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學生家長要求老師在寒暑假期間有償補課,你怎麼看?

一二三四向前進


有償補課年年有,只是形式年年新。

一、孩子需要補課,這種剛性需求依然存堅強的存在。

很多學生家長要求老師在寒暑假期間給自己的孩子有償補課,這種事情有沒有?

有。

為什麼家長會想方設法的找老師補課?

因為需求在那裡。

我們可以設想,如果不是教育局三令五申禁止有償家教,這種現象會更加兇猛。

其實,即使在當今如此重壓之下,仍然有大批的家長動用自己的資源找在職老師給孩子補課,且不惜重金。這說明什麼?說明只是一味的堵根本不是解決問題的良法。

二、我們應該反思目前治理有償家教的措施是否有效。

實事求是應該是我們的優良作風,可惜很多管理者把這個優良傳統丟掉了。

就目前治理有償家教的效果來看,輿論效果不錯,但是好像也就是造成了一種感覺而已,非但沒有解決實質性問題,而且使得家教市場產生了更隱蔽的變異形式。

目前的治理思路就是:我管住在職老師,都出不去,有償家教不就沒了嗎?

但是,身體癢了,你管住手不讓撓,難道就不癢了?

你不讓教師進行有償家教,難道家長和學生的需求就沒有了?

誰家裡有孩子考學誰知道,這個題不會解,這一科偏科,因此會導致高考考不上理想大學,那種難解之癢,非一撓難以解決,這時候你給家長講減負,講教育情懷,講人生不是一次高考能決定的,他能聽得進去嗎?他這時候只需要一個優秀教師,一講解千愁!

以前花錢就可以找到,現在花錢也找不到了,你還得有資源有關係,不是和某老師攀得上夠硬的關係,他會給你講嗎?

所以,新的不公平產生了。

當絕大多數普通家長為禁止有償家教而歡呼時,我很悲哀的想到,你著急的時候在後頭呢;但是,你又沒有什麼辦法。

所以,我們常常看到不考學的孩子家長跟著起起鬨,八卦一下,痛快痛快嘴;而等到孩子需要補課時,才急得和熱鍋上的螞蟻似的,又開始痛罵誰制定的政策,花錢都找不到老師。

三、建議與設想。

如果篩選機制下的高考不能短時間內消失,如果不能改變當前的教育制度,讓眾多的家長們降低成才焦慮,那隻堵不疏的機制就應該做一下改變。

我們的措施要基於學生學習差異的事實和補課剛性需求的存在,我們的目的是防止造成新的教育不公平和製造更大的學習壓力。

首先應該疏堵結合。教師的週末時間、寒暑假時間應該由教師自由支配,教師付出勞動,獲得相應的報酬,這是合理合法合情的。家長不是傻瓜,不會把錢和孩子交給一個不合格的老師的,教的很差的教師是不會有人來請的,這也反向激勵了教師好好工作。

其次建立監管機制。對於名師、能師,可以設立工作室或與培訓機構合作,對進行有償家教的老師做好備案,按市場規範運營,價格受市場監督和管理,並公佈舉報監督電話,制定嚴格的管理措施。我想,這樣是避免老師漫天要價的最好方式。家長可以享受優良教育資源,老師也不至於為了一己私利砸了自己的牌子。

第三讓有能有德者無限成長。名醫、名律師、明星都可以通過自己的奮鬥擁有璀璨的人生,教師也應該可以。我們應該給能師、名師、大師成長空間,讓他們走出自己的學校,走出自己的地市,把光芒散發到更廣闊的空間。我們的管理者應該支持優秀的老師在幹好本職工作的基礎上,通過建立工作室、通過成立聯盟、通過網絡等等形式開枝散葉,讓更廣大的群眾享受到更優質的資源。

我不贊成那種理想國一般的管理模式,要求教師甘於清貧,要求教師一輩子無慾無求,這是違反人性的。

憑什麼一旦當上教師就選擇了平庸和清貧?

其實目前制約優秀人才進入教師隊伍的最大障礙並不是一開始的工資低,而是教師的成長空間太過狹小。你一旦選擇了教師行業,就已經看到了你退休的狀況,這對有理想、有抱負的年輕人來說,簡直是一種扼殺。

同樣兩個年輕人,一個進入了跨國公司,一個當了老師,五年、十年、二十年,兩個人的人生會越來越判若雲泥。進公司的可能坐擁幾百萬、上千萬財富,人生精彩;當老師的20年工資漲了2000塊,更關鍵的是視野、局面、財富、人生豐富度都與前者不可同日而語。我們可以接受艱苦,但無法接受沒有希望、沒有成長的生活!雖然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馬雲,但是從一開始就告訴你不可能,這是最大的悲哀!

最後,希望管理者廣開思路,實事求是,制定務實有效的教師管理制度;更希望制定激勵機制,讓教師擁有無限的成長空間,讓進入教師行業的優秀人才滿懷希望而來,滿懷激情做事,只有這樣,我們的教育才是豐富多彩的,才是充滿活力和張力的,才是充滿吸引力的,才是充滿希望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