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远的“残山剩水”:偏居一隅的南宋社会风貌的真实写照

马远,南宋人。是南宋光宗,宁宗两朝画院待诏,首屈一指的画家。南宋的马氏家族,是当时赫赫有名的画家氏族。而马远便是南宋马氏家族的第四代。

自隋唐起,山水画出现,一直发展到北宋时,几乎都是采用“全景式”构图的方式来画山水。

马远的山水画一改前人的“全景式”构图,改为画“近景”,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多样表现形式。

全景式与近景式对比

马远的“残山剩水”:偏居一隅的南宋社会风貌的真实写照

左图为:《溪山行旅图》 / 右图为:《仙侣观瀑图》


全景式:《溪山行旅图》是北宋画家范宽的代表作。这幅画里,高山气势磅礴,感觉作者把整座山川放到人们眼前,让看到此画的人感受到自然的力量之美。

近景式:而马远的《仙侣观瀑图》,由近处的峰石松树,推进到中景的两人观瀑,再到远景的虚无山峦,让看者融入山水之中,体会自然的丰富与世间的广阔。

马远的近景式构图,把中国的山水画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那么为何人们要戏称马远的画为“残山剩水”呢?

其实,“残山剩水”是品评画作的人对当时南宋朝廷的讽刺。

诸公可叹善谋身,误国当时岂一秦? 不望夷吾出江左,新亭对泣亦无人!

陆游的这首诗,正是对当时南宋当权者抛弃半壁江山,贪图享乐的愤慨与不满。马远也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创作出“马一角”的独特画风,以此来呈现南宋偏居一隅的境况。

马远的“残山剩水”:偏居一隅的南宋社会风貌的真实写照

《月夜拨阮轴》马远


由于马远的近景式构图,大量留白,因此有一别名“马一角“。仿佛天地万物,弱水三千,马远只取这小小一景。把广阔天地化为留白。

《月夜拨阮轴》的画中,就采用了大量留白,近处只刻画一角。画中人物独坐,如痴如醉的弹奏阮琴,只有一只仙鹤为伴。远处层峦山脉,马远只用寥寥几笔带出,在无尽的留白中,一轮满月轻悬于空。

马远的画作以小见大,“一沙一世界,一树一菩提”,马远所画一角,便能呈现出广袤无际的天地。

或峭峰直上,而不见其顶; 或绝壁而下,而不见其角。 或近山参天,而远天则低; 或孤舟泛月,而一人独坐。 《格古要录》明代 曹昭著

曹昭在《格古要录》里概括了马远的山水风格。马远笔下的高山看不到顶峰,悬崖峭壁看不到山脚。近处的山几乎与天高,远处的山低,不刻画细节。或者单一刻画某个事物,四周留白,空间感十足。

马远的“残山剩水”:偏居一隅的南宋社会风貌的真实写照

《寒山子图》马远


马远的“残山剩水”,无论是只画一角,大量留白的构图方式,还是画山不不画全,四周皆空的绘画手法,都从侧面反映出马远当时,对南宋朝廷只想安稳求和,偏居一隅,无法收复北边失地的无奈心理。

除了构图和绘画手法,接下来聊一聊,为什么马远的画作,是对当时南宋生活风貌的真实写照。

南宋社会风貌的真实写照

如果要考察南宋的社会风貌,文字类的史料记载处处可寻。但是画作更像是“古代的老照片”,这些“老照片”可以让后人更加直观的看到,当时社会风貌的一角。

《华灯侍宴图》:皇权贵族生活

马远的“残山剩水”:偏居一隅的南宋社会风貌的真实写照

《华灯侍宴图》马远

马远的《华灯侍宴图》背景是为了庆祝上元佳节的皇宫宴会。第一眼看到这幅画作,不看名字,根本不知道这幅充满着寂寥的画作哪里有半分宴会的热闹。只看到一间孤零零的宇殿,被树木环绕,安安静静的坐落在那里。

毕嘉珍曾评论说这是在描绘当时贵族的生活,一场奢侈的赏梅宴。的确,仔细看画作上宫殿前方,一片梅林,梅花点点开放。侍女在莺歌燕舞。把视线移到宫殿内,大臣们似乎在向皇族恭贺着什么。

