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要评个唐诗第一,你说该是哪一首呢?

俺吃故俺在


如果非要评也评不出来,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文学作品难以用客观标准来衡量,个人审美品位不一样,所喜欢的作品类型也不同,然而也正因为文学作品这样的特性,才使得其大放异彩。试想,如果所有的诗词、文章都有统一的评判标准,那不是成语文考试了吗?

唐诗就分很多种体裁,有绝句、律诗、乐府、歌行体,其中绝句又分古绝、律绝,律诗又分古律、今律,总之,唐诗的体裁丰富多彩,至于具体怎么分,翻开一本《唐诗三百首》,其中就按照不同题材归纳好了,看一眼就知道。

按照我心中所想,写几首我认为最好的唐诗吧。

《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这首诗很有意思,现今流传着很多唐诗选,其中大多以《黄鹤楼》为七绝开篇,更有人称其为“唐人七律第一”,可见其诗坛地位尊崇,据说诗仙李白当年登上黄鹤楼,望着眼前的壮阔美景,本想题诗一首,刚拿起笔就看到崔颢这首诗,李白读了一遍之后觉得心里很不是滋味,只好题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后来李白还是不甘心,又模仿崔颢的笔法,写了好几首诗,比较出名的便是《凤凰台》,开篇就写道:“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跟崔颢的诗如出一辙。

但这首诗的作者崔颢其人,流传下来的诗却不多,能被人所熟知的竟只有这一首,如果要问:有哪些诗人只有一首诗,却名垂千古?那我的答案中必定会出现崔颢同学。

《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如果要选一首足以跟《黄鹤楼》媲美的律诗,只能从老杜的作品中选一首,《登高》无疑是最适合的。无论是格局还是气势,诗圣都不输崔颢,在立意上我认为杜甫是远超崔颢的。讲真,我最喜欢的唐诗七律是李商隐的《锦瑟》,但比起这两首,《锦瑟》确实是差了一点,或者说整个中晚唐的诗,都略逊于盛唐,大概就是气魄上始终差了一点吧。

古人历来就有九月九日登高的习俗,诗词中对这事儿的描写数不胜数,杜甫当年在重庆奉节登高望远时,便写下了这首诗,时唐代宗大历二年,唐代宗李豫虽然平定了安史之乱,在全国实行养民为先的政策,但刚刚经历了差点亡国的战乱,盛世气象已经没有了,国家山河一眼望去,遍地是狼藉,老杜登高极目,百感交集,极沉郁顿挫之致,特别是结句“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让人唏嘘不已。

《将进酒》唐·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读李白的诗,有时候觉得他确实是个侠客,如“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有时候又觉得他不过是个中二少年,如“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但他还能给人打鸡血,如“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李白不是凡人,因为凡人都有喜怒哀愁,连范仲淹这样伟大的人格都难免会“忧谗畏讥”,但在李白身上,你看不到一点世俗的东西。

在皇帝身边好好的,可由于受不了当个御用文人,发了点牢骚就被赐金放还,换做别人恐怕要写诗抱怨了,李白倒好,出门就去找朋友喝酒,席间劝酒就劝酒吧,他篇要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被贬了不开心?不存在的,李白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我有酒就行了,其他人爱咋咋的;工作丢了怕没钱?不存在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皇上赐的金花光了,我再去赚,多大点事儿嘛,岑夫子、丹丘生,赶紧喝酒啊别废话了。

你要说李白被皇帝赶走了,真的一点愁都没有嘛,那肯定不是,但李白之妙就在于,他知道怎么消解——“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的愁,不是阶前点滴到天明的小愁,而是万古之巨愁。

咋办?喝酒呗!

以上3首诗,都是我认为在唐诗中能名列前茅的,不论是“唐七律第一”的崔颢、以诗记录历史的老杜、还是永远飘逸绝尘的李白,他们的名气各有大小,后世受到的追捧也有个高低,但是他们留下的美丽诗篇,让人怎么忍心去分出个优劣呢?




