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程530公里,速度3馬赫,鷹擊-18為何被稱為最完美的反艦導彈?

董宏陽


因為這種導彈兼具亞音速導彈和超音速導彈的主要優點

眾所周知,大氣層內飛行器在突破音速的時候,會遇到音障的現象。飛行器要突破音障,需要克服的阻力是亞音速時的3倍,需要承受的結構衝擊力是亞音速的5倍。這就意味著,設計超音速導彈時,燃料消耗量要大幅度增加,結構強度要大幅度增強。
取自網易老貓製作的鷹擊-18


反艦導彈CG

這就導致超音速反艦導彈普遍比較大,典型的前蘇聯的幾個“怪獸” 級反艦導彈,既要遠射程又要超音速,P-500玄武岩、P-700花崗岩這些射程超500公里、速度超過2馬赫的超音速反艦導彈,發射重量達到5-7噸,非常佔空間,只有萬噸以上大型巡洋艦才能攜帶。
當年我們念念不忘的光榮級巡洋艦,1.2萬噸排水量也就只能裝16枚P-500玄武岩反艦導彈

所以前蘇聯在解體前設計第三代超音速反艦導彈時,提出了亞超結合概念的中型反艦導彈概念,這種反艦導彈要求兼具亞音速導彈的高燃料經濟性和超音速導彈的強突防能力,並且方便攜帶,可以由通用垂直髮射系統發射,從而方便發動“超飽和攻擊”。


這就是後來的3M-54E“俱樂部”反艦導彈,這種反艦導彈採用三級動力佈置,第一級是將導彈推離艦體的助推器;第二級是亞音速巡航段使用的渦噴發動機,讓導彈以0.8馬赫的速度進行遠距離巡航飛行;最後級是固體火箭發動機,在距離目標最後20公里時,渦噴巡航段分離,火箭發動機推動戰鬥部和制導頭,將速度加速2.5-2.9馬赫,進行最後突防。

這種佈局方式較好的兼顧亞音速導彈的長射程和超音速導彈的突防能力,而且最後突防時只剩彈頭和小段的火箭發動機,體積小,不利於近防武器攔截。所以該導彈一經推出就被稱為“最完美的反艦導彈”。
俱樂部反艦導彈與口徑巡航導彈一起設計,都可以由3S14U通用垂髮裝置發射,排水量950噸的21631型暴徒級輕型護衛艦都可以攜帶。

我國在本世紀初開始設計新一代中型反艦導彈的時候,也認為這種亞超結合型反艦導彈是發展方向。正好當時隨著基洛636型潛艇引進了俱樂部反艦導彈,後經談判引進了俱樂部反艦導彈相關技術,從而研發了鷹擊-18反艦導彈。



不過鷹擊-18以及紅旗-16,雖然彈體設計佈局上分別借鑑俄羅斯的俱樂部和施基利,但是兩者內部設備與俄羅斯完全不同。我國微電子技術要不俄羅斯同行先進,再加上為了更好的與我國發射環境相適應,鷹擊-18長度要略短,戰鬥部重量也減少到160千克,彈上電子設備完全數字化控制,抗干擾能力和智能化水平要好的多。


鷹擊-18反艦導彈在2013年定型,目前主要裝備給052D、055驅逐艦上,由通用垂髮系統發射。並且有潛射型號可以由新型常規潛艇和核潛艇發射,美國估計該導彈最大射程可以達到530公里。

但最完美只是個相對概念,目前在研,未來配備給055驅逐艦的鷹擊-21將是更加完美的革命性反艦武器。他結合彈道反艦導彈與超高速滑翔彈頭於一身,採用“錢學森彈道”的助推-滑翔彈道模式,最大射程超過1000公里,最高速度超過10倍音速,將是未來顛覆性反艦導彈。


五嶽掩赤城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鷹擊18的出現,確實大大提高了我軍反艦導彈的水平,但無需過於誇大。

其實,嚴格意義上說,鷹擊18性能是不錯的,但也就是世界先進水平而已,不算世界頂尖水平。

為什麼鷹擊18的出現有很大的意義?

