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供應改善帶動價格連續回落 預計今年CPI將呈“前高後低”之勢

豬肉供應改善帶動價格連續回落 預計今年CPI將呈“前高後低”之勢

湖北荊州1631名務工人員乘高鐵專列返崗 3月19日,兩趟高鐵專列從湖北荊州出發,“點對點”輸送1631人前往廣東企業返崗就業。13時20分許,搭乘551名務工人員的G4368專列從荊州火車站開出,這是今年春節後從湖北始發的第一列務工人員高鐵專列。列車當天晚上抵達廣州後,這些務工人員將分別回到廣州、中山、東莞上班。當天15時13分,從荊州發出的G4318次列車,搭載1080人開往深圳市和東莞市,“點對點”輸送務工人員返崗。

中國發展網北京19日電 今天下午,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彭紹宗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在當前和今後一段時間生豬產能穩步恢復的情況下,豬肉供應將得到改善,豬肉價格也會隨之回落。我國工農業產品供應比較充足,服務業發展迅速,物價保持平穩運行的基礎牢固,預計今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將呈現“前高後低”之勢,全年物價運行總體將保持在合理區間。

彭紹宗表示,我國2月份CPI同比上漲5.2%,而豬肉價格上漲拉動了其中3.2個百分點,佔比達到62%。顯而易見,較高的豬肉價格對CPI影響很大。豬肉是我國大多數居民最主要的肉食品,禽類是豬肉的替代品,它們的價格也相互關聯。所以,豬肉價格也是一個重要的民生價格,直接關係到老百姓生活。

據悉,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除了通過儲備投放調節外,還採取了一些有力的措施,多管齊下保障群眾生活,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增供”,主要是增加豬肉和其他畜禽產品的供應。2019年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多次投放了中央凍豬肉儲備,今年春節假期過後又連續6周投放,許多地方政府也密集進行了聯動投放,並加大產銷銜接與貨源組織力度,千方百計增加市場供應。同時,還鼓勵增加禽肉等替代品生產供應,增加肉類進口,多樣化滿足群眾肉食消費。

其二,是“兜底”,就是民生保障。按照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建立的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的聯動機制,2019年以來,各地認真執行聯動機制,累計向困難群眾發放價格臨時補貼160多億元。彭紹宗強調,“需要說明的是,這是在向困難群眾發放最低生活保障、失業保險金的基礎上,每月額外發放一項補貼,以緩解豬肉等物價上漲對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的影響。今年春節期間,一些地方增發了一次性補貼,疫情期間部分有條件的地方還適當提高了補貼標準。”

彭紹宗介紹,一個多月來,針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國家發展改革委加大豬肉市場調控力度,做好保供穩價工作,豬肉價格從比較高的水平連續出現回落。國家發展改革委所監測的36個大中城市超市、集貿市場,以精瘦肉這個品種為例,平均零售價格已降到每斤32.21元,比2月中旬的最高點34.63元下降了2塊多錢。“總的看,群眾日常豬肉消費有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有保障。”

發佈會上,對中國經濟導報記者關於加快恢復生豬生產供應的提問,國家發展改革委農經司副司長邱天朝回答說,國家發展改革委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積極支持生豬產業恢復。今年主要是做好4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支持擴大生豬生產。對2020年底前,新建、改擴建種豬場、規模養豬場(戶)和禁養區內規模養殖場(戶)異地重建等給予適當補助。這方面,去年已經下達中央預算內投資3億元,而今年將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投資計劃將於近期下達。

第二,持續推進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在此前支持畜牧大縣開展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的基礎上,從今年開始,把生豬存欄量10萬頭以上的縣區陸續納入支持範圍,降低企業的養殖成本。

第三,積極支持發展豬肉替代品生產。2019年,我國禽肉產量是2239萬噸,比上年增長245萬噸,增長幅度是12.3%,禽肉產量的增加,對保障肉類市場供應發揮了重要作用。今年以來,針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特別是各地關閉活禽交易市場的情況,國家發展改革委積極指導各地加強統籌協調、分類管理;同時,還積極配合人民銀行、財政部明確將生豬畜禽養殖及屠宰加工等企業納入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名單給予優惠貸款支持。近期,國家發展改革委對禽肉和水產品生產問題進行了研究,預計將很快會同農業農村部專門印發《促進禽肉水產品擴大生產保障供應的通知》,進一步明確相關支持政策和措施。

第四,加強現代種業和動物疫病防控體系建設。強化生豬、禽類等核心育種場建設,提升種業現代化水平,提高對非洲豬瘟、禽流感等動物疫病的監測預警、預防控制、應急處置等方面的能力。(來源:中國發展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