也可自话


非要评个唐诗第一,这是一件很残忍的事情。因为唐诗中确实精品太多了。但如果优中选优,我只能选杜甫的《登高》。因为这首诗被作为“古今七律第一”来赞誉,已经是定论。此诗也确实无愧于这份荣誉。理由如下: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此诗情感的沉郁悲壮,确实能够代表诗圣杜甫诗歌的主要特点。它将天地万物的萧瑟景象与自己的悲凉之情水乳交融地融合在一起,以大幅度的时空转换闪现一个个的镜头画面,传达的情感悲凉而又雄壮,选取意象典型而又形象。

2、此诗的艺术成就也是独步古今。律诗只要求中间两联对仗,首尾两联可对可不对。但此诗是四联皆对,而且精美异常,丝毫没有牵强之感。不仅如此,此时的句内还有对仗,首联中“风急”对“天高”,“渚清”对“沙白”,这种句中自对,不仅自然妥帖,精美工稳,而且是其他诗人很少能够做到的。《登高》一诗最能够代表其诗作格律精美工稳的特点,而杜甫诗歌的格律诗,尤其是七律,是唐诗当中格律最为精严工稳的,这方面恐怕只有晚唐李商隐的七律能够与之匹敌。

杜诗以其博大沉雄的情感与胸怀和精美严谨的格律为唐诗树立了一个高标,这个高标至今无人能够企及。《登高》正是这一高标的顶点。


青梅煮酒不论英雄


唐代是诗歌的国度,唐诗是中国文学王冠上的一颗最为耀眼而璀璨的明珠。在唐朝长达290余年的时间里,大概流传下来了,有5万多首诗歌,如果真的要在这些诗歌中挑出来一个,作为唐诗第一,那可真是万里挑一了!


也许有人要选李白,有人要选杜甫,有人要选白居易。他们的诗歌固然好,他们的诗歌水平固然高。但是在我心目中,他们的诗没有一首算得上是唐诗第一。

我选的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唐 ·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这一首诗想象奇特,意境美妙 对仗工整,意象之多是其他唐诗所难以企及的,关键是他抒发了丰富的人生哲理,揭露了人生宇宙的本质——“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文一多先生称称赞春江花月夜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实为中肯之论。的确是孤篇压倒全唐。是我最喜欢的一首诗,我虽然是无名小辈,但是既然回答这个问题了

《春江花月夜》即为唐诗第一。

谢谢指教评论!


旧事旧人历史说


非要评个唐诗第一,你说该是哪一首呢?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唐诗非要论出个第一来,恐怕得来一番激烈的唇枪舌战,而且很难得出个结论来。自古就有“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的说法。每个人得写作风格不一、作诗时的心境不同都会导致作品的韵味不同。一个绝佳的作品可能得到一致的好评,但是要所有人的感悟一样却是毫无可能性。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是如此。

诗以唐为首,毋庸置疑。唐朝数百年流传下来的诗有数万首之多,涌现了大批的名师大家。想要在数万首诗中拔得头魁,成为万诗之王的一定是传世绝唱。那么谁能夺魁呢?我个人选不出来,但心中有几首心仪的候选者。

《宫词》--唐·张祜

故 国 三 千 里,深 宫 二 十 年。一 声 何 满 子,双 泪 落 君 前。

张祜字承吉,邢台人士,人称张公子。可能大家都不太熟悉,但其实在中、后唐时期非常的有名气,极具才华,甚至到了遭到元稹嫉才的地步。元稹曾在唐穆宗面前评价张祜的诗是“张祜雕虫小巧,壮夫不为”,意思就是张祜写的诗太小家子气了,为大丈夫所不为。偏偏这个唐穆宗又是个酒囊饭袋,又很信任元稹,所以张祜生平的仕途受到很大的影响。