說通俗點是因為之前的導彈太弱。

我國第一代空射反艦導彈,是鷹擊6反艦導彈。

這是50年代蘇聯冥河反艦導彈的改造版本,用於空射。

這種導彈早在70年代就已經過時,在80年代基本不能對西方先進戰艦構成威脅。

1990年代中期,鷹擊6被鷹擊8全面淘汰。

第二代空射反艦導彈,就是鷹擊8。

鷹擊8的性能和著名的法國飛魚導彈很接近,至於有沒有得到法國技術支持,目前還有很多種說法。

鷹擊8的性能比鷹擊6要強大太多,掠海飛行的飛魚曾經重創了馬島的英軍。

但這種就是80年代的事情了。

鷹擊8屬於輕小型亞音速超低空掠海飛行,戰鬥部的威力比較小,難以對付重型軍艦,比如航母。

同時,在80年代馬島海戰中,掠海飛行的導彈是無法偵察到的,今天則完全不同。

在航母戰鬥群的作戰防禦網下,全程亞音速飛行,突破戰艦防空系統的攔截概率較低。

同時,它的射程很低,早期型號只有40公里,也就是軍艦雷達的探測距離。

射程如此近,對於發射導彈載體是很危險的。

第三代則是鷹擊62反艦導彈,這是融合鷹擊6和長劍10巡航導彈的產物。

它彌補了鷹擊8的一些弱點,比如戰鬥部增加了一倍,達到450公里,射程增加到300公里。

可以說鷹擊62比鷹擊8要強大的多,然而仍然有很多缺陷。

其一,它仍然是亞音速導彈,突防能力還是有限的。

另外,早期的鷹擊62受技術限制,精度不高。

第四代鷹擊12

在同時代,隨著中俄關系好轉,我們利用俄羅斯技術研發了一些導彈。

鷹擊12就是利用俄羅斯的3M-80“白蛉”導彈的主要技術,以及Kh-31A空對艦超音速反艦導彈。

這是一種全程超音速低空飛行的導彈,曾幾何時是航母殺手。他的平均飛行速度超過2倍音速,射程200公里內。

鷹擊12總體性能是比較先進的。

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單一的超音速導彈也難以有效對抗航母戰鬥群。

這主要是,如果採用高空飛行,超音速導彈的射程會很遠,可能超過300公里,但很容易被敵人的反導網發現和攔截。

如果採用低空飛行,那麼導彈射程就會大為減少,一般不會超過200公里。

同時,鷹擊12的彈頭只有200公斤,威力較弱。

第五代鷹擊18

鷹擊18就是新一代反艦導彈。

鷹擊18是趕上了目前世界先進導彈的潮流,也就是有超音速和亞音速導彈的優勢,但沒有他們的缺點。

鷹擊18在巡航時採用亞音速掠海飛行,儘量隱藏自己,同時可以保持增加航程。

在攻擊末端,也就是距離進入敵人艦載雷達探測距離,則採用3馬赫的超音速,以提高突破防禦網的能力。

鷹擊18的主要技術來自於俄羅斯的3M-54俱樂部導彈,我國早就購買了這種類型的導彈並且進行自產,技術上吃透當然沒問題。

俄羅斯自用的俱樂部射程有400公里,鷹擊18據說是500公里。

鷹擊18還能夠通過實施重力加速度為10G的蛇形轉彎和垂直機動,進行大空域複雜彈道突防。

但是,這絕對不是說鷹擊18就無敵了,依靠它就可以對付航母戰鬥群。

鷹擊18只能說是我國現有導彈中的頂尖作品。

大家注意,鷹擊18的射程高達500公里,而目前美國軍艦的反艦導彈主要射程都在200公里左右。這不是說美國人造不出超越射程的導彈,以前的戰斧海射版的射程就很驚人。

這主要是美國人認為超過200公里,導彈對於引導體系過於依賴。而戰爭中,想要保持這套體系比較困難,所以導彈射程過遠在全面作戰中的意義有限。

反正美國有大量艦載機,導彈是次要的。

