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何桂清临阵脱逃,为何一直迟缓了两年才进行处理?

沈小米童鞋


何桂清满清一品大员,两江总督。

1860年3月,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亲率约十多万人,分五路进攻江南大营。在江南大营被太平军攻破时,身为两江总督何桂清要逃离常州,他的好友浙江巡抚王有龄递书告戒何桂清勿不要逃离常州:“事棘时危,身为大臣,万目睽睽,视以动止。一举足则人心瓦解矣。”此时何桂清走意已决,便奏言军事已交托和春,自赴苏州筹饷。

何桂清逃走时,常州士绅执香跪请留下守城,何桂清不但不留下来守城,竟然开枪打死执香跪留父老十九人,脱身常州后逃进上海租界。

常州士民只有自发守城了。数日后常州城失陷,因为人民抵抗遭到太平军屠城。

何桂清统领十万清军竟弃城潜逃,导致常州、常熟、苏州皆失守,咸丰下诏革职逮捕何桂清送北京审讯。恰在此时,英法联军攻打大清,咸丰帝避难热河,何桂清案因此搁置两年。

同治元年(1862)恭亲王与租界交涉,正式逮捕下狱。刑部审讯时,何桂清提出一份薛焕等人具名之公禀,请其退到苏州,以保饷源重地,作为其本不欲弃地的证明。因此刑部判了死缓。

朝廷随即命两江总督曾国藩查核具奏。此时曾国藩身在江南,负破敌责任,因而上奏:

“ 疆吏以城守为大节,不当以僚属一言为进止;大臣以心迹罪状,不必以公禀有无为权衡。”

朝廷立即改判“斩立决”。

1862年12月21日何桂清在京师菜市口法场被执行死刑。


删繁就简347


何桂清(中)

被抓后,恰好遇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这案子就这样耽误下来,再者朝中有两个不同的声音僵持不下。一个以恭亲王奕訢为首的包容派认为:作为一品大员的用刑应该慎重,应该网开一面。另一个以曾国藩为首的认为:何桂清弃城而逃就该处死。这样一拖就是两年,最后慈禧征询曾国藩的意见,以前曾国藩和何桂清因为军饷等事情不和,又因为江南在战乱后士气低迷,有消极殆战情绪。


便抓住这次机会,说了一句话:“疆吏以城守为大节,不当以僚属一言为进止;大臣以心迹罪状,不必以公禀有无为权衡。”慈禧应允,于是,这句话最终要了何桂清的命,最终当年被斩首弃市。

其实,常州之战以前的何桂清基本都是顺风顺水的,19岁考中进士,41岁当上总督,比曾国藩名气更大,曾国藩还只是捡了何桂清逃跑而丢掉的官职,两江总督。

然而1860年,盛极而衰,何桂清最为鼎盛时期,遭遇最大的转折,李秀成领导的太平军攻破江南大营,


这是太平军最为杰出,最为浓墨重彩的一场胜利。李秀成率军直攻常州,

而常州正是当时两江总督何桂清临时治所所在。当时,常州守军军力空虚,以何桂清当时的兵力,是万万守不住的。于是,在下属的建议下,何桂清决定弃城而逃。当地乡绅们虽跪在他的府衙前请求死守,但何桂清还是让属下杀了阻拦的十余人之后弃城而去。

何桂清原打算逃到江苏巡抚徐有壬所在的苏州,


两者合兵一处,可以先保住苏州,再攻回常州。然而,徐有壬听说何桂清来了,竟“闭城不纳”。没有办法,何桂清以请洋人来打太平军为借口,逃到上海租界,再也不肯露头。1862年,恭亲王奕訢与租界交涉,将躲在租界的何桂清逮捕。于是,何桂清在曾国藩的参奏下丢了性命。


