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方方日记会掀起悍然大波?指责她的都是出于什么心态呢?

董校长读书


实话,实情,实事,我散碎的读过一些方方日记。这是我的简单印象。

为什么方方日记会掀起一些议论,我认为不是悍然大波。原因在于很多人不愿听实话,看实情,做实事。有的人只想听到好消息,不想直面去对待,所以要议论她,所以说三道四的人就多了。

作为一个作家,一个公众人物,敢于说真话,道实情,就是一种担当!但她也是一个普通人,有人指她没有方案,建议之类,如此大的疫情,国家在处理,她如有方案或过多建议指责,可能还是添乱。

战疫情,每个人都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就是责任,方方作为一个作家,真实的表述与记录,她做好了她自己。


游世恩施乔梁


这事情很容易理解,方方用了日记体来记录这次疫情之下的武汉。几乎完全是“无虚构写作”的手法。

但越真实的东西,就会暴露太多的缺憾,甚至是某种原来人家没看到,也有选择性视而不见的角落。这些角落,透露着人性悲哀的部分,但同样也触痛 很多人阴暗的心理角落。

鲁迅当年有多少人骂?

很简单:就今天看鲁迅的一些作品,总有一些人后背还冷飕飕的。

所以,你用这个逻辑来揣测方方的被指责,就完全可以理解了。


天问观世界


也许这个小故事能解答什么?

一个人心中有什么,他看到的就是什么!

一日,苏东坡与好友佛印一起坐禅,苏东坡问佛印:“大师,你看我的样子如何?”

佛印说:“在我眼中,居士像尊佛。”

接着佛印问苏东坡:“居士,你看我的样子又如何?”

苏东坡揶揄地说:“像堆牛粪。” 

佛印听了,并不动气,只是置之一笑。

苏东坡回家后,得意地把这事告诉他妹妹苏小妹,苏小妹听完说:“哥哥,你输了。

一个人心里有佛,他看别的东西都是佛。

一个人心里装着牛粪,什么东西在他眼中都是牛粪。”

心若阳光,何惧彷徨


A醉眼朦胧


是啊,有多少人读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呢?

方方呢,被有的人奉为文坛巨匠、湖北的圣母、中国少有的良心作家,而且,网络上一些人,对有异议的人进行指责、谩骂和羞辱。

方方的作品呢,媒体的共同看法,可以概括为,通过写实手法,宣泄武汉在新冠肺炎灾难时期的压抑和不满。

方方的作品发表时间呢,恰恰是在全国、重点在湖北、特别是在武汉的抗击新冠肺炎的救灾期间。

方方的作品发表时间呢,恰恰是一个武汉作家发表在全国支援武汉乃至湖北抗疫期间、也是在湖北乃至全国大部分省份启动一级应急响应期间、更是武汉按战时方式抗疫期间。

方方的作品发表时间呢,也是全国人民正在“欢度春节”期间,更是切断传播途径人们被迫宅在家里的百无聊赖期间。

恰恰在这个时候,通过自媒体,方方提供一部分人心理需要、大部分人心理不需要的作品。

恰恰在这个时候,通过自媒体,方方传播了与举国之力积极支援湖北抗疫相反的消极情绪,传播了与鼓舞士气相反的泄气情绪。

除了特殊需要,几乎全国人民宅在家里,都在通过具体行动为抗疫做贡献,医生、白衣天使、志愿者、捐款捐物者、生活物资支援单位和个人,可歌可泣,多么阳光!

除了特殊需要,否则,为什么要在抗疫期间传播阴暗情绪呢?是为抗疫提供良心文学作品呢?还是借抗疫之机推销快销商品呢?

指责她的人呢,一个湖北作家,写武汉疫情,在抗疫的关键节骨眼儿上,觉得作品阴暗,凉了支援湖北的热情,凉了宅居配合的暖意。

大部分人,关注的,不是方方的作品本身。网络关注和热议的,是抗疫期间,方方传播了压抑情绪,不合时宜。

如果觉得,方方是一个很有良心的作家,其文学作品对国家、人类和历史价值都很高,又何在乎待到疫情结束之时发表呢?

不妨等一等嘛,不妨试一试嘛,酒香不怕巷子深嘛。

让时间来验证吧!


山口汇


断断续续看过她的日记,真实记录了武汉疫情间的事,感觉确实是如此客观反映,反对声的人是基于正能量,不能面对不足,这是每个人看问题的态度,不能要求统一,实事求是讲武汉当初的领导处理问题确实差了些,才造成问题聚堆,当然有些问题出来了,就被记录下了,很正常


用户7739318573795


题主无疑是挺芳芳的,否则不会提出这样的问题,题主的指责这个词明显用词不当。既然芳芳公开发布作品,大家就有权利支持或批评。

但有人威胁芳芳,给作品发表设置障碍,就绝不应该。个别攻击谩骂的人,可能是芳芳的文章触动了某些人的利益。自媒体的特点,容易被人带节奏,那些批评芳芳的,多数是被带进了节奏。可能根本就没有看过芳芳日记,只是看到批评者断章取义的几句话,就加入批评阵营,一顿开火。

