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萬三是怎麼死的?

一春來


悟空問答,有問有答,且聽大獅來答題。

相傳江南富商沈萬三是元末明初的人,他的財富在當時可算是富可敵國,但也正是因為這些鉅額的財富給他惹來了禍端。

傳說沈萬三本是好意拿出自己的財富幫助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修建城牆、犒賞三軍,不曾想此舉反倒惹怒了朱元璋,被認為是亂民之舉,最終落得個財產充公、被髮配雲南並客死異鄉的下場。

這個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但事實上只不過是被杜撰出來的。歷史上真實的沈萬三實則是生於元代死於元代的,根本沒有和朱元璋產生過交集,更不可能被朱元璋發配到雲南去。

那麼,民間為何會廣為流傳沈萬三因富致禍的故事呢?

這其中的緣由有二。

其一是沈家確實遭遇到了因富致禍的滅頂之災,但實際的年代並非沈萬三在世的時候,而是其曾孫子輩兒的事兒了。當時沈萬三的曾孫沈德全受到了藍黨案的牽連,最終才被滿門抄斬,財產也被充公了。

這段歷史很可能在流傳的過程中出現了偏差,由於沈萬三太有名了,所以就把沈萬三曾孫身上發生的事兒安到了沈萬三的身上。

其二是朱元璋曾經與江南的富戶結下過樑子。原因就是當年朱元璋攻打蘇州城的時候這些江南的富戶支持佔據蘇州城的張士誠,導致朱元璋久攻不下,這才結下了樑子。

後來朱元璋攻下蘇州之後,就開始針對這些江南的富戶,先是強行將這些富戶從蘇州遷走,並加重賦稅,而後開國後像修建城牆這種花銀子的事兒,也都強制要求這些富戶出錢出力。不僅如此,朱元璋還抓住一切機會打壓和迫害這些江南富戶,像後來的什麼藍黨案、胡黨案等等都有這些江南的富戶牽涉其中,其中也不乏一些家族被流放到了雲南。

所以,從這個角度講,安在沈萬三身上的因富致禍的故事,實則是發生在這些江南富戶身上的故事。而這些故事之所以被按在了沈萬三身上,正是因為沈萬三是江南財富的代表。沈萬三是江南人盡皆知的一等一的大富豪,代表的就是江南的財富,最終江南富戶所經歷的種種迫害自然而然地就全都歸集到了沈萬三的頭上。


