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的歷史淵源【陳果】

“大人”的歷史淵源【陳果】

我們來從詞源上說說“大學”。“大學”最古老的含義,指的不是某個高等學府,不是一所高級培訓機構。“大學”就是“大人之學”,它和“小學”,也就是“小人之學”是相對的。我們要搞清楚什麼是“大人之學”,先要搞清楚什麼是“小人之學”。我們長期以來對“小人”兩個字是有誤解的,我們覺得“小人”就是道德品質惡劣、奸詐陰險的人。現代人對“小人”的定義和古代完全是兩碼事。你一聽“小人之學”就會納悶,小人還要學?還真是!因為你要不學,連小人都當不上了。

所以我們先來看看在古人那裡,什麼叫作“小人之學”。

古人從八歲開始學小學,小學就是相對來說比較小、比較淺的學問——“灑掃、應對、進退、禮樂射御書數”。什麼叫作灑掃?灑水掃地,個人衛生,基本的家務你要會做。有一些女同學啊,你不要以為不會做家務就說明一個女人很優越很高級。你會做,但你不必做,算你有本事。如果你根本不會做,那就是無能,有什麼好驕傲的呢?第二個“應對”,是指你要學會待人接物,處事大方,為人得體,你要學會和父母、同學、同事、路人等不同的人相處融洽,你做到了沒有?你生活中有那麼多人,這個人傳來一個正能量,那個人傳來一個負能量,你要學會回應來自不同方向、不同性質的能量,這個叫作應對。

第三個“進退”,包含了行動力與定力兩個方面。這裡的“進”,指的是你該行動時就要果敢;這裡的“退”,指的是行動之外,你要學習一種靜守的涵養。你要知道什麼時候該言語,該有所作為;什麼時候該沉默,該有所放下。審時度勢,領會時機。

“禮樂射御書數”就是我們古代所說的“六藝”,是指對我們身心有益的六種技能。禮,禮節;樂,音樂;射,投射,也可以泛化為體育;御,會駕駛馬車,要有駕照;書,書法;數,算術——這六種技能。

這些知識與技藝是八歲的小孩需要開始學習的,只有學會了這些,這個小孩才算是小學畢業,成為了一個合格的“小人”。學習“小學”有什麼意義呢?朱子一言以蔽之:“於灑掃應對進退之間,持守堅定,涵養純熟。”

所以很多時候,不要以為你去做家務就是浪費時間,這世界上沒有一樣東西不通向真理。哪怕只是掃個地,有的人就能做得特別好,你能做到60分,他卻能做到90分。做同一件事,在你手裡是個“作業”,到他手裡就是個“作品”,就是不一樣,人和人的關鍵差別就在這裡。而灑掃進退應對這些看似瑣碎的小事,做好了,就是一種教養,可以讓自己持守堅定,涵養純熟。

當古人習得小學之後,懂得了如何灑掃應對進退,知道了如何在人情世界中為人處世,然後還要略通音樂,還要文武雙全,這樣才算一個合格的小人,才能從“小學”畢業,轉而進入“大學”。

大學和小學的本質是天壤之別。什麼叫大學?大家都會背的《大學》,開篇就說了三大綱領:“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大學之為大學,首先就要對人心內在光明的良知與德性有所自覺,有所弘揚,然後,還應該致力於去啟蒙和更新民眾的精神氣象。“在親民”,就是你的存在應當給你身邊的人帶去光明,帶去力量,而不是使人因為你而感到崩潰。凡是接近你的人,因為認識了你,他覺得生活更可愛了。最後,大學之道,“在止於至善”。什麼叫“止於至善”?就是致力於將“至善”作為自己一生的追求。因為至善永不可達,所以重要的不是達到“至善”這個結果,而是在追求至善的路上,不斷自我完善、自我進化、自我超越的過程。正是這個過程讓我們循序漸進靠近至善,也正是這個過程,在不知不覺中讓我們成長為一個偉大心靈,一個頂天立地有浩然正氣的“大人”。

