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璉設下完美詭計,我軍上了當,導致6000人陣亡,3000人被俘

金門島位於廈門東北,離大陸最近處只有5海里,如同一隻張開雙翅的蝴蝶,孤懸於廈門島之東的海面上。金門島又分為大金門島和小金門島,大金門島為124平方公里,小金門島則只有15平方公里。

然而,開始於1949年10月24日午夜,結束於10月27日午夜的這場金門島作戰,卻成了解放軍歷史上永遠的傷痛。第三野戰軍第10兵團付出了陣亡6000人,被俘約3000人的慘痛代價,實屬歷史罕見的一次全軍覆沒。


胡璉設下完美詭計,我軍上了當,導致6000人陣亡,3000人被俘


當登島部隊在航行中,由於風向和水流的影響,建制序列即被打亂,當部隊午夜接近金門時,國民黨守軍便開始了強大的炮火攻擊,梯隊官兵冒著火海,奮勇抵近岸灘登陸,接近拂曉時分,國民黨軍飛機編隊來了,隨著一陣陣轟炸和掃射,船隻和人員傷亡慘重。

再次突進縱深後,又被敵軍重火力封鎖,根本無法靠近。登陸部隊在幾天幾夜的戰鬥中,已彈盡糧絕,難於支撐,一直戰鬥到犧牲,還有部分官兵被俘。突圍成功的官兵仍然堅持打游擊,但是在數次周旋中,被敵軍火力壓制下,多數被俘。

慘痛的失利前所未有,教訓也是深刻的,縱觀戰鬥始末,究其原因有以下3點。


胡璉設下完美詭計,我軍上了當,導致6000人陣亡,3000人被俘


過分依賴情報,未能掌握真實敵情

第10兵團在攻取廈門之後,看著眼面前距離特別近的金門島,產生了擴大戰果的想法,覺得近在咫尺,可以“順便”攻下。且在監聽敵軍電臺中,獲悉胡璉將率部趕往金門,出任金門防衛司令的情報,遂決定在援軍未到、立足未穩之際,搶先攻下金門。

但是,疏忽了一個戰爭常識,敵人也不是傻瓜,他們兵敗如山倒,肯定知道我軍已經掌握了相關電臺和密碼本,監聽是常態。且胡璉素有“狡如狐”之稱,他在快到達金門前,佯發了一個電報,表明自己的援軍尚在海上漂泊,故意讓我軍監聽。

戰爭中的情報戰就是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真假假毫無定數。這樣一來,就更加堅定了第10兵團的戰鬥決心,趁胡璉援軍尚未到達之際,登島搶攻。


胡璉設下完美詭計,我軍上了當,導致6000人陣亡,3000人被俘


求戰心切冒進,未能做足戰前準備

10月原本是颱風多發的季節,但是1949年10月24日卻無颱風,如此順風順水的天氣,不去搶攻,實在可惜了。本來在請示中,第三野戰軍副司令員粟裕專門批示了“三個不能打”,但是第10兵團卻堅持要攻。

有兵無船是個大問題,且在攻擊廈門時就出現過類似情況,且吃了一些虧。教訓沒有被吸取,還計劃採取所有船隻集中使用,一夜間連續運送2次的方案。這樣直接導致了第一批次和第二批次之間兵力銜接不上的不利事實。

果不其然,在第一批次登陸部隊成功登陸後,船隊卻沒能返航,後續批次兵力根本無法前去增援。就在第一批船艱難返航時,敵軍灘頭重炮轟擊,船隻和船工大部分被擊沉、擊傷;剩下的返航船隊,在海上又遭到了敵軍軍艦的火力攔截,真可謂險象環生,根本實現不了分批次有序返航,接增援兵力的作戰目的。

渡海登陸作戰最關鍵的是要有足夠的船隻,光有兵力是無用的,有兵無船,等於沒有戰鬥力。這一點恰恰被“順風順水”的天氣和假情報給無情忽視了。另外,隨著胡璉兵團的增援到位後,敵軍在金門島的守軍達6萬餘人,而我軍只派出了9000餘人的攻擊隊伍,且放下裝備武器不談,首先在兵力上就十分不成比例。


胡璉設下完美詭計,我軍上了當,導致6000人陣亡,3000人被俘


謀劃部署不當,未能指揮行動統一

如此重要的渡海登陸作戰任務,交給了軍長、政委均不在位的第28軍統一指揮。負責指揮的副軍長蕭鋒接到任務後,對兵力配置就提出了異議,承擔任務部隊分別來自於2個軍4個師,就算在陸地指揮戰鬥,相互的協同配合也存在一定的問題。

且臨戰前的相關準備不充分,兵力配置和船隻根本估計和準備不足,總感覺敵軍是殘餘部隊,不堪一擊。在28軍副軍長蕭鋒和部分師職領導提出意見時,仍然沒有得到上級的重視。

參戰部隊官兵有著向新中國獻禮的決心,戰鬥熱情高漲,執行命令也是非常堅決。隨即,遞交了作戰命令,結果兵團司令和作戰處並沒有詳細審閱這份報告,直接簽發,並指示決心不變。

就在部隊登船前,28軍指揮部再次猶豫,特別是考慮到船隊抵灘登陸後能否迅速返航問題,請示是否按照原計劃行動?結果一樣:決心不變。就這樣,第10兵團一次次失去了避免這場慘敗的機會。


胡璉設下完美詭計,我軍上了當,導致6000人陣亡,3000人被俘


幾天的戰鬥中,船隻熊熊燃燒,屍橫遍野,參戰官兵浴血奮戰中打完了最後一顆子彈,流盡了最後一滴血。突圍到島上密林作戰的官兵,不時地傳出槍聲和敵人周旋,在敵軍強大的火力下,猶如困獸之鬥,半年後才完全沉寂。第3野戰軍和第10兵團主要領導均請求處分,毛澤東表示:金門失利,不是處分的問題,而是要接受教訓的問題,這是解放戰爭以來第一次不應有的損失……

英雄千古,精神永存!金門島之戰的結局一直影響著中國當代史,這場嚴重失利,是解放戰爭史上一個永遠的痛。雖說“勝敗乃兵家常事”,但是其間的戰鬥思維和戰術戰法失當,教訓深刻,警醒著每一代中國軍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