道理也是相同。鷹擊18如此遠的射程,就必須高度依賴支撐體系。

然而,誰都知道,只要一開戰,美國第一時間會全力摧毀這個體系,F22、超遠程巡航導彈等等就是幹這個用的。

所以,鷹擊18如果失去了體系,也就無法作戰。

就具體的作戰來說,大家注意,鷹擊18是採用亞音速巡航的,速度大概是每小時900公里。誠然,這是最不容易被發現的突襲方式,但仍然要接受美軍反導網的考驗。

2018年,美軍就宣稱可以對付鷹擊18,方法就是強化標準6防空導彈和E2D的協同作戰體系。

通過E2D這種空中千里眼發現亞音速飛行的導彈,在它到40公里最後階段加速之前,標準6可以做出很多次攔截。

另外,鷹擊18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彈頭裝藥還不到200公斤,就算加上3馬赫的速度,也難以對抗重型軍艦。

所以,對於我軍的武器的大幅度進步要肯定,但沒有必要過於誇大。

其實,依靠單一武器想要對付美國航母戰鬥群,無疑是天方夜譚。

即便鷹擊18向航母發射,也是作為各種攻擊手段中的一個而已。

至於有些媒體說鷹擊18是世界第一反艦導彈,這種絕對是高級黑。


薩沙


逸美軒居士曰:鷹擊18就完美啦?先不說530公里的射程在戰術上是否有意義,中國大陸生產052型艦對防禦這種導彈的辦法就多的是,對先進國家的艦船還有用?

稍有一點軍事常識的朋友都知道,現代制海權爭奪戰的交戰距離都在一千海里以上,對向警戒距離超過八百公里,沒有先進的戰場偵察手段,導彈往哪裡打都成問題!

退一萬步說,就算你能夠準確定位敵艦位置,敵艦還不移動,而且你還能夠突入到敵防禦圈內,在距敵艦500公里左右發射該型導彈,在這枚大如飛機的導彈長達50分鐘的亞音速巡航飛行過程中,不會被發現?

要知道對付這種亞音速巡航的導彈,飛機上的機炮都能輕易幹掉,更不要說用防空導彈去打啦。

聲明:根據廣大網民的意見,本人不歡迎毛粉、蛾粉、黑粉、噴子,發現直接拉黑。對不專業的評論恕不回覆。



逸美軒居士


鷹擊-18和鷹擊-12這兩款反艦導彈是人民海軍當前的主力型號,是我國走向遠洋的核心對海打擊裝備。鷹擊-18反艦導彈之所以被冠以明星產品,那不是吹不出來的,是用技戰術性能指標對比出來的。當然也沒有達到一些人口中所吹噓的頂尖水平,還是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的。

先來講講鷹擊-18的基礎技戰術指標。鷹擊-18是解放軍現役反艦導彈中射程中最遠的型號,採用的是類似於俄製俱樂部反艦導彈的亞超結合突防模式,但絕對不是簡單的複製產品。鷹擊-18的飛行彈道早期採用我國反艦導彈慣用的超低空掠海飛行模式,儘可能在雷達的探測盲區中飛行,從而節省燃料,拓展更大的射程。

當導彈飛行接近彈載末端導引頭探測範圍後,鷹擊-18反艦導彈發動機點火,在短時間內將導彈的速度提升至3馬赫左右,導彈末制導發現目標後,導彈以幾倍音速的末端飛行速度攻擊敵方艦艇。通過末端超音速提升導彈的突防概率,同時將超音速所帶來的的動能附加到戰鬥部上,命中一枚可使一艘7000噸的大型水面艦艇喪失戰鬥力。

根據網絡數據顯示,鷹擊-18的最大射程達到了500公里以上,也有600公里的表述,目前官方還沒有解密尚不得而知真假。該型導彈延續了我國反艦導彈發展的大載荷、遠射程的設計理念,預計戰鬥部裝藥量在300公斤左右,這也符合官方對該型導彈重型反艦導彈的定位。