随录笔记


说起何桂清不得不提起王有龄,两个人年龄相仿,小时候读书在一起,成年后是同僚,后来双双因为太平天国运动而亡,不得不感慨命运的蹉跎和无奈。何桂清云南昆明人,当时何桂清的父亲是在云南做官的王有龄父亲手下当差。王有龄在衙门里读书,何桂清做了王有龄的伴读。何桂清自幼聪慧异常,读书很有天赋。何桂清十九岁就中了二甲第四十九名进士,入了翰林院当了庶吉士。随后官运亨通,一直做到两江总督(1857年),年仅41岁,可以说是青云直上,比起同时期的王有龄和曾国藩官运要顺利很多。何桂清临阵脱逃这件事就发生在他两江总督任内,当时他的主要工作就是负责筹饷供给江南大营对抗太平军,协助和春和张国梁等负责军事的将领构建江南大营围困太平军占领的南京。当时江南地区太平军实力强劲,所以很多衙门办公的地方都有迁移。两江总督衙门就搬到江苏常州。

咸丰八年(1858年)何桂清为了筹集更多的军饷,在清朝政府的授意下,会同大学士桂良以及当时的吏部尚书一起与英,法,美三国修订通商税务章程。在上海设立税务总局,有限承认鸦片贸易,进出口货物一律按照百分之五抽厘。何桂清尽一切努力筹响,而且何桂清认为能攻克太平军的一定是和春,张国梁等人。因为江南大营离太平天国都城比较近。而对极度缺饷的曾国藩的湘军很不看好。有多余的军饷也不分配给湘军。因此与湘军曾国藩有了很深的矛盾。也为后来的悲剧埋下了一定的伏笔。但是江南大营这边的将帅不和,军队腐败严重,士兵斗志很弱。太平军面对江南大营的包围,也制定了粉碎江南大营的作战计划。谋划进兵浙江迫使江南的清军增援,以解南京之围。果然在太平军猛烈的攻势下,杭州危如累卵。于是朝廷命令和春为浙江清军总指挥,率领一万多江南清兵增援浙江。等援兵到达浙江湖州的时候,太平军已经攻克了部分杭州城,浙江巡抚罗遵殿也战死。何桂清举荐王有龄为新任的浙江巡抚。这个时候江南大营的清兵由于被抽调去了浙江,大营兵力空虚。太平军英王陈玉成在安徽发起攻势,然后快速撤出浙江的太平军策应配合向何桂清所在的常州移动。然后太平军发动二破江南大营的战役,清军举措失当,兵力空虚,一触即溃,大营失陷。留守常州的何桂清惊慌失措,一方面截流增援前线的清军各部,另一方面暗暗准备逃跑。已是浙江巡抚的王有龄来信告诫何桂清,“事棘时危,身为大臣,万目睽睽,视以动止。一举足则人心瓦解矣。”何桂清也曾上疏表示过:“丹阳以上军务,和春、张国梁主之。常州军务,臣与张玉良主之。”但当太平军攻破丹阳后,吓破了胆的何桂清决心出逃。他以将军事交付和春,自己到苏州筹饷为由,逃出常州。常州百姓跪地劝阻,卫队竟然开枪,打死十几人,才逃到城外。到苏州时,江苏巡抚徐有壬拒绝开城门,并上疏弹劾他丧师弃城之罪。何桂清索性籍口借兵外国军队,一口气逃到了上海。不久,苏州也被太平军攻陷,徐有壬巷战而死,遗疏再次弹劾何桂清。朝廷下旨,革除何的一切职务,逮捕进京。

此时正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陷北京,咸丰逃往热河,自顾不暇。何桂清得以在上海逍遥了两年。

同治元年(1862),联军已退出北京,清廷又恢复了正常,何桂清的案子也终于到了开审的时候。他被逮捕入狱,以封疆大吏失守城池,加上杀害“执香跪留父老十九人”的罪名,判处“斩立决”。大学士祁俊藻等十七人上疏论救,大理寺卿李棠阶认为何桂清身为两江总督,骄横颟顸,治军无方,克扣军饷导致将士哗变、全军覆没,弃城而逃又嫁祸他人,实在是罪不容诛。“刑赏大政,不可为谬悠之议所挠,今欲平贼,而先庇逃帅,何以作中兴将士之气?”最后,曾国藩由于之前因为军饷分配的问题,对何桂清的成见很大。又加上了一根重重的稻草:“疆吏以城守为大节,不当以僚属一言为进止;大臣以心迹罪状,不必以公禀有无为权衡。”当年冬天,何桂清被斩杀于北京菜市口。





