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季都會反覆發作的女人公敵!3大婦科病症狀你必須警惕!


每年春季都會反覆發作的女人公敵!3大婦科病症狀你必須警惕!


每年春季都會反覆發作的女人公敵!3大婦科病症狀你必須警惕!


姐妹們,春天已至。這些天,出門有沒有感覺到四處都是洋溢的綠意,就連路邊的花也開了一朵又一朵。


但春天雖好,對女性來說,卻也是個“多事之春”。


畢竟現在天氣陰晴不定,雨水增多,早晚溫差大,加上潮溼空氣,更是有益於細菌的滋生。


每年春季都會反覆發作的女人公敵!3大婦科病症狀你必須警惕!


因此,春季也是婦科疾病的高發季節。但可惜的是不同於感冒,常見的婦科疾病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早期往往“悄無聲息”。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女性除了要定期檢查外,在忙碌的工作之餘,還要學會 “察言觀色”,把婦科病消滅在萌芽中。


那麼春季易引發哪些婦科疾病?應該怎樣才能預防婦科疾病呢?讓她姐帶著你們一起好好了解一下吧~


每年春季都會反覆發作的女人公敵!3大婦科病症狀你必須警惕!


婦科病有哪些?


婦科病,是女性朋友的「特權」,很多女性朋友都被它「寵幸」過,但想要甩脫它,卻沒有那麼容易。


▷ 盆 腔 炎


盆腔炎是女性內生殖器及其周圍的結締組織、盆腔腹膜發生的炎症,如不及時治療,往往會從急性盆腔炎變成慢性盆腔炎,導致不孕症的發生,讓女性朋友們後悔不已。


盆腔炎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盆腔炎主要由病原體引起,臨床表現可因炎症的輕重與範圍大小而有所不同。


症狀發作時,有時會有低燒、精神不振、周身不適、失眠、下腹部墜脹、疼痛及腰骶部痠痛、月經不調等。


每年春季都會反覆發作的女人公敵!3大婦科病症狀你必須警惕!


因此,想要預防盆腔炎的發生,就必須阻隔盆腔炎的傳播途徑:


對陰道沖洗說不;

對經期時蠢蠢欲動的男友說不;

對隨意的衝動說不;

對不必要的宮腔手術說不!


▷ 宮 頸 炎


宮頸炎是一種常見的女性疾病,多發於中年女性,長時間不接受治療,會導致宮頸糜爛、宮頸息肉等更多治病,甚至演變成宮頸癌。


宮頸炎又分為急性宮頸炎和慢性宮頸炎,其中慢性宮頸炎比較多見,表現症狀為白帶增多,呈粘稠的粘液狀或膿狀。


慢性宮頸炎常伴隨宮頸損傷,使HPV感染風險增加,從而間接增加罹患宮頸癌的幾率。

因此積極治療慢性宮頸炎對於預防宮頸癌的發生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 陰 道 炎


健康女性的陰道由於解剖結構的特點,對病原體的侵入有天然的防禦功能,不會出現炎症。


但當陰道的自然防禦功能受到破壞時,尤其是在春季,病原體易於侵入,從而引發陰道炎。


如果陰道炎得不到徹底根治,便會併發滴蟲性尿道炎、膀胱炎、腎盂炎,由於滴蟲能吞噬精子,更會引起不孕症。


而黴菌性陰道炎還可引發早產、胎兒感染畸形等。


陰道炎是不同病因引起的多種陰道黏膜炎性疾病的總稱,症狀常有特殊的瘙癢、白帶增多、有異味、灼痛等不適。


每年春季都會反覆發作的女人公敵!3大婦科病症狀你必須警惕!


想要預防陰道炎,方法同樣不難,只需注意以下幾點即可:


1、避免濫用抗生素;

2、內褲要單獨清洗;

3、切忌過度清潔陰道;

4、重視懷孕時的護養;

5、定期清潔洗衣機;

6、注意公共場所衛生,儘量使用個人清潔護理用品;

7、正確避孕,謹慎使用雌激素;

8、女性糖尿病患者不僅要注意控制血糖水平,還要注意清潔外陰。


哪些生活習慣容易引起婦科病?


1、過度減肥


有一部分女性為了能夠追求身材的完美,會控制飲食,導致身體的營養不足,體內的雌激素水平比較高,所以容易患上子宮疾病。


2、長期穿緊身褲


有一部分女性喜歡穿緊身的衣服,穿上是非常美麗的,但是不透氣,容易導致女性的分泌物不容易散發,給細菌的滋生造成了舒適的生活環境,從而引起婦科感染,同時也會影響盆腔的血液循環。


3、經常性憋尿


有一部分女性工作起來比較忙碌,而且經常性的久坐,沒有時間去廁所,長期性的憋尿會導致膀胱水充盈狀態,進而會壓迫到子宮導致子宮向後傾斜。


而尿液積的越多,裡面含有的有害物質就會越多,因為沒有及時排出去就會引起膀胱炎和尿道炎,從而引起婦科病。


4、月經期間不注意衛生


女性在月經期間盆腔處於充血狀態,宮頸口打開,再加上在月經期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下降,如果在月經期間進行盆浴或者身體著涼、進行性生活,都會引起嚴重的感染,而且月經血又為細菌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加重病情。


所以,春季預防婦科病,記得注意以下細節:


在公共浴室不亂放衣物;


清洗外陰、洗滌內褲後再洗腳;


不與其他人換穿衣服,尤其是內衣;


清洗陰部的盆子、毛巾一定要專用,並定期煮沸消毒;


不長期濫用抗生素和化學藥物沖洗陰道,以防菌群失調引起黴菌性陰道炎;


定期婦科檢查,做得預防為主。


每年春季都會反覆發作的女人公敵!3大婦科病症狀你必須警惕!


本文內容已由

張紅豔、秦爽、王長娟、陳晨醫生

審核通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