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都挺好》到《安家》、国产剧里的恶毒妈妈,我真的看够了

关注 ,遇见百态人生!

这头,《安家》的房似锦还没摆脱那个吸血鬼的妈,

那头,《完美关系》的女二马邦妮又来了个惨兮兮的原生家庭。

从《都挺好》到《安家》、国产剧里的恶毒妈妈,我真的看够了


从《欢乐颂》里的樊胜美,到《都挺好》里的苏明玉,再到如今的房似锦、马邦妮,这几年的国产剧,几乎每个职场女性的背后,都有一个重男轻女的原生家庭。

从《都挺好》到《安家》、国产剧里的恶毒妈妈,我真的看够了


樊胜美爱慕虚荣,每天掏空心思去“掐尖”,是原生家庭带来的不安感;

房似锦咄咄逼人唯利是图,不顾道义抢同事的单,还是原生家庭形成的性格缺陷。

从人物背景设定,到制造戏剧矛盾,原生家庭似乎成了当下编剧最爱用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

从《都挺好》到《安家》、国产剧里的恶毒妈妈,我真的看够了

还有人总结出其中的套路:重男轻女、拖油瓶弟弟、亲情压榨。国产都市剧中,职场女性为何总逃不开一个奇葩的妈?

从《都挺好》到《安家》、国产剧里的恶毒妈妈,我真的看够了


樊胜美式职场女性


2016年,改编自阿耐同名小说的电视剧《欢乐颂》热播,不仅捧红了欢乐颂“五美”,也带火了诸多社会话题。其中,蒋欣饰演的樊胜美在网上引起热议,讨论最多的便是她的原生家庭。


樊胜美出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母亲偏袒哥哥,家人对她更是无休止地索取。樊胜美从上班起的每一笔钱都寄回了家里,哥哥结婚的房子首付、贷款,甚至生孩子的钱都是她出的。哥哥闯了祸,也是由她来收拾烂摊子。

从《都挺好》到《安家》、国产剧里的恶毒妈妈,我真的看够了

樊胜美给国产都市剧开辟了一类新的职场女性。以往职场女性大多面临着事业和爱情的抉择,在她们的职场和人生道路中,男性往往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霸道总裁和玛丽苏的故事以各种形式上演。而樊胜美类型的职场女性不再是“傻白甜”,她们人前是女强人,人后是在一地鸡毛的家庭中挣扎的可怜姑娘。

从《都挺好》到《安家》、国产剧里的恶毒妈妈,我真的看够了

最近的热播剧《安家》和《完美关系》中,房似锦和马邦尼也属于这一类型。她们都生长在贫寒的重男轻女家庭,父母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弟弟,身为女儿的她们只能早早独立。


马邦尼靠自己打工赚学费,成为培训机构的金牌老师。房似锦边打工边旁听,成为金牌房产中介。但她们独立后仍逃不开原生家庭的阴影,母亲一再对她们进行亲情绑架,向她们索要钱财。

从《都挺好》到《安家》、国产剧里的恶毒妈妈,我真的看够了

 

丑化妈妈?


对于这种剧情,大家看法不一。有网友认为,编剧总写类似的人设,已经有些审美疲劳。也有人认为,虽然看着很气人,但这确实是生活中会发生的事情,编剧只是把现实扩大,有了愤怒才会有反思与警醒。


生活中类似的社会新闻确有不少。如福建莆田一男子将刚出生的女儿卖给尼姑、山西11个姐姐凑32万给最小的弟弟办婚礼、女孩认为奶奶“重男轻女”轻生……


此外,还有人质疑,类似“樊胜美妈妈”角色的集中爆发,是戴着有色眼镜。“重男轻女的人很多,为什么影视剧中只有妈妈?”


在《欢乐颂》中,樊胜美妈妈一直充当着“打头阵”的角色,坏事都是由她做。在《完美关系》中,马邦尼的妈妈到上海后,一开口就要10万块钱,为的是给儿子交培训费。

从《都挺好》到《安家》、国产剧里的恶毒妈妈,我真的看够了


在《安家》中,房似锦的母亲是个见识短浅的泼妇,几次三番阻止女儿上学,还撕碎女儿的大学通知书。房似锦在大城市工作后,母亲又编出各种名目向她要钱,不给就到公司和家里去闹。在整个过程中,出口要钱的都是母亲,同样受益的父亲、弟弟却一直保持沉默。

从《都挺好》到《安家》、国产剧里的恶毒妈妈,我真的看够了


闹剧还是悲剧?