大獅


沈萬三從江南鉅富到家破人亡,都發生在明朝洪武年間。這就要從朱元璋攻蘇州城說起了。當時,張士誠所以能固守蘇州達八月之久,是因為得到蘇州富民在財力上的支持。作為富民之首的沈萬三,當然出力非凡了。城破之後,朱元璋對蘇州富民甚至老百姓恨之入骨,採取了一系列報復措施。沈萬三是個精明的商人,當然看到了形勢的嚴峻,只能大拍皇帝的馬屁以求得太平。先是朱元璋要建南京城,沈萬三就“助築都城三分之一”,即現今南京城牆的中華門到水西門一段;後來索性想趁熱打鐵,請求出資犒賞三軍,這一下拍到皇帝馬腳上。朱元璋大怒,“匹夫犒天下之軍,亂民也,宜誅之。”好得馬皇后還算清醒,覺得有點過分,勸道:“不祥之民,天將滅之。陛下何誅焉!”沈萬三才保住小命,發配雲南,最後客死他鄉。這是洪武六年的事。 俗語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沈萬三家族財產損失大半,當家人又發配雲南,但家族仍然人丁興旺,生活照樣過得瀟灑。就是因為太瀟灑了,引出了滅門之災。 事情發生在洪武末年,沈萬三的女婿顧學文,因和一個女子偷情,莫明其妙的牽扯到藍玉案中,致使沈家幾乎滿門抄斬。這件事在清嘉慶《同裡志》中有詳盡記載,情節的離奇曲折足可以拍一部《沈萬三後傳》。現簡述如下:洪武時,同裡鎮有陳某者,生有一子,是個弱智。這弱智兒娶妻梁氏,倒是個知書善吟的美貌女子。如此才貌雙全的女子,當然名揚四海。這時,周莊沈萬三的招贅女婿顧學文,聽說後就十分傾慕,常藉故僱船往來周莊同裡之間。船到同裡,就停泊於梁氏居室的窗下。一來二往,顧與梁氏幾次照面。顧慕梁之美色,梁羨顧之英俊,只是缺少機會了。顧學文就買通當地惡少,引誘梁夫弱智兒,出門飲酒賭博;又指使梁的鄰居——一個老嫗,帶了新奇的首飾送給梁氏,並用言語挑逗。梁氏本已對顧有好感,於是一拍即合。從此兩人頻頻書信來往。弱智兒懵然不知。其父因在外當差,難得回家,也被矇在鼓裡。只有陳某的兄長,也就是弱智兒的伯父,綽號陳縮頭的,隱約聽到一些風聲,但也苦於沒有證據。也是合該事發:梁氏疏於謹慎,竟把顧學文的書信裁開後捲成紙燃放在燈罩下。陳縮頭就買通梁氏身邊的僮兒,把紙燃偷出,補綴成幅後,寄給在外當差的陳某。陳某看後,明白真相;況且顧學文的信末都蓋有松月圖章,更是鐵證如山了。陳某尋思,僅憑這樣一封書信,告到官府,不見得會有什麼結果,弄不好反而敗壞了陳家的聲譽。這時正好藍玉大案案發。藍玉是開平王常遇春的妻弟,為朱元璋打天下立下汗馬功勞,封為涼國公。江山坐定,藍玉就恃功驕傲,廣蓄莊奴,欺凌百姓。朱元璋怕尾大不掉,狠狠地定了他個謀叛大罪。陳某正愁怎樣為傻兒子報仇,見此案發,牽連日廣,就趁機誣告顧學文與藍玉通謀。一牽涉藍玉案,就不再是什麼私情事,立時三刻變成要案。結果,不但顧學文,連同他的父親和兄弟被殺,連他的妻族,包括沈萬三的兒子沈旺在內的一大批人,都殺掉了。梁氏亦被其父逼令自縊。這件事從洪武二十六年起到洪武三十一年才平息。 從此,沈萬三家族徹底敗落了。這兩件事,一件發生在洪武初,一件發生在洪武末,看來都像是冤案。只是因為朱元璋要向蘇州富民報復,鉅富沈萬三,首當其衝了。


大餡餃子雜糧五穀煎餅


趣談答案:沈萬三壽終正寢,在雲南的一個小鄉鎮上死掉了。

沈萬三的傳說

關於沈萬三一共有兩個傳說,我們有理由相信像明朝的首富這樣的一個人物必然而然有了自己諸多的類似於風水這一類的玩意兒,反正古代的帝王、有影響力的人物都有,是真是假咱就不曉得了。

沈萬三的第一個傳說,他見到過長生不老的神仙。傳說沈萬三在年輕的時候四處漂泊,本身窮困的很,可是從窮困的沈萬三眨眼便成為了土豪,他經歷了很多常人沒有辦法經歷到的事情,其中之一便是見到了神仙,而且神仙給他指點一二。

沈萬三的第2個傳說是有一個聚寶盆,這個聚寶盆非常特殊,任何一個東西只要放進去一個就可以拿出兩個,放進去兩個就可以拿出四個,放進去四個就可以拿出十六個。

而沈萬三就是憑藉著這種絕活,眨眼之間成為了整個明朝的首富先生。

沈萬三有朱元璋的糾紛

在大明王朝剛剛建立的時候,朱元璋就聽說過沈萬三,只不過這個時候的聽說並沒有過多的糾紛,雙方之間屬於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狀態。

但是沈萬三有著自己的政治考量,畢竟他作為一個商人也想搞一把政治投機,怎樣能夠投機呢,幫助朱元璋修建一個大明王朝的京城就好了。

可是當沈萬三來到南京的時候,就發現早已經被別人提前下了手。目前來看沈萬三唯一能夠投資的就是修建明朝南京城的牆頭。

於是沈萬三花了重金幫助朱元璋修建了1/3的牆頭,修建完成之後朱元璋便開始開箱驗貨,突然發現沈萬三所修建的牆頭比自己士兵修建的牆頭還要好,一時之間朱元璋非常生氣。

緊隨其後便有了一段對話,這段對話是朱元璋和馬皇后講的。

朱元璋說:這樣的無知小民,現在無事獻殷勤,為的就是巴結我們,然後行不法的事情,我必須要殺掉他。

馬皇后聽到之後說:我們必須動用法律來處置一個人,而處置他主要看他有沒有觸犯法律,如果單純的來看他的表象像什麼,我們就去懲罰他,那麼要法律幹什麼呢?