我看过几篇芳芳日记,觉得比较真实,既有纪实描写,也有作家的感触。尤其是对政府某些不当决策进行了批评。其实很多人有同感。

当然,作家也有个别意见,个别观点过于绝对,比如说:需要给武汉所有人进行一对一心理辅导。就言过其实。

芳芳日记也有很多鼓舞人心内容,特别是在全国支援武汉,患者全部收治后,她的日记,也记录了一些感人的事件。

总体而言,作家是从自己的视角,看世界,因为视角不同,看到的世界也不同。我们任何一个人,都没有权利要求别人必须和你保持一致。和你不一致的,也未必就是歪理邪说。

有人质疑芳芳日记的真实性,说是道听途说,我看的几篇没有这种情况。如果有,作者应该备注说明,防止成为传谣。

至于芳芳遇到的困难,不能不让人怀疑芳芳的批评对象。

包括新浪微博的封号。


年青的心1961


因为意识到国家不需要文人卖弄风骚,我们需要的是能解决问题的人。看方方的全文,全是艺术加工,饱含色彩以引发读者共鸣,然而全文从头到尾没有提出一丁点建议,措施,方案。

这样的文人于国于民有何益?理工科治国,文科写山水风景勿谈国事以免害人害己


玉面小昭帆


无病呻吟,矫揉造作,自命清高,鼠目寸光。一般那些颇具争议性的作者和作品,都逃不掉前述四个通病!为什么有人说好?因为这个世界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在需要做什么的时候可以去做什么的,他们自私的自主意识用他们可以很轻易就接受的理由说服了他们的理智,让他们选择了通过强调自己的苦与悲来表达自己的哀与怨,却彻底无视了自身的畏惧和无为!这类人是人性虚伪的另一种典型,而且因为他们的内心世界非常喜欢“加戏”,所以表现欲极强,展现出来的东西也非常的花里胡哨,特别容易得到那些同样又畏惧又无能的人的共鸣!为什么争议很大、影响很大?因为无论我们怎样歌颂和赞美英雄,这个世界终究还是由绝对多数到让人绝望的卑微懦弱之人组成的!所以越是这种无聊到荒唐的东西,越有人追捧!这,是人性!很无奈的人性!所以,在我看来,那些认可这类作者和作品的人,那些动辄就拿什么文学和自由来标榜自己认可是正确的人,都很真实!自私和愚蠢的真实,卑微和懦弱的真实,虚伪和做作的真实!英雄舍身赴死、舍己为公的时候,你们在哪里?人类共同体的命运徘徊在生与死的十字路口的时候,你们在哪里?活着就已不易的人们贡献自己所有去支援那些舍命的人时,你们在哪里?哪里都没有你们!你们在自己的家里,因为没有随心所欲外出的自由而高喊着不公!你们在自己的房间,因为网络上各种漫天飞舞的消息而恐惧地责骂着政府!你们在自己的电脑前,因为反复出现的勇士作出的勇敢之举而感到不自在,仗着虚拟世界的掩护不断宣泄着你们内心深处的阴晦和不堪,试图以此来粉饰自己毫无所为的怯懦!人性的负面特点,在你们的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彰显。怎么说呢?难道要别人去给你们的胆小如鼠点个赞?难道跳出来骂天骂地骂世界,就是你们之流唯一可以证明自己在这个世界出现过、曾经活着过的证明?我永远也理解不了,永远也不会去理解!在这里,我也玩弄一下你们标榜的“文化”和“文学”,我也倚仗一下你们最喜欢挂在嘴边的“自由”和“自我”,用我坚定不移信仰的公正,站在我自始至终崇拜的英雄一边,送你们这些东西一个形容词“跳梁小丑”!请收下,不必客气![酷拽]


Comfunny


就个人观点来说方方日记会掀起悍然大波应该是基于以下两点

第一,说是日记但实际上她展示在了大众面前,文中的感情色彩、人文加工过重。如果是单纯的一篇日记你自己看怎么写都不为过,但是如果在你写的时候就有给大众展示的想法那么我认为文中的感情渲染和人文加工都可以尽可能多的去除掉,你需要的是让大众明白事情的过程而不是宣泄你个人的情感和观点

第二,文中记录描述的事情较多提出来的观点也很多,个人感觉大部分是负面情绪并且对于提出的问题并未提出妥善的建议和方法。在突如其来的未知的疾病面前人们犯错是在所难免的不应该揪着问题不放。

指责她的人出于什么心态估计也就是基于以上两点吧!

我个人对方方日记的看法是不喜欢不指责!但同时也要感谢她记录下了部分事发的过程让我从中了解到了有些人是多么的不容易,多么的值得我们感恩!


戒惰儿


《方方日记》之所以成为网络的爆款,被刷屏,掀起 轩然大波,就在于这次疫情史无前例的严峻下,真实再现了,这种生活下的个人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触发了特殊情况下,人们处于命运共同体下的敏感神经。

无论每个个体从何种角度,以何种方式去记录、表达,我们都要从最基本的准则出发,去理解,尊重。

而不是抱着个人偏见,去指责、怨怼...

一个人能有那样或这样的表达,背后一定有你我所没有看见、没有了解的原因。

也就是说,从来没有感同身受一词能用在两个人身上,更何况你我他有可能还有地域、时空等其他不为人知因素的制约。

别人的悲喜,哪有人能互通?除了,经历过或正在经历。

伏尔泰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

意味着人们彼此之间的应有尊重。

望彼此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