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三分天下战略失败,归咎于谁的问题?

打开蚊帐有只蚊


归咎于谁的问题,就是犯了历史唯心主义的错误。

三分天下的战略是没毛病的。

很多人将此事归咎于关羽襄阳攻略的失误。

我认为是不正确的。

尽管刘备此时汉中之战获胜。但是获胜后的压力也是空前的。

此时已经是汉中王的刘备急需关羽北上牵制曹军主力。

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三分天下后的战略。

打仗就是打钱。

钱是赚出来的,不是省出来的。

所以三分天下失败的原因,

还是刘备政权根基不牢,家底不厚导致的。

在曹魏施政越来越稳当,孙吴不牢靠的盟友关系的客观条件下。

刘备是很难成功的。

刘备坚韧不拔值得我们学习,

这也是后世更喜欢蜀汉的原因。


谦逊王


错就错在三分天下的战略,这是老毛说的,自认战略和大局观比老毛厉害的就狠命吹《隆中对》吧。

想要在天下局势中占一席之地,本来就是刘备的策略,他到荆州落难就打这念头。请诸葛亮出山,不过是借个人说出口罢了,《隆中对》根本不知道是不是两人密商后成文的。

在那乱世,诸葛亮有才,却隐居如此多年,不出来舒展手脚,那是岂有此理,他是学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叫司马徽去说刘备找他,他们早准备了一套对策。什么三访茅庐,前面两次都是故意钓鱼,刘备很清楚,配合得天衣无缝。

刘备要三分天下,按照当时局势,的确是曹操和孙家势力不可撼动的,唯一的出路在西边,还要联吴壮大力量才能勉强可与曹操匹敌。《隆中对》的战略,坏在霸占荆州,西川和荆州道路不顺畅,两处等于割据分裂,属于兵家最忌的两线作战形势,本就最弱,还要分兵。荆州又是孙吴必争之地,没有此地,孙吴没有安全感,是不可能全心全意跟刘备合作的。所以霸占荆州就成败笔。

正确的策略是打入西川后闭关自守,与孙吴联盟,养大力量后再图后举,这样三分还有一点希望。恰恰诸葛亮的策略,全是犯错,不该夺荆州,夺了,好吧,算是刘备负责,但不断北伐虚耗国力,就是诸葛亮负全责。


TonyDeng


一个历史问题是很难归咎于哪一个人的,首先关于失荆州是起因,源自关于的傲慢和自负,荆州虽然丢了但他还是可以逃的,只是自己觉得没脸见刘备所以在明知必败的情况下还在死守到最后自杀,自己死了还搞的全军覆没一点实力都没保存,继而引发张飞被害,其次刘备兄弟情义太重已经超越了国家,当时的情况刘峰糜芳是没法去救的,要是刘备明白这个道理不予怪罪自然不会逼反他两,再者没有大局观,荆州丢了居然反手攻东吴,不管是真的为关张报仇还是以此为借口吞并东吴,从西川劳师远征居然长驱直入最后因为被陆逊一把火把孔明十几年的积蓄烧个精光,要说还是刘备虚伪或者说一根经,桃园结义虽然是你们兄弟感情的见证,但也要分事宜,身为君主更应该考虑的是国家大事,而不是为了一个誓言影响大事的决定。也是势力大了膨胀了,一起东躲西藏寄人篱下,现在发达了所以受不得一点委屈和失败,心理承受力太差了,为什么现在有人说爆发户是不可能长久的也是有原因的。


名字都重啦


三国历史上,蜀汉的诸葛亮曾经多次进行北伐战争,攻打魏国。在很多人看来,这一举动分明是不明智的,蜀国的国力明显要低于魏国,也是三国之中最低的,后方粮草难以维持这么多次的北伐,但是诸葛亮却执意这样做。六次北伐,尽管有胜有败,可是诸葛亮自己却也死在了最后一次的战场中。那么,为什么诸葛亮北伐的最终结果还是失败呢?

