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戰鬥機現在已經發展到第五代,那麼直升機如何劃代的呢?

聯合防務


戰鬥機劃代,現在普遍採用五代分類,值得指出的是,這是專指噴氣式戰機的劃代,此前螺旋槳戰機不在其中。而直升機的構想出現得也很早,15世紀的達芬奇憑其一張構想圖,至今被認為是最早的設計圖,當然第一架飛起來的直升機是1939年9月14日,美國西科斯基發明製造的VS-300,這架直升機被公認為是直升機的鼻祖。

直升機劃代把1960年前的直升機都劃為第一代,其實如果細分那差別也非常大,但分那麼細沒必要,因為實用性剛剛開始,不能用的只能算試驗機,大致能用的就算第一代,特點是使用活塞發動機,機體用鋼管焊成或是鋁合金半硬殼結構,旋翼為木製,最大速度200公里/小時,典型代表是蘇聯的米-4,美國的貝爾47.

第二代直升機指60年代初到70年代中期,特徵是裝備了第一代渦軸發動機,採用金屬槳葉,金屬鉸接式槳轂,機體採用鋁合金半硬殼結構,最大速度提高到250公里/小時,我們比較熟悉的這一代機型有,米-8,我國直八的原型法國的“超黃蜂”直升機。

第三代直升機則是7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之前的直升機,機身和旋翼都開始採用複合材料,裝備第二代渦軸發動機,擁有較先進的飛控系統和雷達等設備,飛行速度提升到300公里/小時,UH-60“黑鷹”,AH-64“阿帕奇”,我國的直九都屬於這一代直升機。

第四代直升機也就是目前較先進的水平,裝備第三代渦軸發動機,大量使用複合材料,柔性槳轂,擁有先進飛控、導航、雷達等,但速度比第二代提升有限,300多公里的時速已經是傳統構型直升機的瓶頸。這一代的代表是美國的“科曼奇”,歐洲的NH-90,我國的直-10,直-20等。

正在發展的第五代直升機,將高速做為一個主要特徵,時速將達到600公里以上,也就是起碼是傳統構型直升機的兩倍,西科斯基的S-97“侵襲者”(Raider)就是其中一種,我國也已經展出了“短尾隼”高速直升機模型,直升機的又一個重大轉折點即將到來。L


聯合防務


第五代直升機正在發展中,特點是速度更快,尾漿推進,使用發動機性能更佳。當今國際直升機主流是第四代,如我們的直-20。自從2013年首飛,不少網友略略有點小著急,要明白直-20就是第四代直升機,不只一個20又問世,它的發展只說明一樣事,我們最大的一塊短板已補齊,就技術而言,是可以與直升機工業發達國家同類比肩的一款型號。10噸通用,我們期盼了多年,曾經進口少量的美製S-70“黑鷹”,以及大量的俄製米-17“河馬”等,今天的正式亮相,即說明,我們跨入了第四代直升機時代,的確可喜可賀。

第三代的努力

引進技術生產,其代表型號就是直-9。4噸級,屬於一種輕型直升機,成熟以後我軍多有裝備。現在的陸航和海航,即有大量列裝,成為主力。三代的特點,三大動部件先進,第三代的渦軸發動機,先進的球柔性漿榖,以及先進的傳動系統,速度快,可以達到300公里每小時,經濟省油,操縱性好,安全性高。國際上代表型號是“黑鷹”和米-17。我們通過直-9國產化,取得了較為明顯的進步,改造直-8,打造直-10和直-19,滿足了軍隊需求,現在質量和數量上有了根本性躍升。又與法國等合作,合作多款第三代民用直升機,如EC-120和EC-175等,不但面向國內,而且還可用於出口。

二代以下

我們最熟悉的軍用型號,就是引進法國“超黃蜂”技術生產的直-8。直-8,可以當作我們直升機工業的正式起步,正因為是起步階段,發展相當不輕鬆,缺人才缺資金缺乏實驗設施,總之什麼都缺。對直升機技術發展規律的認識,其中曲折,多有艱辛。當我們通過救災終得認清直升機的巨大價值以後,即開始著力發展,以後的路走得雖非容易,但可以說一順百順,越走越踏實,現在已經建立了相當的技術自信心。致於第一代,我們過去引進的蘇聯米-4就是代表,使用的活塞發動機,半硬殼式結構,那時還是國際上直升機開始階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