章的楷書太過刻歷,或一種僵化感覺。但就法度嚴謹上也是可圈可點的。



翰墨書道


初學還算可以,但,一定不能太深入!否則,永遠沒有進入殿堂的機會。



不了否認,盧老師要比田老師好的多,然!仍然未能擺脫微俗的怪圈,就像顏體多寶塔一樣,不是登堂入室的作品,而只有進入到勤禮碑的審美境界才真的超脫凡俗,記住不是寫好勤禮碑就行,而是到達理解勤禮碑的審美境界才是。



田老師的字越是靠近極致的美,就越脫離書法遠去,如不回頭將越陷越深。你可以對比清朝時期的幾個書家,我沒記住他們的名字,那字真實是漂亮,與田老師的字有一比,可是,為什麼他們沒有什麼名氣,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拿那些人的字與清朝時最著名的四大家翁,劉,梁,王比一比,你就知道,這種把字體向完美方向發展是個大誤區啊。



我不是反對練習盧老師與田老師的字,而是練他們的字真的容易走入書法的歧途!



如果你自信在練習盧老師與田老師的字能走出來再臨古帖的話,我還非常鼓勵這種行為,因為他們的字更容易練,更容易出成績,更容易讓人對書法產生興趣。


一笑貫長天


對於這個問題,我覺得我們首要要明確一個目標,那就是我們學習書法的目的,是為了把字寫得好一些,還是為了書法藝術而刻苦鑽研,成為一名書法家呢?

我想,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才開始學習書法,那麼我們就會目標明確,學習起來也比較輕鬆!

學習歐體楷書,如果想要學習真正的歐楷,那麼毫無疑問是學習歐陽詢的楷書了,如果只是為了把字寫得好一點,我覺得我們完全可以選擇盧中南或者是田英章的楷書。



只不過,雖然他們兩人都是學歐楷的,但是他們二人如今也早就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因此選擇他們的楷書,也要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從他們目前各自的書法風格來看,兩人的風格還是比較明顯的。

應該說,不管選擇哪一個,學習起來都是比較方便的,因為現在你只要想學習某個技能,途徑是很多的,比如想學盧中南和田英章的書法,你就可以找到他們的教材,他們的視頻教學,這樣既生動又形象,又知道他們是怎樣起筆,收筆,停筆的,學習起來效果也是很好的!





我覺得需要注意一點的是:在學習了他們的書法之後,把筆法結構等掌握了之後,還是要去臨古帖,把自己學到的和臨古帖的經驗相結合,就會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所以不要只學他們,他們的書法也是經過臨古帖得來的,已經形成了他們自己的風格,你和他們學得再像,也沒有多大意義,頂多是複製了!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對此,你的觀點是什麼呢?歡迎大家留言,感謝關注,我是鐵匠論書畫!


存希齋書法


又一個幼稚可笑的提問! 既然想學歐楷,為什麼不直接尚古臨摹原帖, 卻試圖取法於田、盧? 看似走近路,實則捨近求遠,甚至是誤入歧途!

田楷≠歐楷,盧楷≠歐楷……均屬於從歐演繹過來的個性化變異字體,確切的說,是充滿現代感氣息的今楷。尤其是田楷,好多筆法動作是錯誤的,盧楷個別筆法也不正確……可以說,他們兩個人寫的楷書,無一是純正的古法用筆技法,主要表現在書寫筆畫方面,特別注重中鋒、調鋒,很多筆畫的收筆處是描畫出來的。顯然,田楷、盧楷不屬於正宗的楷法,只能矇騙初學者和外行人。

書藝水平可以提升,技法錯了難以糾正。所以,我認為,書法之法,核心技法要則是執筆法、運筆法、結字法。尤其是筆法動作,這個千萬不要搞錯了。這和學像歌一樣的道理,若是發聲方法和演唱技巧不對,導致五音不全直跑調兒,怎麼練也沒用,還容易把聲帶損傷了,書法也如此,筆性與手法尤為重要。

臨帖的最終目的是,貴在掌握傳統書寫技法,字形容貌並不是最重要的!況且,不可能總寫這一個字體。字如其人,長相美固然討人喜歡,品性學識比形象更為重要。書法字體亦如此,沒有豐富多彩藝術內涵,寫得多麼規矩好看也是殭屍體,不是書法。

