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龐統不死,隨劉備伐吳,能否戰勝陸遜進而消滅東吳?

用戶81515925527


不可能的

缺點:首先看大耳朵方:軍區司令級別(帶兵的帥才)關羽,張飛以死,黃忠老邁,馬超,趙雲,不被信任,魏延要守漢中可以說蜀漢無帥才!諸葛聖人需要穩定後方,調運物資!同時諸葛聖人並不支持伐吳。

第二 糧食儲備不足,剛剛蜀漢打完漢中之戰和伐南方蠻夷這種大兵團戰糧食儲備已經空了,糜芳的叛變將蜀漢加劇糧食儲備上的不足!

優點 第一 蜀漢在漢中之戰和之前的幾次大戰的勝利後士氣非常高!

第二 蜀中大族問鼎中原的願望非常高,張松,法正等人為代表的川中之士的目的就是喝湯!關羽和張飛的死,糜芳的叛變使大塊本來屬於荊州士族(大耳朵派)土地有可能被霸佔!政治上的空位和土地才是當時大族的希望,而蜀漢後來為什麼被曹魏第一個給滅了就是因為政治上已經失去了信心。大耳朵和諸葛聖人不給蜀中士族上升空間!當時蜀中士族還沒失去對大耳朵的信心!

第三 法正和龐統如果沒死一個是謀主一個是荊州世家代表更有可能得到荊州人特別是荊州士族集團的支持。

東吳方 優點第一 東吳士族集團剛剛分到荊州的桃子對孫權的統治非常信任和肯定!團結一心上下沒有一點不和諧的聲音。軍中也是如此!

第二 向曹魏低頭後淮南方向沒有後顧之憂而蜀漢卻要防著曹魏的報復!

缺點 阿蒙或病或死雖陸遜上位指揮能力不被軍中之士信服!

第二 總兵力沒有蜀漢多。

第三 由上攻下地利優勢沒有!秦伐楚如是!

第四 陸遜的信任在開戰初期可勝任大都督,如果時間長或被法正,龐統利用可能被換帥!

綜上所述如果速戰蜀漢必敗!如果持久戰必被曹魏漁翁得利!將加速三國時代的結束!因為蜀漢和東吳最怕的是相持!最怕的就是馬超方向(馬兒無君無父)不得重用空虛必反!這也是諸葛聖人最擔心的!最後的結果一定是馬超引司馬懿,徐晃等反包圍,魏延投魏三國時代被曹魏摘桃子!


不知離愁


都督荊州

一、如果龐統沒死,龐統會與法正一起協助劉備主持益州事物,並攻伐漢中,諸葛亮就會留守都督荊州諸事。

而諸葛亮一直都是聯盟孫吳的鐵槓分子,而且諸葛亮是當時一流的政治家和外交家,與孫吳的關係不能那麼緊張。

二、關羽的性格特點是“傲”,天下沒幾個人是他放在眼裡的,在進攻襄陽前夕,糜芳等因為醉酒誤事而被關羽狠狠地打了一頓,之後卻又讓他們一個去守公安,一個去守南郡,這兩個城池可是劉備在荊州最重要的。

關羽做出這些安排後,連馬良也覺得不妥而提醒他,關羽卻沒把糜芳和東吳的人放在眼裡而不重新安排。

而諸葛亮很謹慎,絕對不會做出這樣的安排,另外荊州還有趙雲、張飛等大將,這些都是劉備的親信,根本不會倒戈。

三、還有就是諸葛亮不入蜀的話,就不會帶走幾萬軍隊,荊州的軍力會更強大。



主要矛盾

一、大漢十三州曹魏獨佔九州,孫劉聯盟雖然在赤壁之戰擊敗曹操使之短時間無力南下,但曹魏的硬實力依然強過孫劉勢力。

此時發生內訌,不管誰勝誰負都會大大損耗雙方實力,這是曹魏樂見的。



二、關羽兵敗後,劉備在荊州的地盤大部分被孫權佔領,而劉備就只有被群山包圍的益州一州之地,益州“奔小康”沒問題,但以此爭奪天下卻有點想多了,所以沒有荊州劉備就失去爭奪天下的資本。

劉備稱帝后雖然名義上是為關羽報仇,實際上卻是為了奪回荊州,擁有荊州水路,向北可攻宛城、洛陽等,向南可攻東吳,兵家必爭之地。



所以,諸葛亮主政荊州的話,就算荊州發生戰事,也是諸葛亮居中指揮,根本不用劉備親自指揮,最多派出援兵。此時的荊州文有馬良等“馬氏五常”、武有趙雲、張飛等大將,更重要的是有一個精通內政、外交、軍事,擅長處理關係的統帥,根本不會讓孫劉聯盟直接惡化。


嗜慾者


如果龐統不死,隨劉備伐吳,能否戰勝陸遜進而消滅東吳?

末將在這裡先明確表示:即使有鳳雛之稱的龐統參加夷陵之戰,依舊不能擊敗陸遜,更不可能消滅東吳。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夷陵之戰的劉備為何會戰敗?