儘管馬皇后這樣說,已經勸住了朱元璋,並且朱元璋保證不殺掉沈萬三。可是朱元璋對沈萬三的痛恨還是非常大的,於是直接把他流放到雲南的一個小鎮子上,並且讓他孤獨終老。

歡迎大家關注@趣談唐宋元明清 ,歷史研究者,優質歷史領域創作者,每日分享新鮮歷史冷知識,解決歷史趣問題,愛你們!

趣談唐宋元明清


沈萬三簡介及死因:傳說中的江南首富沈萬三,他富得讓朱元璋都垂涎,以至於招來殺身之禍,家破人亡。真是這樣的嗎?沈家為什麼會落得如此下場呢?真是因為太富有了嗎?

被民間拜為活財神的沈萬三

素有“中國第一水鄉”之稱的周莊,“鎮為澤國,四面環水”,河流從鎮中穿過,“咫尺往來,皆須舟楫”,充滿著詩情畫意。水鄉小橋旁邊,一位中年婦女呵斥掉下飯粒的孩子:“家裡阿有個沈萬三?”這句話很有意思,即家裡可沒有沈萬三這樣的鉅富,要懂得勤儉節約,不要大手大腳。在長江三角洲不少地方,談及沈萬三,普通老百姓都能說出個一二三來。 隨著周莊成為旅遊勝地,沈萬三故居——沈廳(據說是清朝乾隆年間整修過的)吸引了眾多參觀者,鎮上小店裡賣的“萬三蹄子”、“萬三餅”,也使遊客們在大飽眼福之餘增添了口福。沈萬三的故事更是不脛而走,流傳各地。

沈萬三確實值得我們去探究。從明代起,沈萬三幾乎就成了富翁的代名詞。嘉靖年間嚴嵩掌權,浙江嘉興縣一位丙辰進士花了兩萬三千兩銀子買得吏部考功司主事,惹得當時人稱之為“沈萬三官”。萬曆年間刊行的《金瓶梅詞話》裡,潘金蓮一再嚷嚷的一句話,令人印象深刻:“南京的沈萬三,北京的枯柳樹,人的名兒,樹的影兒。”此話的意思是說,任何事情都是客觀存在的,正像南京沈萬三有名氣,北京枯柳樹有影子,想要掩蓋也掩蓋不了。沈萬三真可說是名播大江南北,婦孺皆知。

在周莊,沈萬三已成為代代敬仰的財神;南京的中華門也留有沈萬三的記憶,古老的城牆裡承載著沈萬三有一個聚寶盆的故事;甚至在遙遠的雲南,也留有沈萬三活動的足跡。有關這位江南首富的種種傳聞,撲朔迷離,讓人琢磨至今。

沈萬三像

沈萬三的確是一個“富可敵國”的人物,究竟“富”到什麼程度?據《明史》記載,說沈萬三獎勵他的私塾教師:“每文成,酬白金以鎰計。”白金即白銀,一“鎰”即二十兩,僅一篇文章就付如此高的報酬,沈萬三的家底可見一斑。朱元璋實施築城計劃時,單造磚單位便涉及一部(工部)、三衛(駐軍衛所)、五省、二十八府、一百一十八個縣,另有三個鎮。而沈萬三一人便負責從洪武門到水西門十餘公里長的城牆,工程量佔整個工程的三分之一。明代孔邇的《雲焦館紀談》說,沈氏“有田數十頃,鑿渠引水以供酒需”,意思是沈家釀酒引水,都需用田數十頃,如此家產令人咋舌!


奧嘟比科技恩怡之母


沈萬三是元末明初有名的富商,聽說他有一個聚寶盆,他的錢都是從那裡面變出來的。因此他也是當時明朝的首富,富可敵國。最後被朱元璋都眼紅,流放至雲南。其實,沈萬三在被流放前也是做了很多工作,就為了保一家平安。但精於經商的他卻始終沒有猜到朱元璋的心思。1、沈萬三太得瑟。他知道自己樹大招風,擔心被朱元璋剷除,因此為朱元璋做了很多事情,比如說幫忙修城牆,捐款捐糧那就更多。當時他有一點做的太過!

