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林格尔县:贫困户“造血”又“输血”

梁忠厚,浓黑的眉宇间透着深邃的眼神,热情朴实。今年57岁的他,面容沧桑却又显得格外精神。见到记者来访,正在进行真空包装藜麦的他忙招呼着我们,一边拄着双拐,一边给我们倒水。

和林格尔县:贫困户“造血”又“输血”

“我身体不好,你们可不要客气,快喝口热水暖暖身子。”梁忠厚笑着说。


“老梁,去年种麻子收成不赖,今年咱们继续合作哇。”“行了!那咱们找个时间把合同签了!”和我们聊天间,梁忠厚乐呵呵地接了一个来自合作商的电话。去年,梁忠厚种麻子收入了7万多元。

和林格尔县:贫困户“造血”又“输血”

梁忠厚是和林格尔县大红城乡万裕号村的村民,一场车祸让他右腿落下了残疾,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属于村里因残致贫的贫困户。几年来,失去劳动能力的他,经历了一般人难以体会的困难和变故,也尝尽了生活的百般折磨和痛苦。

和林格尔县:贫困户“造血”又“输血”

“2012年刚出车祸那会儿,很难接受这个事实,每天都感觉心里堵着块大石头。70多岁的老母亲眼睛患有严重白内障,已经基本看不清东西,加上腰部劳损还需要人照顾。乡、村干部经常来家里看望我,给我打气加油。咱也不是那不明事理的人,腿脚行动不便了,还有脑子和双手啊,不能老当享受国家政策的贫困户。”梁忠厚继续说道。


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县乡包扶干部和村干部来到了他家,坐在他家的炕头上,和他谈起了未来的打算,并向他介绍全县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情况。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帮扶干部、村干部关心和帮助下,梁忠厚办理了低保和残疾证。在听取精准扶贫的好政策后,不满足自身现状的梁忠厚通过结对帮扶、扶贫项目、扶贫贷款扶持,流转了万裕号村480亩土地,种植藜麦、荞麦、谷子等小杂粮,藜麦以每斤16元的价格销往呼市、东北、新疆等地。2018年除去人工、土地承包费、籽种、化肥等开支,梁忠厚年纯收入7万余元。2019年,刚刚脱贫的梁忠厚带动村民致富和贫困户脱贫成为他的新愿景,身残志坚的梁忠厚再次申请扶贫贷款5万元,流转了四十一号村、万裕号村里的1300亩土地,成立了和林格尔县梁忠厚种养殖家庭农场。主要种植藜麦及小杂粮。

和林格尔县:贫困户“造血”又“输血”

四十一号村脱贫户梁四娃笑着说:“梁忠厚种养殖家庭农场是我们挣钱的好去处,我们不用出村能找到活,我和老伴去年光打工就收入8000多元,在加上土地流转的承包费、粮食补贴、社保,实现了稳定脱贫。”现在,梁忠厚的藜麦种植基地已成规模,本村及周边村的百余名农民前来种养殖基地打工赚钱,其中涉及贫困户17户。2019年,梁忠厚种养殖基地支出人工费12万元。梁忠厚不但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也带动周边贫困户享受到实惠。


“国家说扶贫要扶志、扶智,我虽然身体残疾,但也不能抱着等靠要的思想,去年县里还给我颁发了‘优秀致富带头人’荣誉证书,更加激发我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想法,今年我准备再从银行贷款10万元,再流转周边村1000多亩土地,扩大藜麦种植面积,让其他贫困户也参与进来,用自己的产业带动乡亲们一起致富,回报党和政府的恩情。” 对于今年的打算,梁忠厚信心满满。

和林格尔县:贫困户“造血”又“输血”

如今,梁忠厚已经成为和林格尔县脱贫致富能手之一。自己脱贫致富的同时,他没有忘记为乡亲们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在梁忠厚种养殖家庭农场带动下,17户贫困户稳定脱贫。


和林县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中,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帮扶理念,充分挖掘贫困户的潜能,坚持扶“智”与扶“志”相结合,通过找准贫困户贫困原因和实际困难,制定务实的帮扶规划,落实帮扶措施和责任,通过与业主结对、金融扶持、产业支持、困难扶助、医疗扶助等方式,实现贫困户“造血”又“输血”,惠及更多贫困户,让他们的收入上得去,稳得住。


(和林格尔县融媒体中心 王效平 胡文彬 段晓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