最早官方披露鷹擊-18反艦導彈是以潛射的表述出現的,這符合部分人認為鷹擊-18和引進基洛級潛艇同步的俱樂部潛射導彈有一定淵源的說法,的確鷹擊-18最早是以潛艇潛射型號研發的。後續在平臺拓展中,鷹擊-18也拓展出我軍第一種垂直髮射的艦艦導彈型號,最早伴隨著052D型驅逐艦一同出現,在後續的055型萬噸大驅上也得到沿用。

在今年70週年大閱兵上,鷹擊-18艦射型號和鷹擊-18A潛射型號一同亮相,最終證實了此前網絡上有關鷹擊-18系列導彈的應用消息。

重點來了,鷹擊-18的另一大被忽略的技術特性就是一彈多型或多平臺拓展能力。目前已經發展出了艦射和潛射型號,參照俄羅斯使用反艦導彈改裝陸攻巡航導彈的案例,我們的鷹擊-18很有可能在後續的發展中拓展出艦載對陸攻擊型號,這在目前是海軍的一大空白。

很多人會問,為什麼不使用現成的陸基長劍系列導彈陸搬海呢,也有東海-10等型號在網絡上廣為流傳。其實很簡單的道理,從當前海軍使用的新一代模塊化導彈垂髮裝置尺寸來看,9米坑模式實現長劍上艦在技術上沒有太大問題。但是相比鷹擊-18系列導彈,本身就能兼容發射,只要進行相應的制導組件以及戰鬥部更換即可實現對陸打擊能力,在改裝上也更加便捷,也有利於減輕海軍的後勤負擔。

目前,長劍巡航導彈掌控在火箭軍的手中,想要上艦就要進行一系列的跨軍兵種運作,程序繁雜,設計改動工作量也相對要繁雜一些,尤其是長劍系列導彈除了射程優勢之外,其他的性能指標鷹擊-18也能達到。既然如此,鷹擊-18只要更換新型燃料,射程能進一步拓展,在對陸打擊中也足夠了,不一定非要說搞個和美國戰斧類似的型號。算好賬,才能持家。

鷹擊-18亞超結合反艦導彈不僅僅是導彈突防手段多樣,射程遠,突防概率高,它還有被忽略的毀傷威力大以及多平臺拓展潛力高的優勢。從長遠來看,鷹擊-18將是人民海軍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主力型號。對不對,且看後續,用時間來證實。


鷹鴿分析


首先,鷹擊-18導彈是我國最新研製的反艦導彈,在海軍中最著名就是鷹擊-12超音速反艦導彈。但是,鷹擊-18導彈可謂是不同凡響,畢竟作為我國新晉反艦武器,鷹擊-18導彈赫赫威名早已經超過鷹擊-12超音速反艦導彈,而且更加神秘,從中看出鷹擊-18導彈絕對是重量級的海軍武器裝備。

鷹擊-18導彈一直很少露面,曾經央視這樣報道水下發射、亞超結合等模式,可謂走上獨闢蹊徑的道路。現在重點說下這款導彈性能。

鷹擊-18導彈採用不用於中俄兩國成就已久的鷹擊-83和鷹擊-62系列,俄羅斯3M80“日炙”等,鷹擊-18導彈射程超遠和體積也是不如前者,這在世界上反艦武器獨樹一幟,再加上射程超過600公里,末端機動,亞超結合等,可謂是這款武器達到世界一流水準,很可能是我國針對美國航空母艦戰鬥群打造的反艦武器。雖然在外形藉助俄羅斯3M54E的整體氣動佈局和外觀,獨創的亞音速與超音速相結合的模式也是令這款武器可怕之處。

鷹擊-18導彈採用兩級結構的末端分離能力,但在40公里捕捉到目標只是,可進行最後的超音速掠海攻擊段,完成打擊目標能力,再加上360°全向攻擊能力,因此,鷹擊-18導彈綜合性能十分強悍,而且鷹擊-18反艦導彈具備出色的反隱形能力,再加上降低雷達反射截面積對反艦導彈探測,不出手可以,出手比命中。

