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故事:出身卑贱的捧剑仆留名千古,为写诗不惜遭受主人鞭打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朝则是汉诗的高峰,诗词名家灿若群星,但也有很多不知名的人,留下了经典的诗篇。今天,王和尚介绍的这位诗人,他是一名奴仆,《全唐诗》中并未留下姓名,他就是有名的“捧剑仆”。

01:捧剑仆小传,为追求自由与美好,不惜遭受鞭打

据《全唐诗》记载,他大概是晚唐时人,在咸阳郭姓家做奴仆,郭氏主人很喜欢舞剑,他则在一旁捧剑侍立,故名“捧剑仆”。他虽是奴隶,地位低下,却有一颗“诗人”的心,他“尝以望水眺云为事,遭鞭箠,终不改”。由此可见,他虽身职卑微,却颇风雅,喜欢观云望水,神游四方。

唐诗故事:出身卑贱的捧剑仆留名千古,为写诗不惜遭受主人鞭打

△捧剑仆笔下会有什么好诗?


对此,王和尚想到《悟空传》中,孙悟空那句经典的话“我看晚霞的时候不做任何事!”虽然捧剑仆望水眺云而被主人鞭打,但是他仍然坚持不改。或许他在寻找诗兴,或许在放怀遥远,这种雅兴和坚持却非常值得敬佩。因此,他写的诗儒士闻而竞观,以为是协律之词,而他的主人也因此原谅了他。

02:捧剑仆的经典诗句,诗意中蕴含对自由的渴望

捧剑仆最著名的诗是下面一首:

青鸟衔葡萄,飞上金井栏。

美人恐惊去,不敢卷帘看。


唐诗故事:出身卑贱的捧剑仆留名千古,为写诗不惜遭受主人鞭打

△ 不止捧剑,他心中还有诗意和美

法国雕塑家罗丹在《艺术论》中写道“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首诗是个最恰当的印证。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捧剑仆善于发现生活之美,更善于捕捉下来,形成美妙的诗篇。

一只美丽的小鸟衔着葡萄飞过井栏,窗下的美人凝神看到,她害怕鸟儿飞走,就隐藏在窗帘缝隙下悄悄观看。鸟是青翠活泼的,而美人的闺房又是金碧辉煌的,两种颜色搭配,显得画面感十足。冷色与暖色的搭配,使整个画面显得静谧而优雅。


唐诗故事:出身卑贱的捧剑仆留名千古,为写诗不惜遭受主人鞭打

△ 闺中少女也有对自由的向往?

窗下的美人则显得天真好奇,看到此景,她不敢卷上帘子尽情观赏,而是隐藏在窗帘之内悄悄地观察。美人的单纯活泼,她细腻的心理活动和举动细节,都一一在诗中呈现。

这首诗有什么隐藏的含义么?王和尚认为是有的。它描述了向往自由的生命和挣脱束缚的渴望。不是么?翠鸟自由飞翔,但是窗内的女孩却只有被禁锢在阁楼上,其中的无聊与苦闷,可想而知。一只鸟儿打破了她生活的死寂,但她也不敢恣意欣赏,生怕那象征自由的鸟儿一去不复返。因此,闺中的少女只好偷偷观望,而不敢丝毫有所惊动。


唐诗故事:出身卑贱的捧剑仆留名千古,为写诗不惜遭受主人鞭打

△ 谁不渴望自由,纵览山河?

联系前文,捧剑仆因好望水眺云而被主人屡次鞭笞,他内心是否也有对自由的渴望呢?这首诗细读,也能看出他渴望挣脱束缚,重回自由的强烈愿望。只是这种愿望被他“诗化”地表达了。

03:扩展:宋朝禁军士兵为欣赏山河壮美,不惜抛家弃子当逃兵

北宋大文豪苏辙曾有一篇散文,名为《孟德传》,也是讲述了一个士兵喜好山林的故事。与“捧剑仆”的故事可对比来看。


唐诗故事:出身卑贱的捧剑仆留名千古,为写诗不惜遭受主人鞭打

△ 孟德曾是一名禁军

孟德是驻扎在地方的禁军神勇部的一名士兵。他自幼喜好山林,在驻守秦州时,此地有许多名山大川,风景秀丽,孟德就抛弃了妻子,独自一身逃军而去,深入大山安居。

对孟德来说,观山望水,是他最大的渴望,为此他不惜逃离军队,抛家弃子,也要深入山林恣意欣赏壮丽山河。因此,苏辙称他为有道之人。

兴趣是人生最大的动力,对美好的追求也是人的天性。捧剑仆不惜遭到鞭打也要观水云变幻,孟德不惜放弃一切也要纵览山林之美。


唐诗故事:出身卑贱的捧剑仆留名千古,为写诗不惜遭受主人鞭打

△ 为了诗意与美好,他与世界为敌

​可见,对美好的追求能让人变得坚强,也会让人变得脱俗而有高致。

诸位朋友,你曾为自己的爱好付出多大的努力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