從戰略層面來看,劉備的戰略考量雖不及諸葛亮的深遠,但也算合情合理。

  • 劉備伐吳有三個原因:
  • 1.為關羽報仇(出師有名)
  • 2.奪回荊州(重拾戰略主動權)
  • 3.炫武亮劍,以戰止戰(以攻為守)

雖說蜀吳交戰會讓魏國得力,也會拉大南北總實力差。但劉備的總體考慮也還是可以接受的。

劉備真正兵敗的原因在於戰術層面和戰鬥層面。

  • 由於益州獨特的地理環境,所以無論是入川之戰還是出川之戰都非常困難--不佔地利優勢。
  • 關羽丟失荊州之後,劉備首先做的不是吸取教訓,而是稱帝以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就在稱帝的幾個月後便匆忙出兵--準備不充分。

  • 三軍未動而張飛就率先被刺殺身亡--出師不利、士氣大減。
  • 黃權曾提議願為先鋒以探其虛實,被劉備拒絕,選擇全軍開進--主帥心浮氣躁。
  • 陸遜選擇一退再退,直至猇亭選擇全力防守。把數百里山地地區留給劉備。劉備深入吳境五六百里--孤軍深入、補給線被拉長、由於地形導致部隊戰鬥力發揮不出來。
  • 劉備放棄水軍,舍船就步--失去策應變成單線作戰。

最後蜀吳兩軍僵持在猇亭一帶,劉備軍進不能攻、攻不能克,退又不甘心,於是選擇連營紮寨來與吳軍相對峙。最後被陸遜尋得戰機,一把火結束了戰鬥。


我們再瞭解一下龐統的能力!

龐統死得早,我們從他短暫的生平依舊可以看出龐統是以戰術見長的。

  • 我們舉例看龐統在入川之戰前向劉備獻上的三策:
  • 上策:直接設鴻門宴刺殺劉璋。
  • 中策:先拿下楊懷、高沛,收編其軍,再依次向成都推進。
  • 下策:回荊州,來日方長。

龐統獻這三策就是因為他看到了劉備的猶豫不決,於是建議直接開打:要麼直接擒王、要麼循序漸進,如果不打就乾脆回荊州去。千萬不能在川地徘徊,拖得越久越不利。

看得出來,龐統善於弄險、善出奇兵,而且處事果斷。


如果龐統能夠活到隨劉備東征伐吳的話。

如果龐統參加夷陵之戰的話,他不會讓劉備軍陷入絕境。

龐統雖敢於弄險。他弄的都是有把握之險。夷陵山脈是什麼樣的一個地理環境,在戰前肯定會探查清楚。龐統一定不會主張劉備過於推進、更不會支持劉備放棄水軍。

由於戰鬥力無法發揮出來,劉備軍始終還是無法攻破陸遜的最後一道防線。

待戰局僵持之際,龐統也一定會規勸劉備迅速撤出戰場,見好就收。千萬不能徘徊在山地之間猶豫不決的,讓吳軍有機可乘。應撤回秭歸再做考慮。


所以,即使龐統參加了夷陵之戰依舊不能助劉備攻破陸遜。因為蜀軍在山地地區無法發揮其真實有效的戰鬥力,後勤補給線又被陸遜給拉長了、補給不易...這些都是龐統不能改變的狀況。龐統能做的就是保住劉備大軍可以全身而退,不至於慘敗。

參考資料:《三國志.蜀書.先主傳》《三國志.蜀書.龐統傳》《三國志.蜀書.黃權傳》《三國志.吳書.陸遜傳》......

茶餘飯後歷史小話題,如有更多見解,大家一起探討、交流。


左將軍


戰勝陸遜或者平手倒有可能,滅東吳那就天方夜譚了。而且夷陵之戰失敗並非劉備沒有謀士,原因在劉備身上,原因如下。

一.劉備已被仇恨衝昏頭腦,在那個時候很多決定都是不夠理性的,比如在難以展開的山谷平原七百里連營就是個錯誤。


在劉備決定率領蜀漢精銳伐吳時,蜀漢諸葛亮等各個大臣將領都力權劉備不要在這個時候輕易出兵,可被仇恨衝昏了頭腦的劉備哪裡還聽的進這些,仍舊一意孤行的統領軍隊前去伐吳。

然而到了前線時,陸遜先是拒不出兵與當時正來勢洶洶鬥志昂揚的蜀軍對抗長達了七八個月之久,把蜀漢的士氣慢慢的磨掉了,在這樣長時間的對峙下,當時天氣正直酷暑,蜀軍鬥志全無。

而且蜀軍紮營的地方是崎嶇山路的平原地帶,狹窄兵力不容易展開,加上其百里連營又導致兵力分散,更要緊的是蜀軍建營大都是木柵所築成的,周圍又都是樹林、茅草之類的。一旦起火,就會燒成一片。所以種種劉備都犯了不可饒恕的錯誤,使得最後被陸遜火燒百里連營,蜀中數萬精銳損失殆盡,連劉備後面都差點被擒住,可以說是慘敗至極。