白浪叠雪


何桂清临阵脱逃,置国家与百姓于不顾(虽然面对的是起义军),确实罪不可恕。当时很多人看出他要逃跑的苗头,并极力相劝相阻,但他还是杀乡绅,害部下,跑了。

让他自由了两年是命运对他最后的眷顾,适逢第二鸦片战争,朝廷无暇顾及。……不信回头看,苍天饶过谁?最终还是被绳之以法。


比肩李嘉诚


1860年(清咸丰十年)何任两江总督.江南大营遇大雪,缺饷,噪乱溃败。和春、张国梁退守丹阳。桂清上疏推诿责任:“丹阳以上军务,和春、张国梁主之。常州军务,臣与张玉良主之。”

部署稍定后进军溧阳,而太平军已攻破丹阳,张国梁战死,和春逃奔常州,桂清震惊。总理粮台查文经等洞悉其意,建议退守苏州。桂清便奏言军事已交托和春,自赴苏州筹饷。

出逃时随从开枪打死跪留的常州士绅死19人方脱身,张玉良不久也出走。常州士民自筹登陴守城。数日后常州城破,以人民抵抗而屠城。苏州守军闻讯大为愤恨,何桂清到达后,江苏巡抚徐有壬拒绝开门,并弹劾何“弃城丧师”。和春兵溃重伤退至无锡,自杀殉节。桂清托言借外兵,逃进上海租界。数日后苏州城陷,徐有壬于巷战被杀殉节,遗疏再弹劾何桂清多条罪状。

桂清统领十万清军竟弃城潜逃,导致常州、常熟、苏州皆失守,咸丰下诏革职逮捕送北京审讯。凑巧遇英法联军,咸丰帝避难热河,何案搁置两年。期间王有龄及江苏巡抚薛焕等相继上疏乞恩,不准。

同治元年(1862)言官纷纷弹劾,恭亲王与租界交涉,正式逮捕下狱,拟斩监候。秋审处总办、直隶司郎中余光倬,将其由封疆大吏失守城池应处之“斩监候”加上罪名“击杀执香跪留父老十九人,忍心害理,罪当加重”而改拟“斩立决”。刑部审讯时,桂清提出一份薛焕等人具名之公禀,请其退到苏州,以保饷源重地,作为其本不欲弃地的证明。公禀出于当时或事后伪造已无从查究,朝廷命两江总督曾国藩查核具奏。曾国藩身在江南,疮痍遍地,且负破敌责任,考虑士气影响,覆奏:“疆吏以城守为大节,不当以僚属一言为进止;大臣以心迹罪状,不必以公禀有无为权衡。”判处斩立决定谳,12月21日在京师菜市口法场执行,弃市。《清史稿》评论:“以才敏负一时之望,膺江表重寄。桂清无料敌之明,又失效死之节。身名俱陨,罪实难辞。”


朱伯崗


其实刚开始,浙江巡抚王有龄知道何桂清有此苗头的时候,就写信劝告它,身为大臣,不能这样不负责任。人说擒贼先擒王,你这倒好,人家还没来打你,你就跑了,那肯定会导致军心涣散,到时候肯定是一击必破。何桂清当时确实听了王有龄的劝告,但是当太平军攻破丹阳,直捣常州的时候,何桂清就按奈不住了。随后在手下大将的劝导下,准备逃离到常州,然而常州的士绅听到何桂清要离开常州的消息,最后何桂清在常州士绅的劝阻下,终于恼羞成怒,杀了19名士绅,逃去了苏州。

江苏巡抚徐有壬得知此事,没有放何桂清进城,并上奏朝廷,弹劾何桂清。而后不久,常州失守,苏州也随之失守,徐有壬在战死之前再次弹劾何桂清。随后咸丰皇帝才震怒,随即将何桂清革职拿问。不过这时因为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城,咸丰皇帝自己无奈逃到了承德避暑山庄,导致何桂清的案子又被搁置了两年之久。


趣说茶


何桂清的立斩决是秘密执行?从上海抓到?从上海押到扬州、在扬州辖地长江行驶过程斩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