現在,我國潛艇和052D型驅逐艦、055型驅逐艦都可裝備鷹擊-18艦載垂直髮射版本,這就賦予鷹擊-18導彈很好的通用型的原則,未來也很可能衍生出海軍型等,而如果國產艦載、潛射和海軍型都裝備的話,絕對是名副其實的反艦利器。

隨著,鷹擊-18導彈研製成功,我國在面對美國航空母艦更加底氣十足,畢竟這也是我國海軍型潛射版鷹擊-18將成為“航母殺手”,依靠突防能力,可成功突破美國“宙斯盾”系統的防禦。

最重要就是我國潛艇和055型驅逐艦、052D型驅逐艦都可攜帶多枚鷹擊-18導彈,可在短時間內發射出數十枚的鷹擊-18導彈,任何國家的海軍都不可能攔截,這也是對世界其他國家海軍防禦的挑戰。


沐風談兵論道


鷹擊-18並非全程達到3馬赫速度,而是它擁有獨特的攻擊方式,一枚命中就能重創“宙斯盾”。鷹擊-18經艦載垂直髮射系統後,它尾部的燃氣舵可以快速轉向,固體助推器則會被拋出。鷹擊-18的渦噴發動機開始工作,並能以0.8馬赫飛行180公里,燃料耗盡後,渦噴發動機被拋出。此時,鷹擊-18由固體火箭發動機推動,速度能達到2.5~3馬赫,航程約40公里。鷹擊-18的巨大動能可以增加攻擊威力,而且這對於防守一方來說攔截非常困難,因此鷹擊-18可以說是水面艦艇的“天敵”。

有媒體分析,鷹擊-18可以藉助重力加速度達到10G的轉彎機動,用來躲閃對方的防空火炮,這也是針對“宙斯盾”級防空系統的一大絕招。這也讓美國和日本高度依賴“宙斯盾”的防禦能力化為泡影。一枚鷹擊-18就能達到3馬赫的攻擊速度和0.3噸的高爆炸藥,這足以讓“宙斯盾”級戰艦喪失作戰能力。此外,鷹擊-18還具有反輻射能力,即使在敵艦50米處爆炸,也能摧毀敵方艦艇六成電子系統。

鷹擊-18採用中繼慣性+末端主動雷達制導方式,而且還能利用數據鏈對導彈進行彈道修正,可以改變彈道或攻擊目標讓鷹擊-18的威力倍增。而且再加持“北斗”二期工程,這也我國擁有獨立自主的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光纖慣導和高精度的激光慣導,都增加了鷹擊-18的攻擊能力。

最後鷹擊-18還是多面手,不僅可以艦載和機載發射,還能進行潛射。蘇-30MKK、殲-15、轟-6G/K等都可以發射鷹擊-18。鷹擊-18作為重型反艦導彈,成為我海軍大型艦艇的一把“利劍”,能夠很好剋制敵方“宙斯盾”級艦艇的威脅。


航空之家


我只知道,40年前,前蘇聯的ss-n-19“花崗岩”反艦導彈的性能就比,鷹擊-18強了。同樣超音速,最高衝刺速度2.5馬赫,高空射程500公里,戰鬥部載彈重量是鷹擊-18的約3倍,彈體方面花崗岩10米長,鷹擊-18也是8米以上……也就是說人家的發動機比鷹擊-18的效率要高得多的多+導彈殺傷力也大得多(雖然工作原理不大一樣)……

而鷹擊-18,是2004年,我國購置俄出口型636潛艇時一併買入的ss-n-27“俱樂部”型專供出口的3m-54導彈,然後拆解分析仿製並做了少許改進。但是製造工藝水平與品質趕超俄本國國防的ss-n-27原裝貨??國產仿製綜合品控的性能後你說它強不強呢?沒有什麼值得“世界第一/最完美的……”的?說來說去還是舶來品……

但話又說回來,有,總比沒有好,而不是性能有多好,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個見啊!