诸葛亮接受遗命以后办的第一件事,就是恢复联吴抗曹的方针。这是当时关系战略全局的重大措施。他采取这项措施的历史根据是夷陵之战以后,荆州归属问题已经确定,吴蜀矛盾向和缓方向转化,而两国同曹魏的矛盾却逐日上升。特别是吴、魏之间爆发了激烈的战争,吴国在战争中损失五万多人,全国上下愤怒之极。

公元223年夏天,诸葛亮派邓芝出使东吴,表示愿意在承认吴、蜀两国疆土现状的基础上重新结盟。邓芝才华很高,能言善辩,他以吴蜀唇齿相依,进可以兼并天下、退可以鼎足分立的道理,说服孙权绝魏和蜀。孙权大为高兴。孙权在夷陵之战以后,本来已经愿意同蜀汉重归和好,也有过一些和解的表示,这次邓芝的到来,使双方的友好关系达到了新的高潮。他极力称赞这个给他带来和平友谊的大使,说“和合二国,惟有邓芝”。

吴蜀联盟恢复了,南方动乱解决了,诸葛亮开始组织北伐。他把国内的政治事务委托给郭攸之、费祎等人,自己的精力则主要转入军队.经过一年多的准备,他于公元227年率大军进驻汉中沔阳(今陕西勉县东),作攻魏的准备。

元228年春天,诸葛亮从沔阳向魏国进攻,这是他的第一次北伐。这次进攻,他采取了声东击西的战术。他扬言要兵出斜谷道(今陕西眉县西南古交通道),攻取县(今陕西眉县),并叫赵云、邓芝据兵箕谷(在今陕西勉县)迷惑敌人。魏国大将曹真信以为真,率领军队往箕谷方向作防御部署。

诸葛亮看到曹真上当,遂即率领主力部队,兵出祁山(今甘肃礼县祁山堡,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蜀军阵容整肃,号令严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今甘肃天水、陇西等地)纷纷背魏归汉,关中大为震动。继曹丕而立的魏明帝曹叡吃惊之余,亲赴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镇守,并派曹魏五良将之一的张郃率领五万大军急赴前线抵抗。张郃在街亭(今甘肃庄浪东南)同蜀汉前峰将领马谡遭遇,这次蜀军数量并不比张郃的少,但是前锋将领马谡缺乏实战经验,不问实际情况,就生搬硬套兵法,把军队驻扎在南山上,裨将王平不同意这种“舍水上山”的部署,屡次规劝,马谡不听。结果被张郃团团围住。蜀军断水之后,军心混乱,被魏军打得大败。后来靠了王平部的援救,余部才得以撤回。由于街亭战役的失败,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计划落空。

马谡是一个熟读兵法、才华毕露的人。他善于高谈阔论,诸葛亮很看重他,常常和他谈说到深夜,刘备看出了马谡的弱点,临死前嘱咐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但是诸葛亮不以为然。这次马谡果然打了败仗,应了刘备死前的预言。诸葛亮为了严肃军纪,执行法度,只好按照军法处死了马谡,并引愆责己,自请贬职三等,撤去丞相职务。这就是“挥泪斩马谡”。

公元228年冬,诸葛亮第二次北伐。

在曹叡全力对付诸葛亮的时候,东吴将军陆逊在石亭(今安徽潜山东北)大破魏国扬州都督曹休。为了连续打击曹魏,诸葛亮又在这年的冬天兵出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围攻陈仓(今陕西宝鸡东),魏国名将郝昭率领千多人凭借坚固的城堡死守,曹真又派兵赴援,最后诸葛亮军粮用尽,只好撤退。但他在撤退途中打了一个漂亮的后卫战,斩杀了追击蜀军的魏国将军王双。

公元229年,诸葛亮第三次北伐。

这次北伐成绩最大,攻占了武都、阴平两郡(今甘肃成县、文县一带),打退了魏国雍州(治今陕西西安西北)刺史郭准。由于这次战争的胜利,皇帝决定恢复诸葛亮的丞相职务。

公元230年秋天,魏明帝曹叡为了制服蜀汉,派司马懿、张郃、曹真兵分三路,向汉中进攻。诸葛亮把大军布置在城固、赤阪(均在今陕西洋县东)等地严阵以待,后来天下大雨,伊、洛、河、汉横溢成灾,道路都被冲毁,魏军无法前进,只好撤退。诸葛亮乘机派大将魏延西入羌中,向魏国的雍州刺使郭淮等进攻,大败郭淮等于阳豁(羌中、阳豁均在今甘肃境内)。这是诸葛亮对魏国的第四次讨伐。