“被耗掉的女儿+被废掉的儿子”,有人总结,这是很多重男轻女家庭的共同特征。而在上述热播剧中,这些都集中表现在母亲的态度上。


电视剧播出后,这些母亲也承受了很多观众的怒火。有网友不解,为什么她们经历过重男轻女,还要苛待自己的女儿?


在很多人看来,樊胜美妈妈、房似锦妈妈是可恨的、愚昧的,但从另一个层面来说,这也是女性的悲剧。她们一直活在以男性主导的环境中,遵守着“男尊女卑”的观念,依附于男性而存在,从而丧失自我的追求。在生活中,母亲从女儿身上获得的价值小,使得她们逐渐偏向儿子。

从《都挺好》到《安家》、国产剧里的恶毒妈妈,我真的看够了


《都挺好》中,苏明玉的母亲就是重男轻女的牺牲品,她之所以嫁给苏大强,是为了能够把弟弟的农村户口转成城市户口,结婚后她一再拿钱补贴弟弟一家,原生家庭毁了她的一生。


电视剧中常常出现让人恨得牙痒痒的角色,但真实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符号化的善恶对立。表现女性的悲剧,其实不算是丑化形象,表现女性的闹剧才是。职场女性有很多的故事可讲,原生家庭是一种,但并不只有这一种。


剧中这几对母女之间的矛盾,本质上是独立自我和传统“男尊女卑”观念的抗衡。最近播出的《安家》中,房似锦在爷爷去世后,决定和家里断绝关系,引来很多叫好声。很多观众期待她能从“吸血大家庭”中脱身,但她真的能做到吗?这还未可知。

是的,原生家庭等于“吸血”这个现象近年很火。而这个任务,还基本落在了母亲身上。

从刘美兰→赵美兰→潘贵雨,看原生家庭母亲形象的进化之路。

人物形象更完善,更有血有肉?

抱歉,没有,反而呈现明显的退化趋势。

国产剧对原生家庭问题的关注,正在往一个危险的方向前进。

刘美兰,樊胜美她妈,典型的村妇。愁眉苦脸,畏畏缩缩,一张为这个家(的男人)操碎了心、奉献了大半生的风霜脸,一副对谁(包括樊胜美)都低三下四的身子骨。

儿子老大不成器,工作是女儿花钱买来的,房子是女儿出钱的,两老是女儿赡养的。

儿子闯祸了,家里出事了,做妈的全要女儿来扛。

女儿是万能的钞票、女儿是给儿子擦屁股的卫生纸。


从《都挺好》到《安家》、国产剧里的恶毒妈妈,我真的看够了


刘美兰的可恶没得洗,但在这个人物身上,角色层次和逻辑比较明确。

刘美兰“坏”的底色,是无知。

这是大多数穷苦地区原生家庭“作恶”的根因:

在他们有限的认知里,女性之于家庭就是一个奉献角色。

说着“一家人有难同当”,但男人是宝,出事了都是女人在补洞。

从《都挺好》到《安家》、国产剧里的恶毒妈妈,我真的看够了

在这种观念下,刘美兰不止压榨樊胜美,更是压榨了自己一辈子。

儿子闯祸,一伙人来家里闹事,冲在最前线的不是丈夫,也是刘美兰。应付讨钱的人、打电话让樊胜美汇钱、还要腾出手给孩子丈夫做饭。

她也隐约感受得到家里对樊胜美的压榨,所以和樊胜美说话时,姿态还是卑微有愧的。

虽然这种愧疚姿态并不能改变刘美兰行为的恶劣程度,但能解释樊胜美为什么这么多年都没和家里翻脸。

从《都挺好》到《安家》、国产剧里的恶毒妈妈,我真的看够了


刘美兰和樊胜美,都是被同一种无知压榨的可怜人。

再来看,赵美兰,苏明玉她妈。

赵美兰是医护人员,算是个知识分子。和刘美兰愚昧造成的无意识的“坏”,赵美兰对女儿的“坏”,含有一定有意识的恶意。

她对苏明玉的“坏”的成因更为复杂,除了重男轻女,还有更深一层。

赵美兰认为女儿的降生,毁了自己的人生。

不仅让她不能摆脱苏大强,也错过了去上海发展的机遇,更让苏家从此一落千丈。苏明玉,是典型的“不被期待的孩子”

