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学生家长要求老师在寒暑假期间有偿补课,你怎么看?

一二三四向前进


有偿补课年年有,只是形式年年新。

一、孩子需要补课,这种刚性需求依然存坚强的存在。

很多学生家长要求老师在寒暑假期间给自己的孩子有偿补课,这种事情有没有?

有。

为什么家长会想方设法的找老师补课?

因为需求在那里。

我们可以设想,如果不是教育局三令五申禁止有偿家教,这种现象会更加凶猛。

其实,即使在当今如此重压之下,仍然有大批的家长动用自己的资源找在职老师给孩子补课,且不惜重金。这说明什么?说明只是一味的堵根本不是解决问题的良法。

二、我们应该反思目前治理有偿家教的措施是否有效。

实事求是应该是我们的优良作风,可惜很多管理者把这个优良传统丢掉了。

就目前治理有偿家教的效果来看,舆论效果不错,但是好像也就是造成了一种感觉而已,非但没有解决实质性问题,而且使得家教市场产生了更隐蔽的变异形式。

目前的治理思路就是:我管住在职老师,都出不去,有偿家教不就没了吗?

但是,身体痒了,你管住手不让挠,难道就不痒了?

你不让教师进行有偿家教,难道家长和学生的需求就没有了?

谁家里有孩子考学谁知道,这个题不会解,这一科偏科,因此会导致高考考不上理想大学,那种难解之痒,非一挠难以解决,这时候你给家长讲减负,讲教育情怀,讲人生不是一次高考能决定的,他能听得进去吗?他这时候只需要一个优秀教师,一讲解千愁!

以前花钱就可以找到,现在花钱也找不到了,你还得有资源有关系,不是和某老师攀得上够硬的关系,他会给你讲吗?

所以,新的不公平产生了。

当绝大多数普通家长为禁止有偿家教而欢呼时,我很悲哀的想到,你着急的时候在后头呢;但是,你又没有什么办法。

所以,我们常常看到不考学的孩子家长跟着起起哄,八卦一下,痛快痛快嘴;而等到孩子需要补课时,才急得和热锅上的蚂蚁似的,又开始痛骂谁制定的政策,花钱都找不到老师。

三、建议与设想。

如果筛选机制下的高考不能短时间内消失,如果不能改变当前的教育制度,让众多的家长们降低成才焦虑,那只堵不疏的机制就应该做一下改变。

我们的措施要基于学生学习差异的事实和补课刚性需求的存在,我们的目的是防止造成新的教育不公平和制造更大的学习压力。

首先应该疏堵结合。教师的周末时间、寒暑假时间应该由教师自由支配,教师付出劳动,获得相应的报酬,这是合理合法合情的。家长不是傻瓜,不会把钱和孩子交给一个不合格的老师的,教的很差的教师是不会有人来请的,这也反向激励了教师好好工作。

其次建立监管机制。对于名师、能师,可以设立工作室或与培训机构合作,对进行有偿家教的老师做好备案,按市场规范运营,价格受市场监督和管理,并公布举报监督电话,制定严格的管理措施。我想,这样是避免老师漫天要价的最好方式。家长可以享受优良教育资源,老师也不至于为了一己私利砸了自己的牌子。

第三让有能有德者无限成长。名医、名律师、明星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奋斗拥有璀璨的人生,教师也应该可以。我们应该给能师、名师、大师成长空间,让他们走出自己的学校,走出自己的地市,把光芒散发到更广阔的空间。我们的管理者应该支持优秀的老师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工作室、通过成立联盟、通过网络等等形式开枝散叶,让更广大的群众享受到更优质的资源。

我不赞成那种理想国一般的管理模式,要求教师甘于清贫,要求教师一辈子无欲无求,这是违反人性的。

凭什么一旦当上教师就选择了平庸和清贫?

其实目前制约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的最大障碍并不是一开始的工资低,而是教师的成长空间太过狭小。你一旦选择了教师行业,就已经看到了你退休的状况,这对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来说,简直是一种扼杀。

同样两个年轻人,一个进入了跨国公司,一个当了老师,五年、十年、二十年,两个人的人生会越来越判若云泥。进公司的可能坐拥几百万、上千万财富,人生精彩;当老师的20年工资涨了2000块,更关键的是视野、局面、财富、人生丰富度都与前者不可同日而语。我们可以接受艰苦,但无法接受没有希望、没有成长的生活!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马云,但是从一开始就告诉你不可能,这是最大的悲哀!

最后,希望管理者广开思路,实事求是,制定务实有效的教师管理制度;更希望制定激励机制,让教师拥有无限的成长空间,让进入教师行业的优秀人才满怀希望而来,满怀激情做事,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是丰富多彩的,才是充满活力和张力的,才是充满吸引力的,才是充满希望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