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幫,如果能跨越了真贗,就會是行家高手。

古藝術品收藏方向如果錯了,停止就是進步。

人,總是很難改正自己的缺點。人,總是很難發現自己的錯誤。有時明知錯了卻欲罷不能,一錯再錯。古藝術品收藏要懂得把握正確的方向,堅守自己的底線和原則。世界上的誘惑很多但請記住:天上永遠不會掉餡餅,切莫因為一時的貪念而付出慘痛的代價,如果發現錯了請及時懸崖勒馬不要一錯再錯。

事實上,國寶幫並不認為自己是國寶幫,他們絕不認為自己收藏的是贗品,因為他們根本就沒有能力辨識真贗。是什麼原因導致他們走入了歧途?處於國寶幫階段的愛好者有著怎樣的心理感受和體驗?毫無疑問在正式實施收藏之前,大家都是普通的收藏愛好者,無所謂國寶幫不國寶幫。因為喜愛而瞭解而萌生求知慾,由於慾望而尋求知和識的途徑和渠道。既然大家初衷與興趣沒有差別,那為什麼有人得道而有人確誤入歧途了呢?那必然是求真的路徑和渠道有了偏差。倘若所有專家都是真本事的專家都能正確的指導,倘若有真實的專業行家都能口心真傳,倘若有愛好者都能理智的多累積市場實戰經驗。擺脫國寶幫並不是天方夜譚。然而,要同時享有上述條件和機會,卻不那麼盡人意。國寶幫之所以稱之國寶幫,原因在於藏的都是贗品,且都是高端贗品。由此推斷,倘若國寶幫能跨越真贗之門,倘若意識到自己所藏為贗品,對其靈魂觸動是振聾發聵、驚心動魄的。若能懸崖勒馬迴歸正途務實努力,必能成為收藏界實力不可小覷的黑馬。

國寶幫,如果能跨越了真贗,就會是行家高手。

古藝術品學問主要是眼學,產生國寶幫幾率最小的是“師徒型”(前題是你的師傅要有德有義有真眼力)。之所以說古藝術品專業最適合師傅帶徒弟,是因為它的許多門道兒都需要口傳心授,同時還要配合大量的造型比對和實物觀摩及市場實戰,獲得相關的真知。一件古藝術品擺在面前,專業行家能在瞬間作出準確判斷。而外行,即使把最核心的技術作最詳盡的講解,多半還是不得要領。學徒的目的正是通過長時間耳濡目染,達到對其要點的領悟。現實中師徒條件是有差異的,因而在傳授和接納信息的數量、質量上也有差異。所以徒弟離開師傅之後是否會吃藥(購買贗品),則取決於所學知識運用與把握能力。偶然的失誤也會有,但概率會大大的減少。學者收藏,有天然的優勢。這不僅取決於理論功底和藝術審美等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還在於交往的層次很容易接觸真正的專業行家。由此帶來的耳濡目染和切磋交流,對認識和提高古藝術品的品位,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國寶幫,如果能跨越了真贗,就會是行家高手。

國寶幫如果能跨躍了真贗,就有可能是有眼力的行家高手。

理由有三:

第一,國寶幫收藏的品種會按年代,按門類自成系列。

第二,國寶幫的理論積澱較深。完全被實物欺騙誤入歧途的愛好者是有的,但絕不僅侷限於實物本身。

第三,國寶幫具有超強的憑藉造型和紋飾等斷代的能力。


國寶幫,如果能跨越了真贗,就會是行家高手。

古藝術品是物,物以“知”為貴,“識”者為俊傑。

【知與識】有眼力的人不一定都優秀,但優秀的人基本都是有眼力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