所以這不是龐統還在不在的原因,即使龐統還在,這些錯誤也許能避免,但對於當時並不理智的劉備來說,也許就會有其他一樣的錯誤會犯。況且當時劉備軍中有馬良等謀臣陪伴,肯定也會提過很多建議,但劉備肯定很多也不會聽,所以才導致其當時失敗。所以龐統若在最大可能就是避免夷陵之戰的損失,能否勝陸遜還是很大未知數,更別提還滅東吳。

二.時局不允許劉備滅東吳,暫且不說劉備是否有這個能力,即使有,劉備也不能滅東吳。

退一步講,龐統順利幫劉備避免了夷陵之戰的出現,成功的突破了陸遜的防線,龐統也會讓劉備手下留情,不會讓其真正滅了東吳。原因就是還有曹魏虎視眈眈,如果蜀漢真滅了東吳,到時候就只剩蜀漢一家對抗實力數倍於它的曹魏了,那個時候的蜀漢已經在滅吳中實力大損,面對曹魏的發難蜀漢根本沒有抵抗之力。

而如果東吳不滅,至少曹魏還會顧及幾分,東吳也會幫忙抵抗分擔蜀漢的部分壓力。當初諸葛亮勸劉備不要伐吳就是這個道理,怕的就是蜀漢和東吳兩敗俱傷被曹魏撿了便宜。所以東吳不能滅。後面結果也如諸葛亮所預料的那般,蜀中精銳損失殆盡,張飛被殺,蜀漢國力大損從此一蹶不振。


而東吳雖然是勝利,但損失也不小,國力同樣損耗了,這使得本來已經弱小的兩國在曹魏面前就更加不佔優勢了,所以別說打贏陸遜滅東吳了,真要這樣蜀漢滅亡得更快。


溫史


這個問題應該這樣來看,劉備為何要伐吳!

第一 因為東吳大將呂蒙殺了自己的兄弟兼左膀右臂,從正史看有劉關張"抵足而眠,情似兄弟"的記載。所以不管是從感情還是政治和劉備個人威望都必須伐吳!

第二 雖然當時蜀漢的國力是最鼎盛的,但全國人口不足百萬,帶甲大約20到25萬左右,經濟還沒有完全解決溫飽,而且20多萬帶甲士卒還要防守地方和廣闊的邊境線,實際能帶出去的精英士卒最多5到8萬,要想靠這個國力來進攻曹魏,簡直就是送死的!雖然漢賊不兩立,但東吳也是賊,雖然東吳沒有稱帝,可他是最好捏的漢賊!而劉皇叔已經稱帝,一來可以為兄弟報仇,再來打贏的話可以增加個人威望,團結當時尊漢的所有人!簡直兩全其美!

再來說龐統不死跟隨劉備伐吳能否成功!

只能說不會讓劉備輸的那麼慘,不會火燒連營,劉備也不會傷心致死!

因為在當時曹魏是不會任由劉備滅吳,關鍵時刻憑曹操的腦袋和戰略眼光肯定會坐收漁利!到最後肯定是東吳和西蜀更弱小!

最重要的是龐統肯定不會讓劉備伐吳,劉備沒有聽孔明和子龍的話自然也不會聽龐統的,這就是性格和一個人的眼界決定了他的命運!就算有再高明的軍師和戰將也逆轉不了的!

西蜀的滅亡是必然的!


透過歷史來創業


主要是局面已經發展到夷陵之戰時候,我覺得劉備還是會失敗的,可以說如果沒有失荊州走麥城是不會有夷陵之戰是吧?但是如果有龐統肯定不會有失荊州走麥城的失敗就是了。如果諸葛龐統都在還有失荊州走麥城事情發生,那說明龐統的存在一樣沒能發揮什麼作用的,所以事態能發展到那個地步註定失敗而很難有所轉機的。更何況老大還虎視眈眈的關注著你們戰局呢。無論如何最大收益的還是曹魏的。


霸八599


如果龐統不死,隨劉備伐吳,我認為起碼不會打敗仗,因為劉備如果有龐統相助,一定可以打幾個勝仗,因龐統也是一流謀士,但是能不能滅掉東吳,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劉備的實力顯然沒有曹操強大,曹操尚且不能,劉備更加不能。


錦繡河山688


如果龐統不死,諸葛亮和張飛趙雲都在鎮守荊州,加上總帥關羽,這是非常厲害的存在。

諸葛亮主持內政和外交定不會給東吳偷襲的機會,荊州沒事,劉備也不會伐吳。

所以這個如果本身就是有問題的,龐統不可能不死,歷史進程不會改變。


鬱郁慄林


劉備的格局相對來說比較小,比不了曹操曹孟德。就如今天家族企業差不多,過份重用自家兄弟,有點兒成份論。另外,從內心裡只想著三分天下而安之。加上大謀士諸葛孔明先生並不能做到在關鍵事情上敢於堅持原則,終究難成偉業。


馬文林3


戰爭是個綜合工程,不是一個人可以決定勝負的。我們光看見前線那些威風凜凜的將領,卻看不到類似於蕭何、聶榮臻元帥等這樣的後方的組織、支持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