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礎學篆刻:我們為什麼要格外記住蔣仁?

中國篆刻史上,有兩個作品很少的大篆刻家很值得記住,我們在整個系列文章中都會提到,一位是蔣仁,一個是趙之謙。

趙之謙後面會詳說,他一生刻印不到400方,卻成了影響近代篆刻的最重要篆刻大師。

蔣仁的傳世作品更少,我們現在見的各種印譜,彙總之後,蔣仁的作品也不超過100方(他的傳世印譜《吉羅居士印譜》,只收錄了二十六方印,其他傳世印作多從他的書法繪畫作品中彙集)。但就是這樣一位作品寡少的印家,卻被後人列在浙派“西泠四家”、甚至後來“西泠八家”的第二家,僅次於浙派的開派宗師丁敬。

蔣仁並不是丁敬親傳弟子,他為什麼會有這樣重要的印壇地位,除了出生年份的原因外,仍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零基礎學篆刻:我們為什麼要格外記住蔣仁?

(“西泠八家”中蔣仁的位置)

先看其他印人對他的評價:

同為“西泠八家”之一的錢松對蔣仁印風的評價是“沉著”,所謂的“沉著”,指“不輕浮,不薄弱,不纖巧,樸實渾穆,端凝持重,是其要歸也。”(清袁三俊《篆刻十三略》)這裡說蔣仁的印風,評價剴切精到但卻沒有提及印壇地位,足以說明他的印學水準;

趙之謙評價說:“蔣山堂印在諸家外自闢蹊徑,神至處,龍泓且不如……”(趙之謙《書揚州吳讓之印稿》)。他甚至認為蔣仁的有些作品水平甚至超過了丁敬,這或許不被公認,但的確是個極高的評價;


零基礎學篆刻:我們為什麼要格外記住蔣仁?

(蔣仁代表作“真水無香”原石)

趙之謙的好友魏錫曾的評價蔣仁時寫了一首詩,原詩如下:

山人學佛人,具有過師智。印法硯林翁,渾噩變奇恣。瓣香擬杜韓,三昧非遊戲。(韓天衡編《歷代印學論文選》第891頁)

魏錫曾是晚清重要的印學理論家,鑑藏大家,他認為蔣仁的篆刻風格,就像詩壇的杜甫,文壇的韓愈。這評價,再高不過了!學詩當然繞不過杜甫,學文當然繞不過韓愈,顯然,學篆刻的我們,沒有理由不認真記住這位清代篆刻家了。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蔣仁。

零基礎學篆刻:我們為什麼要格外記住蔣仁?

(蔣仁畫像)

蔣仁其人

蔣仁(1743-1795),原名泰,字階平。別號吉羅居士,女床(同“床”)山民,浙江仁和(杭州)人。你看,他跟鄧石如生年一樣,鄧石如是徽宗大師,蔣仁則是浙宗的宗匠,兩個人都很厲害。

顯然,蔣仁原來不叫蔣仁,蔣仁的名字,是他在揚州時獲得了一方漢代“蔣仁之印”的銅印,於是決定改名為蔣仁。前面有這樣做派的,是明代的汪關(回憶一下,創立“婁東派”的開派宗師)很像,這又是一位“印痴”。

蔣仁跟丁敬一樣,也是終生布衣,不曾入仕。不同的是,丁敬有自己的酒肆,生活來源相對長期穩定。蔣仁最初的生活來源是教書,因為揚州是當時的大都市,商人多願以文人自居,也熱心結交文人,所以蔣仁得以在揚州獲得了一個教書的席位,他的僱主顧廉非常照顧他,給他相對豐厚的佣金,也並不苛求於他,只是讓他課徒授經,主要是講佛經,因此,蔣仁受佛教影響甚深(要不魏錫曾也不會說他是“學佛人”),我們可以從他的篆刻作品中看到影子。

零基礎學篆刻:我們為什麼要格外記住蔣仁?

(蔣仁“世尊授仁者記”和長長的邊款)

這方“世尊授仁者記”邊款裡,密密麻麻記載的,正是一部佛經。

由於顧廉的原因,在揚州期間,蔣仁不但生活不成問題,甚至還有經濟能力與友人們飲酒唱和、遊山玩水,進而還有餘資收藏一些古代銅印和前人印作。40歲前,他的生活相對安樂。

零基礎學篆刻:我們為什麼要格外記住蔣仁?

(蔣仁書法中的用印)

可是到了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顧廉去世了,蔣仁突然失去了生活來源,之後蔣仁不得不回到杭州定居,這時的蔣仁已年過四十,身體狀況一天差似一天,他性格孤冷,卻又不善治經濟(給的潤資再豐厚,他看不上的人就堅決不刻印),他的日常開銷漸成問題,但他仍不改隱士般的生活狀況,每天除以佛經自處尋找精神寄託外,就是給朋友寫點書法(他的字也極好),他的作品多為贈友之作,因此全無收入,漸漸的,蔣仁“學愈老而家愈貧”,他不得不變賣家中的文玩和藏書以換取生活資料,經濟狀況越來越差,健康就出了問題,到1795年,他終於在孤冷貧病之中告別人世,卒年只有53歲。

《西泠八家印選》序中對他的總評價是:“山堂人品絕高,自秘其技,不肯輕易為人作,故流傳絕少。”唉,一聲嘆息!