有一次朱元璋要犒賞軍隊,沈萬三說錢他出。朱元璋說“我的軍隊有士兵百萬”,沈萬三說“我願意為每個士兵發一兩黃金!”

咱們試想一下,在古代一兩黃金能換來多少人的終生賣命,你沈萬三如果這麼幹了,你是皇帝還是我是皇帝?

2、朱元璋發家打天下的時候,沈萬三可是帶頭資助的是他的對手張士誠。雖然說很多商人在亂世會站錯隊,不過,也不能要求所有的勝者都有寬宏大量能容忍。

3、朱元璋本來就是窮人,雖然後來當了皇帝。他的“仇富思想”還是根深蒂固,更何況農業社會,士農工商,商人地位最低。誰通過經商變得有錢,所有人都覺得這人不靠譜,投機倒把。以上三條,讓朱元璋殺他的心都有了。不過好在沈萬三做了不少工作,也沒有犯什麼殺頭的罪,朱元璋只能是把他流放。


墨寧i


沈萬三簡介及死因:傳說中的江南首富沈萬三,他富得讓朱元璋都垂涎,以至於招來殺身之禍,家破人亡。真是這樣的嗎?沈家為什麼會落得如此下場呢?真是因為太富有了嗎?

被民間拜為活財神的沈萬三

素有“中國第一水鄉”之稱的周莊,“鎮為澤國,四面環水”,河流從鎮中穿過,“咫尺往來,皆須舟楫”,充滿著詩情畫意。水鄉小橋旁邊,一位中年婦女呵斥掉下飯粒的孩子:“家裡阿有個沈萬三?”這句話很有意思,即家裡可沒有沈萬三這樣的鉅富,要懂得勤儉節約,不要大手大腳。在長江三角洲不少地方,談及沈萬三,普通老百姓都能說出個一二三來。 隨著周莊成為旅遊勝地,沈萬三故居——沈廳(據說是清朝乾隆年間整修過的)吸引了眾多參觀者,鎮上小店裡賣的“萬三蹄子”、“萬三餅”,也使遊客們在大飽眼福之餘增添了口福。沈萬三的故事更是不脛而走,流傳各地。

沈萬三確實值得我們去探究。從明代起,沈萬三幾乎就成了富翁的代名詞。嘉靖年間嚴嵩掌權,浙江嘉興縣一位丙辰進士花了兩萬三千兩銀子買得吏部考功司主事,惹得當時人稱之為“沈萬三官”。萬曆年間刊行的《金瓶梅詞話》裡,潘金蓮一再嚷嚷的一句話,令人印象深刻:“南京的沈萬三,北京的枯柳樹,人的名兒,樹的影兒。”此話的意思是說,任何事情都是客觀存在的,正像南京沈萬三有名氣,北京枯柳樹有影子,想要掩蓋也掩蓋不了。沈萬三真可說是名播大江南北,婦孺皆知。

在周莊,沈萬三已成為代代敬仰的財神;南京的中華門也留有沈萬三的記憶,古老的城牆裡承載著沈萬三有一個聚寶盆的故事;甚至在遙遠的雲南,也留有沈萬三活動的足跡。有關這位江南首富的種種傳聞,撲朔迷離,讓人琢磨至今。

沈萬三像

沈萬三的確是一個“富可敵國”的人物,究竟“富”到什麼程度?據《明史》記載,說沈萬三獎勵他的私塾教師:“每文成,酬白金以鎰計。”白金即白銀,一“鎰”即二十兩,僅一篇文章就付如此高的報酬,沈萬三的家底可見一斑。朱元璋實施築城計劃時,單造磚單位便涉及一部(工部)、三衛(駐軍衛所)、五省、二十八府、一百一十八個縣,另有三個鎮。而沈萬三一人便負責從洪武門到水西門十餘公里長的城牆,工程量佔整個工程的三分之一。明代孔邇的《雲焦館紀談》說,沈氏“有田數十頃,鑿渠引水以供酒需”,意思是沈家釀酒引水,都需用田數十頃,如此家產令人咋舌。明人田藝蘅也在《留青日札》裡寫道:朱元璋準備犒賞三軍,沈萬三說要代其出犒銀。朱元璋有意刁難:朕有軍百萬,汝能遍及之乎?哪知沈萬三豪爽應答:願每軍犒金一兩!據此,今人或許能夠明白,沈萬三為何能號稱“江南首富”了。