我们所熟知的宫苑诗大多给人一种“无情最是帝王家”的感觉,这首《宫词》看似看似是描绘久居深宫的怨恨,实则却是写了帝王与妃嫔之间的深情厚谊。当年唐武宗非常宠爱一位姓孟的才人,武宗病重,卧床不起,让孟才人唱《何满子》一曲,唱得声泪俱下,闻者涕零。没过多久武宗就重病不治,而孟才人亦郁郁寡欢不久也随武宗去了。张祜为了纪念两人情谊作了《宫词二首》,节选为其一。

为什么我会推荐一首宫苑诗呢?其实是还有个小故事,当时武宗与孟才人殉情之后,白居易、元稹也为这个事儿作了首歌颂诗。白居易的这里不作讨论,主要说说元稹的这首。

何 满 能 歌 能 宛 转,天 宝 年 中 世 称 罕。婴 刑 系 在 囹 圄 间,水 调 哀 音 歌 愤 懑。梨 园 弟 子 奏 玄 宗,一 唱 承 恩 羁 网 缓。便 将 何 满 为 曲 名,御 谱 亲 题 乐 府 纂。

元稹用一首长诗描绘的如同童话故事一样,说的是一名叫何满的歌手唱歌好听,却身陷囹圄,玄宗在听到他唱一曲之后赦了他的罪,还叫乐府以何满之名普了一首曲。用赞赏《何满子》这首曲子的方式来颂扬武宗与孟才人间的深厚情谊,看似美好,细读就有些马屁的味道了。张祜的《宫词》写的很直白,我的家乡在三千里之外,我久居这深宫二十年,我对你有怨恨,但是我爱你。就是这么直接,一比之下高下立判。你元稹不是说我写的小家子气吗,那我就小家子气给你看,但是我小家子气也一样能胜你。

张祜仅用寥寥二十字就道出了一曲的哀伤、宫廷的深怨、帝妃的情深,字字珠玑,衬为人间绝句实不为过,我认为争魁之路有此诗一名。

《登高》--唐·杜甫

风 急 天 高 猿 啸 哀, 渚 清 沙 白 鸟 飞 回。无 边 落 木 萧 萧 下, 不 尽 长 江 滚 滚 来。万 里 悲 秋 常 作 客, 百 年 多 病 独 登 台。艰 难 苦 恨 繁 霜 鬓, 潦 倒 新 停 浊 酒 杯。

杜甫字子美,现代主义诗人。人称“诗圣”、“杜工部”等。杜甫个人流传下来的诗歌超过千首,绝大部门收录于《杜工部集》中。杜甫善于以景抒情,用不同的自然景色去表达自己的对时局的不满、对人们生活疾苦的愤慨、对战火纷飞的憎恨、对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无奈还有对志同道合之人的相惜......

《登高》作于公元767年秋,时年杜甫56岁。当时杜甫独自登上白帝城的高台,望着满江萧瑟的秋景,感慨自己一生漂泊的遭遇,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登高》。借无边秋瑟,抒发自己颠沛流离、郁郁不志的悲惨生涯。有人称之为“七律之冠”。

杜甫所作大多有些悲凉,这可能跟他的遭遇有很大的关系。正值当年的时候,仕途不顺,甚至会忍饥挨饿;人到中年,安史之乱爆发,战火纷飞,狼烟四起,人间疾苦,民不聊生;暮年归隐,又是病魔缠身,疾疾而终。

《黄鹤楼》--唐·崔颢

昔 人 已 乘 黄 鹤 去,此 地 空 余 黄 鹤 楼。
黄 鹤 一 去 不 复 返,白 云 千 载 空 悠 悠。
晴 川 历 历 汉 阳 树,芳 草 萋 萋 鹦 鹉 洲。
日 暮 乡 关 何 处 是,烟 波 江 上 使 人 愁。