公元231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

这次仍是兵出祁山,用他创制的木牛流马车运粮。曹叡派司马懿率领张郃、郭准、费曜等部前去抵抗,诸葛亮打败了郭淮、费曜,并向司马懿进攻。司马懿依险据守,不肯贸然出战。司马懿的部下不满意,说他“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司马懿只好叫张郃出战。诸葛亮在战斗中用诱敌计射杀了张郃,大败魏军。一雪初次北伐时兵败街亭之耻。张郃死后,司马懿退保大营,诸葛亮也因为粮尽撤军。

公元234年春,诸葛亮第六次北伐。

这次北伐的行军路线是兵出斜谷,用他创制的木牛流马车运粮,同时在五丈原(今映西眉县西南)电兵,与与司马懿对垒。鉴于以往作战军粮不继的教训,诸葛亮决计在渭水之滨分兵电田,以解决军粮供应问题。司马懿因为在上次战争中吃了亏,这次作战更加谨慎。诸葛亮屡次求战不得。于是他派遣使者给司马懿送去了一套巾帼服饰,弄得司马懿在诸将面前下不了台。

为解决脸面问题,司马懿想了个办法,即向魏明帝上表,请求皇帝决定是否出战。魏明帝派出出宫廷使者辛毗送来诏书说:“但坚拒守以挫其锋,彼进不得志,退无与战,久停则粮尽,虏略无所获,则必走矣。走而追之,以逸待劳,全胜之道也。”(《三国志。魏书明帝纪》)司马懿向部下宣示了这个命令继续坚守不出。于是魏蜀双方在五丈原战场相持了一百多天。八月,诸葛亮患病,死于军中,时年五十四岁,遗命葬定军山。诸葛亮死后,蜀军撤退,司马懿领兵去追,姜维反旗鸣鼓,司马懿不知虚实,只好退回。由此老百姓传说:“死诸葛吓走了生仲达(司马懿)。”后来,司马懿巡查诸葛亮的行军营垒,看见一切井井有条,叹服地说,“这人真是天下的奇才!”









富士康一哥


首先我要说一下,诸葛亮是真的厉害。

在他还没出山的时候,他就已经将天下形势了如指掌,并且提出了三分天下的谋略,要知道,那个时候他才27岁。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不仅提出了三分天下的谋略,他还将三分天下这个设想变成了现实。

很多事情说起来很有道理,但是要把它做出来却困难很多,这也充分表明了诸葛亮不仅谋略高,执行力也非常强。

现在回归主题,三分天下的战略失败,严格意义来说,三分天下这个战略从形成到结束,一直都没有失败过,魏蜀吴三国一直都处在相互制衡的状态,我们说失败,只能说是蜀国或是刘备的失败。

蜀国的失败,其导火索就是荆州的丢失,曾经诸葛亮在三分天下中提出,先取荆州,再取益州,然后从荆州益州兵分两路北伐,因为荆州土地平坦,可以走车,无论是行兵还是运粮都相当方便,可是荆州丢掉后,北伐只能从益州这边走了,因为益州这边的路不好走,粮草又一直跟不上,导致几次北伐均没有成功。

有人说,荆州的丢失在于关羽,其实我觉得,就算换了其他将领去守,可能还不如关羽。

因为荆州土地平坦,容易攻击却难以防守,又是一个四战之地,北方有曹操,南方有孙权,无论是蜀国哪个将领,面对曹操和孙权的全力攻击,都是很难守得住的。

没办法,这就是三分天下,因为刘备的实力不断变强,曹操和孙权肯定要联合起来制衡刘备,不会让刘备做大的,而以当时刘备的实力,很难抵得住魏吴的攻击,救与不救其结果不会相差太大。

如果仅仅只是荆州丢了,刘备也不是没有再崛起的可能,关键是刘备在夷陵之战中又损失了很多兵马,如果是城池丢了,还可以再抢回来,如果兵马没有了,相当于动了元气,想要崛起就非常困难了。

当然,这只是我自己的一点看法,至于三分天下从形成到结束,再到晋,这是历史发展的结果,不是某一个人的力量能改变能阻挡的。


北鱼望天


刘备败走白帝城


扯淡不二2


归于自己。知道曹操雄才大略,兵多将广,硬要去帮刘备割剧一方,这也是违天道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