沈萬三究竟是如何致富的,一直是個謎。最具傳奇色彩、也是流傳最廣泛的說法,當屬“聚寶盆”一說。說是沈萬三貧時,見一農夫攜蛙百餘,他便好心買來放生。哪知第二天,他看見眾蛙聚在一個瓦盆內沒有散去,於是將瓦盆帶回家,用來洗手。一次,他妻子洗手時不慎將一支銀釵掉在盆中,不料銀釵一變二、二變四,不一會兒已是滿滿一盆,沈萬三由是富甲天下,傳說南京中華門的古稱聚寶門的名稱也源出於此。也有稱沈萬三會“點金術”,能夠點物成金,因此黃金源源不斷。另外還有分財說,元代吳江一帶有一個名叫陸德源的富家,沈萬三為他管賬治財。後來陸看破紅塵,離家出遊,將萬貫家財拱手送給沈萬三,沈萬三由此一躍成為“江南富族”。此外,還有沈萬三由漁翁而得烏鴉石或馬蹄金等傳說,都非常神奇。



高培楓


關於沈萬三的身世,學術上有爭議。一種就是廣為流傳的被朱元璋流放雲南而死,一種說法則是他在元朝時期就已經過世。

朱元璋南京建都,擴建應天城時,由於戰事頻繁國庫虧空,沒有錢修城牆。沈萬三為討好他便答應負責修築聚寶門至水西門一段,及相關配套工程。他對工程十分上心,高價聘請一流的營造匠師,整天在工地上監工,最終比皇家負責修築的城牆提前三天完成。他這麼賣力本是為效忠,卻讓朱元璋很丟面子。

後來,明軍蕩平雲南,他又計劃拿出百萬兩黃金,代替皇帝犒賞三軍。這犯忌之舉終於讓對其早已心懷不滿的朱元璋龍顏大怒,將他籍沒家產,收押入監準備問斬。後來在馬皇后及鎮守雲南的沐英的幫助下才得以活命。沐英和沈萬三平時關係非常好,因此尋機向朱元璋請求讓沈萬三入滇,理由是幫助自己“為西路理財”。

沈萬三離開南京以後,此前追隨他的很多朋友從江浙一帶到雲南大理來看望他。他們發現走茶馬古道將江浙的絲綢、陶瓷和手工業品運往滇西北,乃至進藏,不失為一條求富的新路。雖然那兒天氣高寒,路途坎坷,充滿艱難困苦,卻很有開發的餘地。於是具有豐富經驗的沈萬三,發揮自己特長繼續經商,利用茶馬古道,將江南一帶的絲綢等特產運到雲南,甚至進入西藏和緬甸、印度……在茶馬古道重操舊業。

在西南邊陲,沈萬三度過了一生中最後的時光。1392年,他追隨張三丰到福泉山修道,後逝世於平越。1393年,沈萬三仙逝後被安葬在福泉山(貴州省福泉市福泉山下,現如今福泉山下仍有沈萬三墓)。明弘治11年(1498年)由沈萬三的五世孫沈延禮(又名沈安)率子沈博及女沈瓊蓮將沈萬三遺骨從福泉山遷葬江蘇周莊銀子浜,名水底墓。

當年被流放時,出於保護自己子孫的考慮,沈萬三將次子沈茂一脈隱藏在沐英的大軍中南下滇黔一帶。在沐英派出的陳、鄭等軍官的照顧下,沈家後人隱居在貴州屯堡。他們定下了一些祖訓:如始終居住在一個屯堡裡面;供奉財神即“沈萬三”;以藏著密碼的族譜排序;世代經商等等。屯堡有四大家族,其中第四個姓——張,很有可能是張士誠的後代。因為歷史記載,沈萬三和張士誠關係密切,並一直庇護著張氏後人。

沈萬三的這種安排被事實證明是對的,在他被流放以後,江南沈氏又兩次遭受沉重打擊,留守家園的長子沈旺一脈逐漸式微。他眷戀的周莊,只剩其弟沈貴(沈萬四)一支。而延續在貴州的次子沈茂這支,卻得以保全下來。直到今天,他們還保留著許多500多年前的習慣。