田楷、盧楷,或者其他人的楷書,你覺得哪個很好,完全可以學,但是,心理一定要明白,練的絕對不是歐楷,別犟嘴,也不要找藉口自圓其說了。

我奉勸喜歡歐楷的朋友們,如果誠心誠意的想學習傳統用筆技法,直接去歐哪裡淘寶,會比他們寫得更好,絕對是真的有可能。

實不相瞞,我和田英章、盧中南是同代人。我從小開始學書法的,起步入門練的是《九成宮》,並且在書法教學過程中,也指導學員練這個範本,研究怎麼寫像、寫對。因此,我對歐楷的筆法動作還是非常熟悉的。不敢說比田、盧他們寫得好,但是,我敢說,我解讀的對,寫的對。

我覺得,寫歐楷,以側鋒法為主,輕而易舉,可一次完成,不用描畫。如圖:


△上圖為本人筆法動作示範稿

以往,很多人覺得學歐特難,主要原因是:

1、書寫姿勢與執筆法不對,誤用了假冒偽劣的枕腕法和五字執筆法,並且和書寫的字體大小不配套。如圖:

2、曲解誤讀了歐楷原帖筆法動作,違背了古法用筆是自然書寫的準則,誤以為寫楷書必須要筆筆中鋒,於是,很多筆畫的起止處是描畫出來的,比如豎鉤。如圖:

3、對傳統的十餘種臨摹方法,不完全熟悉,只用其一不知其他。比如,只顧照著字帖寫(對臨法),不但方法單一粗放,而且,把原帖 2~3釐米的小字,放大幾倍臨寫,自己增加了訓練難度。

為此,我等很多同道書友們苦口婆心的呼籲好幾年了,仍然有一些人不相信……為什麼書法世界總有犯傻的?


△圖為本人的《修繕本九成宮》

以上是我的教學研究心得體會,僅供參考。

感興趣的朋友請點贊,或關注我,翻閱之前發佈的有關練歐楷的信息,有小視頻可看,興許對您有所啟發和幫助。謝謝支持!

密切關注書法與寫字教育發展動態,志力於書寫技藝研究,努力推廣實用硬筆書寫技法,做有良心的書法家 ——潘茂生•寄語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不建議用當代人的字做字帖,即使他寫的很好 ,但字帖一個重要指標,不僅僅是作品的好壞,優劣。歷史的沉澱,才是它能夠作為字帖的主要原因。很多是記載了無數人無數代的情感,情感也是精神的一部分。才是種傳承,或者是組成傳承的隧道。

抬首清輝望明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欣賞書畫作品,是被動的感受,是從中得到,沒有共鳴感受就不會去欣賞,去接受。而臨摹字帖卻是入,身心,精神的投入,這有沒有和作者的精神世界產生連接和交集,不太好說,但總感覺這是對兩者都沒好處的事。

千夫所指,無疾而終。好東西多了,量變引質變,不是好事情,就像說的,你的夯的住。

社會上很多書畫大家在人離世後價值大增,這種現象不單純是經濟物以稀貴的原因。還有這種藝術作品本身的本質原因,事物的本質,大家都在追尋。永無止境。

當然,作品首先要經得起人民社會歷史的考驗,再好的作品不小心掉水裡,被火煙給燻黑壞了,那怎麼說?運氣和機緣也是任何事成功的重要一環,當然你說菜好吃,首先得是一道菜。

字帖有很多種,尤其是楷書,說句出格的話,任何字帖都不是書法的本體,他只是像包裝物品的包裝紙,或者說是外殼,當然,想要得到裡面的東西,你得先撕掉它或打開它,就鎧書,開書,楷書!


真書門


原則上講學誰就臨誰的帖,看你是喜歡歐陽詢,田英章,盧中南的哪一個,喜歡哪個就臨哪個!不過效果是有區別的,臨歐陽詢進的去不一定能出來,田英章只臨帖不聽他的教學理念能進能出,盧中南進出自如而且有發展空間!看來有必要給你講一下學習書法的誤區,臨帖不是為了把字寫的跟帖上一模一樣,而是通過形似神似的臨寫領悟到書者的方法和氣度,從而提升筆墨情趣,在點畫間尋找自我!這是個漫長,痛苦又樂此不疲的過程,不是想象的學了歐就包打天下了,最後還要找到自己才能修成正果!初學建議顏真卿多寶塔,直接歐陽詢能出來的都是擁有極高天賦的奇才,當今以歐體自居的書法家一個都沒出來!包括上面那兩位!啟功可以說出來半個身子!


不惑書法


初學可以作為字帖!不建議臨一家帖!


鐘山俠客


很不明白為什麼要臨帖,臨別人的就很好嗎?我不這麼認為,就算你臨得再好,人家一看臨的是誰誰誰的,會記得你嗎???


丶恨愛交加


二人都不能選


窮墨


從古人入手,不二法門。不管你學書法是什麼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