崔颢流传下来的诗不多,《全唐诗》中仅记录了数十首。年轻时候的崔颢所作之诗多为意境轻浮艳色,多写女性的艳情故事。历经宦海浮沉,游历名山大川,崔颢的心境变化很大,写诗的风格雄浑奔放,浑然天成。别说放到现代,即使是当时名士大家都对此诗赞叹不已。诗仙太白游历之时喜爱即兴赋诗,相传当年李白登上黄鹤楼亦想吟诗作赋一首,目睹此诗,甚是佩服。尽然留下“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感叹。足见崔颢一首《黄鹤楼》作的是多么自然一体,令诗仙亦是败下阵来。

《将进酒》--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我想李白不用我过多的去介绍,“诗仙”二字已是全概。贺知章曾评“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称其为“谪仙人”,可见诗坛老前辈评价之高。照现在的说法,杜甫算是李白的迷弟之一,“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就是迷弟对偶像的最高评价。李白之狂世人皆知,狂到自作“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的地步。连孔子大圣人亦敢笑讽。

《将进酒》作于李白被贬之际,当时李白与友人岑勋等人相会,饮酒放歌。李白有点“借题发挥”的意思,把自己怀才不遇融于诗中。这首诗的画面感是很强的,当你刚一念起“君不见”的时候,画面里尽是一张磅礴的画面。于山之顶、于渊之巅,狂风咧咧,青衣作响,脚下滚滚江水奔流而过。三五好友烹牛宰羊、纵酒吟诗、剑舞翩翩,任他庙堂之高,江湖之远,皆不敌这两盏烈酒。

《春江花夜月》--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

张若虚一生仅留存两首诗,其一就是《春江花夜月》。全诗以春、江、花、月、夜实景作为主架构,月为全诗心脏部分,融于其余四境之中,贯穿全诗。但如果仅是一首写景诗能在万千唐诗中争魁吗?显然不可能。那么张若虚又想借借诗中景告诉我们什么样的故事呢?

全篇三十六句,韵律自然有规律。每四句换一韵,共九韵。人生哲理和宇宙奥妙自古就有在探索感悟,前人多是认为“宇宙浩渺,人生苦短”。张若虚却见解独到。他认为人生虽短暂,却是源远流长,代代相传;宇宙虽浩,应是美景相似。从这句“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就可窥得一二。除了诗题五景外,白云、青枫、扁舟、楼台、鸿雁、鱼龙、落花等等景色绘于诗中,像一张长长的画卷徐徐展开,印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绝美的景色。景中我们又看见了爱人的离人苦、游子的思乡愁。将人生哲理、宇宙万千、众生百态用一首写景诗呈现在世人面前,令人不得不佩服。后世之人亦有众多给出“孤偏压全唐”的赞誉。


除了推荐的这几首外,还有非常多的传世佳作。唐诗数万,佳作者众。正如“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所说,每个人的诗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分个高下真是让人难以抉择。


我知道个球


唐朝是我国诗词成就最高的巅峰之一,全唐诗收录了唐诗将近五万首。单从这个数字上看,就能够感受到唐代诗的繁盛。那是一个诗人倍出的年代,名人不胜枚举。从初唐四杰往下数,有盛唐的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中唐的诗魔白居易和诗豪刘禹锡,以及人称诗鬼的李贺。到了晚唐,小李杜独领风骚。单就这些人的诗作,都能代表唐诗的最高成就。

但是,如果要想找出一篇作品来代表唐诗,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像李白的《将进酒》,就是古体诗的典范。而崔颢的《黄鹤楼》、杜甫的《登高》,更是七律的代表之作。前面提过的那些名家,代表作都是流传千古的绝唱。

不过,在文学史里面,历来有一种说法,叫做“孤篇压全唐”。说的就是初唐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是初唐诗人,却没有初唐四杰那样有名,而且只有两篇诗作传世。即便如此,他的《春江花月夜》却以唯美的意境、雅静的文笔独领风骚,为历来的文史学家所称道。诗篇写了春天,春江,春花,春夜和春月,并且以极其娴熟唯美的文笔将这些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全诗华丽而不失清新,虽然有六朝金粉遗风的影响,但却是初唐最唯美的写景诗篇。