雜言彙編


沈萬三是正常死亡。

沈萬三在雲南邊陲度過了一生中最後的歲月,沈萬三於1392年追隨張三丰到福泉山修道,後逝於平越,1393年,沈萬三仙逝後安葬於福泉山(貴州省福泉市福泉山下,現如今福泉山下仍有沈萬三墓)。

明弘治11年(1498年)由其五世孫沈延禮(又名沈安)率子沈博及女沈瓊蓮將沈萬三遺骨從福泉山遷葬江蘇周莊銀子浜,名水底墓。民間傳說,銀子浜的盡頭有水一泓,下通泉源,旱歲不枯。水下有一個古墓,非常堅固,裡面埋葬著沈萬三的靈柩。


靈聞檔案


沈萬三屬於正常的老死。

沈萬三從家財萬貫到財破失所都是發生在洪武時期,就是朱元璋時代。

朱元璋稱帝之前在南方跟張士誠爭雄時,沈萬三給張士誠提供了巨大的錢財,後來張士誠兵敗,沈萬三轉順投靠朱元璋,並且耗資給朱元璋修了三分之一的南京城,可以用“富可敵國”來形容了。相當的有錢。

後來沈萬三為了討好朱元璋,要犒賞三軍,這一下子拍到了馬蹄子上,朱元璋一怒一下要殺他的頭,後來馬皇后勸諫下就把沈萬三發配到了雲南。

沈萬三晚年老死在雲南。

沈萬三財力雄厚,傳說他有一個聚寶盆,把一個小簪子放進去就能出來一個大簪子。放進一塊小銀子就能出來一個大塊銀子。

沈萬三如此有錢,有些地方還把他當做“財神爺”來供奉著,希望自己財源滾滾。


半城柳色月黃昏


元末明初有一個富可敵國的大富豪叫作沈萬三,因為他實在太有錢了,就有人說他實際上有一個聚寶盆,不管把啥放到盆裡都會變成珍寶。聚寶盆他沒有,可財富他真的有。他也是歷史上比較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之一,因為幾個朝代對他的記載都不一樣,讓人們不能確定他的死因。

沈萬三當初是江南首富也是全國首富,他活著的時候在各個地方都留下了足跡,特別是在他立業的地方,即江蘇周莊,是由沈萬三建造的一個古鎮,可見沈萬三的家底確實豐厚。太過富裕肯定會引起朝廷的關注,據說,當時沈萬三當初支持過張士誠的大周政權,後來張士誠還幫他樹碑立傳。後來沈萬三看情勢不對,趕緊轉而拍朱元璋的馬屁,正好朱元璋要建立南京城,就趕緊要求建南京都城所用費用的三分之一由他一個人來出,朱元璋當然就欣然就接受了。

但樹大招風,沈萬三那麼有錢,朱元璋怎麼看他都不順眼,於是找個理由把他處死了,然後把沈萬三的所有財產收為己有。但這只是一種說法,還有一種說法是朱元璋根本就沒有賜死沈萬三。據《明史·馬後傳》記載,當時沈萬三贊助都城的建築還不夠,要求自掏腰包拿錢犒賞軍隊,朱元璋這下急眼了,你一個平民,手都伸到軍隊來了,不行,處死!這時候馬皇后開口了:“法律是處死有罪的人,但他這樣的不是有罪之人,是不祥之人,應該流放。”朱元璋像:好,聽老婆的。於是把沈萬三流放到了雲南,讓他在那裡度過了餘生。

但在乾隆年間編纂的《吳江縣誌》裡卻說,沈萬三在張士誠佔領吳會的時候就死了。如果真是這樣,那麼朱元璋做皇帝登基的時候,沈萬三已經死了,那就自然不可能幫助朱元璋修建都城了。據說,沈萬三還有個兒子叫沈榮,根據沈榮的墓誌銘推斷,洪武九年時,沈萬三應該早就死了,這樣一看,沈萬三元末,根本就不認識朱元璋也是很有可能的。但後來又有人根據沈萬三的家室成員否定了沈榮是沈萬三的兒子,這樣一來,前面的推測也就不成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