而潘贵雨一角,基本已经失去“母亲”这一身份的特征。

不提设定,单看剧情,你会以为这完全就是一个来碰瓷的民工。房似锦没钱,跑到她家门口和公司吃瓜子打铺盖,给她难堪。

从《都挺好》到《安家》、国产剧里的恶毒妈妈,我真的看够了

上一秒刚怼完房似锦,下一秒无缝衔接转头给儿子嘘寒问暖。

这情绪跳跃得,不像个真人。

像个故意激怒观众的工具人。

从《都挺好》到《安家》、国产剧里的恶毒妈妈,我真的看够了

这是把所有恶意和算计都明明白白写在脸上。

可悲的是,原生家庭的母亲们,正在和“恶婆婆”一样,成为一种国产剧里的新脸谱。

国产剧对原生家庭这一问题的思考,停在了一个最不该停的环节——

归罪环节。

寻找“罪人”,发泄情绪。

前几年,心理学家武志红第一次把“原生家庭”这一概念引入国内。

它警惕了我们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视。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代际矛盾。

一时间,无数成年人积压多年的心理压抑登时找到发泄的源头:爸妈。甚至出现了“父母皆祸害”这样的极端言论。

物极必反。

甚嚣尘上的“原生家庭”,很快被扣上了伪科学的嫌疑。

原生家庭一词,一度从年轻一代的宠儿,变成了谁提谁不好的敏感词。

对“原生家庭”一词的唾弃,在浪潮工作室那篇颇具争议的,《原生家庭理论都是胡说八道》的热文中,达到了高潮。

从《都挺好》到《安家》、国产剧里的恶毒妈妈,我真的看够了


但很快,该文也受到了一些心理学从业者的质疑,认为其数据不专业、文章套路化、观点矫枉过正。

随后,心理学大V李松蔚也对“原生家庭”一词,丢了“三个炸弹”。

从《都挺好》到《安家》、国产剧里的恶毒妈妈,我真的看够了


从《都挺好》到《安家》、国产剧里的恶毒妈妈,我真的看够了


从《都挺好》到《安家》、国产剧里的恶毒妈妈,我真的看够了


也有人认为李松蔚的“三个炸弹”过度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但自此,舆论对“原生家庭”这词,却有了比较理性的平常心。

大家逐渐意识到,原生家庭这一问题重点,不是讨论它到底是“狗屁理论”,还是“一生的烙印”。

而是它对塑造一个健康人格的工具性意义。

知晓了个人人格缺陷的根因。

已被影响的,有自我克服的理论手段。

未被影响的,重视家庭教育,不再让悲剧重演。

其实大家都懂,无数案例显示,原生家庭对个人人格的重大影响,绝对存在。

正如武志红所说:家庭是整个世界、整个社会的浓缩,而个人是整个家庭的浓缩,谈论原生家庭是非常重要的。

“原生家庭”一度招致反噬的原因是什么?

是它被作为代际仇恨、和社会巨婴们推诿自我责任的工具,被大范围滥用。

而不是被正确运用,作为自我成长、教育下一代的理论手段。

国产剧塑造“恶毒母亲”的做法,恰恰正是撞到了这个枪口上。越骂越大声,越骂越难听。简单嘴臭,极致享受,就算了。

当原生家庭、抑郁症等精神层面的问题。成为了个人发泄仇恨,道德绑架他人,碰瓷他人的工具时。

也不怪,莫名其妙被碰瓷、被强拉来当悲情女主观众的人们不买单。


从网上的各种新闻和自述里,我们可以看到“原生家庭剥削女性”的更多面相和细节。

比如,父亲的“诈尸式”教育,对于这种剥削式家庭关系的助力。

比起赤裸裸的恶意,更多女性面对的原生家庭的残忍,是不作为的冷漠。

尤其是,明明婚、孕是女孩子一生中,最需要人支持的人生阶段,娘家人却不参与不过问不负责。

以及“生而为女我很抱歉”的与生俱来的自卑心理。

和重男轻女观念中,家人无法给予女孩子性别认同,导致性别认知偏差。


从《都挺好》到《安家》、国产剧里的恶毒妈妈,我真的看够了


对原生家庭的探讨,应该有这种,经过思考的发现。大可不必再造出什么恶毒母亲的人物。别让原生家庭这一有科学参考性的理论,再次因为被滥用、被消费而打回冷宫。

别让社会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停在嘴臭喷脏的环节。

那只会增加真正原生家庭受害者们的发声成本。

让他们在下次发声时,受到更多质疑和抨击。

关注 ,遇见百态人生~

(部分素材源于网络,侵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