马远的“残山剩水”:偏居一隅的南宋社会风貌的真实写照

《华灯侍宴图》截取


也有相关研究者结合当时史实分析出,此次宴会是为了庆祝“嘉定和议”的成功。

自韩侂胄北伐失败后,作为当朝二把手的右丞相,同时兼职枢密使的史弥远与金议和归来,签订了宋朝史上最屈辱的合约

合约内容如下:

·宋金为“伯(金)侄(宋)之国”;

·宋输金岁币由银绢二十万两、

匹改为三十万两、匹,并另给金犒军 钱三百万贯;

·金归还新侵的土地给宋,双方维持原来的疆界;

·宋将韩侂胄等主持伐金之人的首级献给金。

从合约内容可以看出,南宋要自降辈份称金国为叔叔,每年上供给金国银钱无数,还要把自家人的头颅割下进献上去。唯一占优的也就是被金新夺的土地,归还给南宋。

结合这段史实,也就不难理解为何马远所画的《华灯侍宴图》如此寂寥。

他虽在宴会之中,却以一个局外人的角度来绘制这幅画作。当人人都蒙上双眼,沉浸在虚假的繁盛与和平时。马远,也许是这场上元佳节宴会中,唯一有勇气取下遮羞布,看明真相的清醒者。

《踏歌图》:百姓生活

马远的“残山剩水”:偏居一隅的南宋社会风貌的真实写照

《踏歌图》马远


“丰年人乐业,陇上踏歌行” 宋宁宗题字

提起宋宁宗这位皇帝,大家可能听都没有听过。他虽是皇帝,却是漫漫历史长河中的小透明。

宁宗不算是传统意义上的好皇帝。宁宗统治前期,朝政被韩侂胄把持,后期由史弥远与杨皇后所控制。面对北伐事宜,优柔寡断。

“帝谦仁恭俭,出于自然。蚤亲师孺,留意学问。在位三十余年,池台苑囿,无所增益,府库之财,未尝妄费。裤履虽敝,或加补濯,而爱民之念,始终弗替,一遇水旱,忧见颜色。”

《宋史全文》卷三十

从《宋史全文》中可以看出,宁宗也是一个,不铺设浪费,勤俭节约,爱民如子的好皇帝。在他继位期间,南宋的人口、户口数量都达到峰值。

于是,马远用画作记录下来,当时宁宗在位时,百姓丰收足乐的景象。

马远只刻画了几个姿态各异的百姓,他们站在田埂上,手舞足蹈的欢唱着。

马远的“残山剩水”:偏居一隅的南宋社会风貌的真实写照

《踏歌图》底部截图


踏歌活动,是古代南方乡间的古老民俗。

“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诗经·大序》

之所以叫踏歌活动,是因为单纯的唱歌,已经不能表达人们在丰收之年的喜悦之情。所以,不仅要高声欢唱,更要加上肢体语言,舞动起来。这幅动图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马远的“残山剩水”:偏居一隅的南宋社会风貌的真实写照

《踏歌图》人物动图


可见,马远把百姓们的富足喜乐,生动的刻画出来了。马远的画作为后人呈现出,当时南宋社会风貌的真实写照。

结语:《寒江独钓图》:南宋风雨飘摇的境遇

马远的《寒江独钓图》,是典型的“马一角”,近景构图的绘画方式。四周皆留白,唯有江中一人,独坐扁舟,微微佝偻着身子,等待鱼儿的上钩。马远画的这艘小船,微微倾斜,他在船的四周轻抚几笔,画中的江面便波动起来。


马远的“残山剩水”:偏居一隅的南宋社会风貌的真实写照

《寒江独钓图》马远


为什么说这幅画是南宋风雨飘摇的境遇呢?

初看《寒江独钓图》,似乎身心都放松下来,安静的与画中人物一起,等待鱼群的到来。

可是仔细分析这幅画作,舟已倾斜,不经要为船上之人担心,他会不会坠入寒冷的江中。水面貌似只起了些许涟漪,可是江水即将要淹过木舟,准备随时把小船卷入其中。

南宋就像是这一艘风雨飘摇的扁舟,内有佞臣争权,外有金国虎视眈眈。只是这驾舟之人,为何依旧沉迷于眼前的钓鱼之乐?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可以关注“小画读历史”。

后续我会为大家带来更多精彩画作与历史故事。

当然,可以留言给我,聊一聊你喜欢的历史与画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