確立“浙派”者

浙派的代表人物是“西泠八家”,相對來說,這八家又各自佔有相對不同的地位,如圖:

零基礎學篆刻:我們為什麼要格外記住蔣仁?

(“西泠八家”在浙派發展中的位置)

丁敬的開派宗師地位當然不用多說,他第一個站出來,以蒼古樸茂的印風對抗“明人習氣”和“宋元舊病”以及《印藪》的“棗梨氣息”,因此開創了一種印風,但這種印風是不是經得起歷史檢驗,並最終形成獨特的流派,還需要跟隨者和支持者。

作為浙江同鄉,蔣仁站出來,堅定不移地學習丁敬,高舉蒼勁古拙的秦漢印風格大旗,從而確立浙派印風為“有個性的漢印”風格。從這個角度來說,他與丁敬親傳弟子黃易(較蔣仁小1歲,所以是八家中的第三家)和奚岡(較蔣仁小3歲,八家中的第四家)的作用有差異,黃易和奚岡的作用是鞏固作用。

丁敬是錢塘人,蔣仁和黃易是仁和人,都是杭州人,正是這三位有代表意義的浙江人在同一方向的開拓與堅持,才真正使浙派印風真正確立形成。丁、黃師徒自不必說,後面的奚岡雖然得丁敬親傳,堅持這種印風,但奚岡卻是安徽人,有一說歙縣,也有一說黟縣,也有部分傳記稱奚岡為浙江錢塘人。彙總一下看:丁敬與黃、奚三個人是師徒關係,奚岡不是浙江人,浙派之所以稱為“浙派”,蔣仁的地位異常重要,

他是丁敬師徒體系外堅定支持丁敬印風的重要流派“支點”

或者可以說,下面這些浙派的特徵,有了蔣仁的參與,才真正確立、形成,否則,就是“丁派”而不是浙派了。

浙派的技法特徵

浙派篆刻有其顯著的流派特徵,其表現最主要是切刀刀法與徽派的衝刀刀法完全不同:

零基礎學篆刻:我們為什麼要格外記住蔣仁?

(衝刀與切刀運刀方式的差別)

關於衝刀和切刀的技法差別,我們放到後面技法部分再說,除了刀法的運刀差異之外,還呈現出以刀法帶動的篆法特徵,我們分別舉蔣仁的朱白兩方印來說明一下:

零基礎學篆刻:我們為什麼要格外記住蔣仁?

(蔣仁的兩方印)

我們看,蔣仁的印,與丁敬的印有同樣的特徵:1、不論是朱文印“蔣山堂印”還是白文印“無地不樂”,每一條筆畫的兩端,幾乎都呈現方角狀;2、筆畫的連接處或者轉彎處,一般都處理成了“外方內圓”狀,即外邊刻成方角,內側刻成圓弧狀;3、由於切刀的特有用刀原理,每一條筆畫的形態一般呈現出不規則的波磔狀。再看一下他的代表作“真水無香”:

零基礎學篆刻:我們為什麼要格外記住蔣仁?

(蔣仁的代表作:真水無香)

這方真水無香,跟上面的印一樣,用篆基本上還是漢印的繆篆,方方正正,“香”字用的是異體字寫法,但作了相應的“繆篆化”改造,因此毫無鑿枘不投之感。這當然基於蔣仁對漢印精深的領會與消化。在他的多方作品裡,我們都可以看到秦漢印所呈現出的平正、大方、古樸、蒼茫之態。它們不是漢印,卻“神似”漢印,如圖:

零基礎學篆刻:我們為什麼要格外記住蔣仁?

(蔣仁的兩方朱文印)

乍一看,這有點像漢私印中的朱文印,但如果仔細觀察,它們又傳遞出文人特有的巧思與雅趣。實際上,蔣仁所堅持的方向,正是丁敬開創的方向,他們高舉“印宗秦漢”大旗,堅決向“明人習氣”、向“宋元舊病”、向“棗梨氣息”開戰,也正是這個原因,中國的篆刻史上才有了迥立數百年不衰的浙派。

我們再回憶一下今天的重點信息:蔣仁是“西泠四家”裡,唯一一位獨立於丁敬師徒體系之外的印家,他比丁敬小48歲,但卻堅定不移地沿著丁敬開創的方向深耕不輟,雖然他作品不多,但由於他的支撐,浙派在開派之初,才顯得更加“立體化、體系化”和“流派化”,因此,在西泠前四家裡,我們需要格外記住他。

(2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