抱香楼主


有人说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孤篇盖全唐

因为我个人性格问题,我比较喜欢李白的 侠客行 一诗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这种潇洒,这种气势,就让我想起前两天去世余光中先生赞李白的那一首诗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还有三分啸成剑气,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豪放洒脱,在这种浮夸紧张的社会环境,读李白的诗就很让人轻松,畅快,尽显我大好男儿本色,其实苏轼也是这样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所以主要是欣赏李白这种积极的人生观,豁达、开阔,开盛唐之全势,谱唐诗之全篇。


我不爱吃发面饼


唐代诗人灿若星辰,名家辈出,锦秀佳作数不胜数,但如果有排行榜话,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应该是榜首之位。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艳艳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描绘出一幅烟波渺渺,月色朦胧的春江之夜,写景意境幽渺。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写尽宇宙苍生,人事缥缈。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相思之情,曲折有致,分外动人。以上只及局部 ,可以品读全诗,前人都有精彩评说。

全诗韵律节奏强烈,声情与文情丝丝入扣,婉转谐美,起承转合妙不可言,语言上气韵流畅,吟诵时网友自可体会。

历代文人墨客对此诗评价极高,闻一多先生称为“诗中之诗,顶峰上的顶峰”。一言蔽之,孤篇压全唐。


布衣李四


首先这是个伪命题,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每一首传世的唐诗自有它的过人之处,一枝独秀不是唐诗,姹紫嫣红、争奇斗艳才成就唐诗之浩瀚。

如果做一个排行榜,每个人心中必定都有所爱和最爱。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清新小景,把盏话别,画面感跃然脑海,可谓千古一别!

古今送别之诗颇多,独爱王维此首。 贸然设为榜首,王同学,速来领奖。



果麦x


鲁迅说,一切好诗,到唐代都被做完。

而唐代诗歌最高的成就要系于李杜二人。李指的是李白,号称诗仙,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杜指杜甫,号称诗圣,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有这两人几乎能把盛唐风云写尽。

李白在三十岁之前仗剑天涯,颇有诗仙之风,三十岁时,他突然对仕途感兴趣,从此只身长安,成了一个有名的“落魄”诗人。

李白对权利的追求是当时很多诗人的命运,他们总是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文完成理想主义爱国。李白的诗文豁达,但同样无法避免这样的世俗命运。

李白在长安最辉煌的时刻是帮杨玉环写诗,“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这是他最接近皇权中心的时刻,但是这也成为一些人嘲笑他的话柄。

但不得不说,借助当时皇权的修饰,李白的名气更盛。

同时他也广结良友,在东都洛阳他和小自己十一岁的杜甫第一次相遇就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之后又完成了两次相会,后杜甫为此写了很多诗怀念彼此的友谊 ,其中最出名一篇是《春日忆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没有再回到皇权中心附近,他曾通过《永王东巡歌》抒发报国情怀。但也因永王事件获罪,从此之后,李白彻底远离仕途,在五十八岁漠然去世。

李白最出名的一首诗是《将进酒》,也是在唐朝和中国诗歌历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这首诗是在李白于长安不受待见,受到官场排挤之后,书写的情绪诗。诗中之言表达了李白“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的满腔不平,但它又寄托了李白对于未来的希望。

其中“天生我材必有用”一句一直成为后人自我激励的名句,也是这首诗的核心思想。

这首诗与酒结合,将李白在长安遭受的郁闷和排挤全部发泄而出,“千金散尽还复来”也让我们重新看到了那种三十岁之前的李白,那种“诗仙”的洒脱。

《将进酒》,我认为是唐诗之最。





陈明朗


第1名《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春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唐代诸多诗选,七律部分多以《黄鹤楼》开篇或压卷,是因为这首诗被后世称为“唐人七律第一”,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这首诗在当时就很有名,传说李白登黄鹤楼,有人请李白题诗,他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