陸家梧桐棲小鳳


鷹擊-18,是海軍龐大的反艦導彈庫中,比較拿得出手的新型反艦導彈,就目前來看,即便在全球範圍內,其作戰性能也是出類拔萃的。

此彈不同於西方亞聲速的反艦導彈,基本上都是水面艦艇甲板傾斜式發射,必須要佔據寶貴的艦體甲板空間,而且對戰艦的隱形性能影響極大。

鷹擊-18,採取了垂直髮射模式,全都納入甲板下部空間,因此,隱形性能極佳,不佔據甲板以上的空間,這個進步是非常大的,可以說就其發射模式,就已經領先西方水面艦艇了。


最重要的進步是鷹擊-18採用了亞超結合的飛行模式,在巡邏階段屬於亞聲速飛行,由於尾焰噴射少,提高了反艦導彈的隱蔽性。

因為超聲速反艦導彈,儘管飛行速度快,突防能力強,但由於尾焰特徵非常明顯,極易被對方雷達探測和鎖定,從而引導防空導彈予以攔截。

鷹擊-18反艦導彈,巧妙地在最初和中繼階段運用亞聲速模式飛行,只是在距離目標40-50公里處,導彈突然提速至數倍超聲速進行突防攻擊。

此時,鷹擊-18反艦導彈被對方雷達探測並鎖定,但留給對方攔截的時間窗口期已經非常短了,所以對於末端高速突破的鷹擊-18反艦導彈,對方的防空導彈和近防炮系統就難以攔截了。

即便對方攔截並打爆了鷹擊-18反艦導彈,由於距離近對水面艦艇也具備一定的殺傷力。

鷹擊-18反艦導彈射程約500公里左右,一般軍迷眼中以為反艦導彈射程越遠越好,其實這是個誤解,反艦導彈並非射程越遠越好,因為反艦導彈打擊水面艦艇,始終存在一個制導問題。

500公里的射程,發射反艦導彈的水面艦艇就是睜眼瞎,雷達不可能探測那麼遠,這時候就需要中繼制導,一般是艦載直升機、無人機、預警機等。


如果對方有從航母起飛的預警機,在遠距離探測到亞聲速飛行的鷹擊-18反艦導彈,引導艦載機用空空導彈予以攔截,直接打掉給鷹擊-18擔任中繼制導的艦載直升機等,或引導前出擔任警戒任務的水面艦艇用遠程防空導彈予以攔截,此時的鷹擊-18反艦導彈就危險了。

綜上,鷹擊-18反艦導彈,就其射程、末端高速突防能力,確實是反艦導彈中的高手,但至於是否如媒體所說的那麼完美,事實上缺乏實戰來證明自身的價值。


任何艦載武器裝備,都需要經過一定的實戰,才能證明自身價值,否則被吹噓得神乎其神,都是沒有用的。

如同殲某型戰機,3000-4000萬美元的價值並不貴,其性能被軍迷吹得非常厲害,但始終外銷受阻,一架都賣不出去。

原因非常簡單,一架單發戰機,使用起來風險太高,海軍航空兵僅裝備一個飛行團就不敢繼續裝備了,在起飛和降落階段,被飛鳥所撞損失了三架,雙發動機的戰機,就不會掉下來了。


國平軍史


第一,丫J18是世界目前現役中最先進的反艦導彈

第二,誰說它不是最先進的,可以舉例說最先進的現役反艦導彈是哪款

第三,美軍在研射程在1千公里的反艦彈,我們也在研製千公里級別反艦彈


王朝W


鷹擊18是我國在國慶70週年閱兵式上首次展現的一款導彈,也是我國目前最先進的反艦導彈之一!

作為導彈家族的明星,曾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受到了國內外軍事專家極高的評價。據說國內專家過去還沒有對本國的軍用產品作出如此高的評價。俄羅斯軍事專家西夫科夫說:“YJ18導彈的亮相,它刷新了我們對中國反艦導彈的認知,而這種認知是顛覆性的。”YJ18具有反艦導彈和巡航導彈這兩種不同導彈的特點,超音速、超低空,突防能力超強!與俄羅斯的匕首反艦導彈如出一轍。比美國的更先進!YJ18有艦射型、空射型、潛射型三種。

有了YJ18,我們的國防更是底氣十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