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奇葩的“中药材”

一味奇葩的“中药材”

神农氏


远古时期,百姓以采食野生瓜果,生吃动物蚌蛤为生,腥臊恶臭伤腹胃,经常有人受毒害得病死亡,寿命很短。炎帝神农氏为“宣药疗疾”,跋山涉水,尝遍百草,为民找寻治病解毒良药,他几乎嚼尝过所有植物,“一日遇七十毒”。神农在尝百草的过程中,识别了百草,发现了具有攻毒祛病、养生保健作用的中药。

中医中药博大精深,是中国人民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的升华,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药到底有多少种类,估计没有人能说得清,《中华本草》和《中药大辞典》,应该是记载中药最多的两本中药类全书,分别记载8980种和6008种。但种类应该还不全,因为自然界的几乎什么东西都可以入药,什么东西可以作为中药——只有你想不到。

在古代,没有中医中药这个名词,人们都是称之为“医”和“药”,比如鲁迅的文章《药》。中医中药是在西方医学传入中国之后,人们对我国传统医药学的称呼,是和西医西药相对而言的。

一味奇葩的“中药材”

上图为蚕砂,可以填枕头


一味奇葩的“中药材”

上图为伏龙肝(灶心土)


中药有很多奇特或者叫做“奇葩”的名字,入药部位也很特别,不懂中药的人打死也不会想到起了“这个名字”的中药原来是“这种东西”。比如颗粒或圆形动物的粪便一般叫“砂”,比如蚕砂(蚕)、夜明砂(蝙蝠)、望月砂(野兔),又如叫做“伏龙肝”的中药是农村地锅中的灶膛土(灶心土),叫做“百草霜”的中药就是锅底灰,叫做“人中白”的中药是尿垢等等,还有一种中药叫“人中黄”,大家可以自行百度一下,但是绝对不是你“想当然”的东西。古人还会把一些很少见的动物分泌物或者病理产物当做宝贝入药,如麝香、熊胆、牛黄、马宝、猴枣等。这些中药名字和入药部位虽然有些另类,但也是老祖宗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使用,会产生很好的疗效。

我们在潍坊中医院实习,带教老师是于士隐老师。于老师应该不是科班学校毕业,但是对中药有着很深的研究和造诣,特别是对中药材的鉴别,很有实践经验,不知道于老师现在是不是被认定为了“中国中医药传承人”。

一味奇葩的“中药材”

于士隐老师当年编写的小册子


于老师脾气随和,讲述中药材知识没有高深的理论,总是娓娓道来,通俗易懂。最有印象的是他给我们上的第一次课,讲述的是一味奇葩的“中药”。


一味奇葩的“中药材”

上图为牛黄(胆黄)


以前农村家家户户都会养牛,用来耕地拉耙打场,大家也都知道牛的身上会生长一种非常贵重的中药——“牛黄”,凡是牛身上生长的东西,对大家都有特殊的期待。有一天,一头下地耕地的黄牛在地头拉了一坨牛屎,牛屎没有什么奇怪的,谁家的牛不拉屎呢?大家知道牛是食草动物,牛粪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被干燥风化,甚至被大雨冲散。但有意思的是,过了几天,这头耕牛的主人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这坨牛粪在经过了高温暴晒和一场风雨之后,仍然保持着一坨牛粪的形状,完全没有被瓦解崩散的迹象。主人心里很是纳闷,想看看这坨牛粪到底会不会被分解,于是继续观察。这样一直过了半个月,牛粪还是没有太大的变化,颜色黑黑的,用手摸一摸有点弹性,掰一下也掰不开,嗅一下也没有特别的味道。主人联想到了牛黄,这会不会是自家的牛拉出来的宝贝呢?想到这里,主人非常兴奋,回家仔仔细细观察了自家的老黄牛,但也没看出有啥特殊的状况,牛的表现一切如常。

牛的主人带着这块宝贝去咨询很多有经验的人,大家都是一头雾水,辨别不出来到底是啥东西。于是就有人推荐了于士隐老师,于老师虽然经验丰富,但也是没有见过牛拉出来的“中药”,查阅了很多典籍资料,也没有记载。仔细观察,表面颜色灰黑,手摸有点弹性,鼻子闻一下没有异味,口尝一下也没有特殊味道,放在水中也不融化,于老师也是一筹莫展。最后用小刀切一下犹如塑料,再用火烧了一下,有浓浓的塑料味道,这才恍然大悟,分析可能是牛吃了塑料之类的东西,不能消化,然后又拉了出来,日晒不干,风雨不散,才造就了这一味奇葩的“中药”!牛的主人对于老师的分析也是无奈的认可,带着这坨毫无价值的“宝贝”悻悻的回了家。

一味奇葩的“中药材”

哈哈 ,这就是传说中的牛粪


这坨特殊的牛粪能不能入药,有没有什么功效,前人的典籍没有记载过,民间也没有这样的验方,只不过是牛偶然吃了塑料拉出的一种特殊的东西,虽然稀有,但没有价值。如果那位农民有收藏意识,我想可以当做一种稀罕的东西收藏,至于有没有人认可,那是另外一码事。

于老师讲的这个故事虽然是个个例,但也是教给了我们在学习中药的过程中,要善于用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进行研究和分析,积累中药鉴别的经验。

在县药品检验所工作的时候,县医药公司中药材经营部让我鉴定一样中药材,白色的颗粒状物质,放在了一个黑色方便袋里面,标签丢失了,不知道是什么中药了。我拿到一看是白色粉末样的东西,闻闻也没有啥气味,首先在脑海中搜索矿物质类中药材,如白矾、石膏粉、滑石粉等,但没有符合特征的。回到单位又查了很多资料,还是找不到头绪。用火一加热有股氨水的味道,就分析是不是硫酸铵之类的东西呢?遂拿到实验室进行检验,果然是硫酸铵。后来告知中药材经营部的负责人应该是硫酸铵之类的化肥,他恍然大悟的说:就是化肥,我拿来给小菜园里的蔬菜施肥的,放在了中药材的货架上,忘记了!

一味奇葩的“中药材”

上图为牛羊草结


还有一次,有人拿着从羊肚子里面取出来的一个圆形光滑的东西,也是以为发现了什么宝贝,拿着到药检所去鉴定。我之前也没有见过这东西,灰黑色的,看着质地结实,但是用手一掂很轻,仔细询问了来源之后,又查了很多资料,认为应该是“牛羊草结”,就是食草动物胃里面的“草结块”,也是一种中药,但是不常用,也不值钱。那时候没有互联网,查资料是很麻烦的。

现在虽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工作,但也不具体从事业务岗位,算是“不务正业”,给我几样中药材,我还能辨别出来吗?我也不知道。

潍坊中医院实习,于士隐老师讲的一味奇葩的“中药”,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多年之后一直难以相忘。虽然它不是一味珍贵的中药,但是给我们的启示确是珍贵的——积累经验,善于总结和分析,就会破解工作和生活中的难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