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最后发现:路就是书!

余秋雨说:人类成熟文明的传承,主要是靠文字,文字的选择和汇集,就成了书籍。如果没有书籍,那么我们祖先再杰出的智慧,在动听的声音,也早已随风飘散,杳无踪迹。

《山河之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最后发现:路就是书!

中国最早发明纸和印刷术,书,具备了制作条件。中国的书籍一直是多灾多难的。朝廷焚书、战乱毁书、水火吞书、一本书留存下来,非常不易。两百年的寄存,可散之一朝,三千里的搜聚,可焚之于一夕。

知道天一阁,是作为一家4A景区,当时我还跟同事说门票这么便宜,印象中才30块钱,估计也怎么样,这是我对天一阁第一印象,直到看了余秋雨的《风雨天一阁》才知道它的故事,为自己以前的无知感到惭愧。

《山河之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最后发现:路就是书!

天一阁是现存的古代藏书楼中时间最长,中国第一,仅次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藏书楼,是世界第三,诞生于十六世纪初期。

创始人范钦,放在世界坐标,范钦出生那一年,达芬奇完成了蒙娜丽莎的油画。他是一个正直、负责、能干的官员,却有牵扯高层变动,被诬告、廷杖入狱。仕途坎坷,游遍大半个中国,最后在宁波告老还乡。在他一路风尘仆仆,奔波的时候,开始搜集书籍。官,认真做,朝廷事,小心翼翼对付,但是藏书,却是他最感兴趣的。

藏书家遇到最大麻烦是身后,范钦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把自己藏书行为变成不可动摇的家族遗传,这才是一段真正堪称悲壮的历史。范钦有两个儿子,临死之前,再三衡量,死后什么都可以分,唯独一楼藏书不能分,他决定让大儿子范大冲单独继承全部藏书,给小儿子万两白银。

《山河之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最后发现:路就是书!

范大冲得到一楼藏书,更是父亲毕生心血,江南最大书库,但不能变卖,不能开放,这是一个个沉重的义务。父亲花费万两白银保留他承担这项义务,也没有多余的钱财留给他,只能靠他苦苦支撑。儿孙,书,书,儿孙,家族传代,范式子孙开始了几百年的接力,藏书楼下几百年的家族继承,有无数的故事和纷争,他们制定了严格的处罚规则,不准登楼,不准看书,艰难的维持。

1673年,成为天一阁特别有光彩的一年,黄宗羲登上天一阁,翻阅了全部藏书,把其中为流通未广着编为书目,另撰《天一阁藏书记》留世。乾隆编撰《四库全书》,天一阁进呈珍贵古籍六百余种,天一阁一时大出起名。

《山河之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最后发现:路就是书!

到了近代,古老的藏书楼遭遇新的灾难,太平军攻占宁波小偷趁乱拆墙偷书。1914年,一个小偷潜入藏书楼,几乎把一半珍贵书籍都偷走了,一架架书橱空了,庆幸后来的商务印刷管的张元济听说天一阁的劫难,并知道有些书商把他卖到国外,立即拨款抢救。

战乱中,天一阁没有被焚毁,而后三十年代、五十年代,天一阁开始一次次修缮,为古老中文化,留下印记。

《山河之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最后发现:路就是书!

范钦给我们一个启示,一生都在忙碌的公务和事业,很可能不是对你对这个世界最主要的贡献,请密切注意你自己也觉得不务正业的却又很感兴趣的那些小事。

历史是山河铸造的,史诗也会变成文字存之于世,因为有书,让我们了解过去,了解真相、又足踏四方去发现真实。

2011年,当时古装剧盛行,看电视剧对隋唐历史的编写,有些荒诞,特别想通过书籍了解隋朝历史,买了一本《隋炀帝的真相》。

作者胡戟,曾任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唐史学会副会长。著作《武则天本传》《敦煌史话》等。这本书写于1989年,20年后的2011年再版。


《山河之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最后发现:路就是书!

全书分为31章,开篇序为,愿天下人还他个公道,最后附隋炀帝大事年表。从新贵之家、阿摩华诞,快乐皇子、萧妃于归,统帅平陈、总管扬州,兵出灵武、北却突厥、失宠夺嫡、入主东宫、仁寿宫变、炀帝登基、到开运河、社创科举、北巡突厥、招抚琉球、到御驾征辽、三征辽东、雁门遇险,瓦岗起义、李渊起兵、三下扬州、荒冢雷塘等等

作者从隋炀帝的历史活动的社会意义出发,考订史实,一一批驳对他的恶意毁谤与中伤,客观地考察与评价了隋炀帝的生平,功绩与过失,以期揭开这位伟大的暴君的真实面目

《山河之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最后发现:路就是书!

作者说:秦始皇做过的,他多半都做了,但是他没焚书坑儒,我们还可以说,隋炀帝做的,唐太宗也做了,但是唐太宗没有开运河。

评论历史,攻就是攻,过就是过,功不折罪,瑕不掩瑜,归根结底看他历史活动的社会意义,是进步,还是反动。

因为这本书,我到了一趟扬州,路就是书。我也走过一次余秋雨说的山河之书。

2018年,我到扬州旅游,特意去了隋炀帝在雷塘的陵墓,破旧的大门,门口只坐着一个看似工作人员,连工作服都没有,我反复跟她确认这是炀帝陵,以免走错。

《山河之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最后发现:路就是书!

进门就是一条道,上了石桥,下桥就到炀帝陵坟墓前,只有一块碑,后面鼓起一个大土包。右边门口一块大石头,上面写着“雷塘”。罗隐写的“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君王忍把平陈业,只博雷塘数亩田。”真的是雷塘半亩田。

出口旁边有个门口,开始以为是卫生间,走进去才发现是展览室,所谓展览室,只是房间四壁挂着一些宣传栏,上面记录了杨广的一生,宣传栏上面的刻字很多掉了下来,残缺不全,我站在残缺不全的宣传版上:

记录着:“隋炀帝杨广(569-618)”在位十四年。文帝时,经历了文帝执政的全过程,是文帝决策的参与者和最高执政人。执政时,更是文帝实现国家统一和巩固国家发展的忠诚继承者、发展者,并把隋朝推向了极盛。在中国历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炀帝创建了对后世影响很大的三省六部官制和科举考试。制定了更完善的《大业律》继续推行均田制,整理户籍,减免赋税,使得封建主义中央集权政治更加巩固并获得发展。完成建东都、开运河、筑长城、修驰道四大工程,和周围少数民族的关系更加和睦,并和日本等国互相贸易友好往来。社会经济和文化繁荣,国库积累丰富。隋炀帝执政后期,随着一次又一次的征伐辽东,加剧了社会矛盾,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统治阶级内部更加分化,纷纷起兵割据,南下扬州后的炀帝,治理国事无能为力,大兴土木,游玩娶乐,遂以万乘之躯,死于匹夫之手,承担着历史的所有功与过。”

这本书结尾写了一首总结:统一南北,西巡张掖,科举兴,西疆宁,大唐盛世的光彩中,隐约可见隋炀帝的背影。国破身死亡国天子,市井传说的荒淫皇帝,成王败寇的人们,总爱涂黑失败者的声名。但人写的历史有怎能永远的掩盖真相,大运河沟通南北,如金色的血脉滋润终生。洛阳城巍峨天下,在千百年的风雨中见证兴衰,承载文明,他们已经为伟大的暴君书写了最真实的墓志铭!

人一定要爱着什么,不管是爱旅行,爱走万里路,还是喜欢读书,文化的灵魂是一个人生命的根基,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