常有學生問我,我們進大學是學什麼?學知識、學技能對不對?我說,對的,但不止於此。我們在大學裡,學的不光是知識與技能,還有如何修養自己的人格,如何拓寬自己的心量,如何讓自己成為一個有胸襟氣度的“大人”。什麼叫“心量”?就是一個人內心的容量。什麼叫“容人之雅量”?就是你要拓寬心靈的容量,讓它容得下更多人,容得下那些和你不一樣的人,這意味著,要容得下那些你看不上的人,也容得下那些比你更優秀的人。後者其實挺難做到的,我們有時候不喜歡一個人,不是因為他不好,而是因為他很好,比我好,這讓人很生氣。所以要拓寬自己的心量,讓自己更大度豁達;要修養提升自己的人格,讓自己儘可能越活越接近於天下之至真至誠,這樣才能養出傳說中的“人格魅力”。所以進大學有兩個任務,這也對應“大師”的兩個層面——第一個任務就是要學習知識技能,有朝一日,你會成為某一領域的專業人士,某個才能卓越的專家;第二個任務,就是完善自己的人格,讓自己活得更大、更寬廣、更赤誠,這樣的話,你可以成為一個更健全、更強大的人,你能夠活出一個最圓滿的你。

有的人身體上殘疾,精神上健全;有的人身體上健全,精神上殘疾。所以,要讓自己活成一個真正健全的人,就不能讓自己精神上殘疾。“大學”就是在幫助我們學習一種精神的健全。

所以簡言之,“大學”就是“窮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學問。

窮理就是探求真理,永無止息。什麼叫真理?對於理科的同學來說,所謂“真理”大概就是自然規律——宇宙運行的大道,物理世界的生成法則。但其實,“真理”還有另一個更人文的層面,我們稱之為“天理”,那是在道德意義上的。所以,窮理也就是追求這兩種真理——窮盡物理之力量,同時要明曉天理。

然後,什麼叫“正心”?就是要保持內心公正。一個人能夠活得公正無私、光明磊落,其實真的是很痛快的一件事。那怎麼正心呢?要時不時反躬自省,自我審視,看清自己的“正”與“不正”,然後“去其不正,以全其正”。你以為“正心”只是一種自我道德錘鍊,讓自己變得更善良,更利他?並非如此。當你的心是正的,你整個人就是正的,你說話做事都會自帶正氣,這會使你變得很有氣勢,很有力量。

再說“修己”。首先是要“修己之身”——修養好自己的身體,修養好自己的皮囊,為什麼呢?革命的本錢啊。你的身體是你精神的載體,是你思想和靈魂的執行者,所以要有好的活法、好的吃法、好的健身方法,來修好自己的身體。同時,還要“修己之心”——修好你的這顆心,讓它不要被腐化、被扭曲、被汙染,讓它純潔如初、清澈見底。我們經常聽到一句好像很玄奧的話,說“人生就是一種修行”。可是什麼叫修行?其實這話一點都不高深。所謂“修行”就是在行動當中修正你自己——你覺得不對的想法、看法、說法、做法,你把他修正,就這叫修行,這就是“修己之心”。

因為你修身了,你的“身”會越來越健康,越來越美好;因為你修心了,你的“心”會越來越健康,越來越美好。你的心會因為健康而富有活力,會因為美好而產生一種深深的喜悅。所以這個修己,其實說到底就是一個人的自愛。不要以為愛自己就是讓自己變得更自私,什麼都要,什麼都不肯損失,其實那不是自愛,而是自我戕害。一個真正愛自己的人會讓自己有朋友,有愛人,讓自己的生活裡總有友善與柔情,而自私會破壞這一切。所以,自私不是自愛,而是最大的一種不自愛。

修己是自愛,那麼,治人就是愛人。你學會了如何自愛,就要把這種愛推己及人,要學會如何去愛別人。自愛是修身和修心,而愛人也是一樣。所以,治人就是要懷著一份關愛,治人之身、治人之心。

天下之善莫善於治人,天下之惡莫惡於毀人。“治人之身”說到底就是“救命”——關鍵時候幫一把,治他的病,救他的命;“治人之心”說到底就是“安心”——需要的時候說一句體己的話,做一點貼心的事,度他一程,讓他平靜下來少一點焦慮,安好他的這顆心。這兩者都是功德無量。

世上最惡的莫過於毀人,毀人也不只是“毀人之身”。你傷害他的身體髮膚,你殺了這個人,是對他的一種毀。但另外一種“毀”同樣惡毒,那就是“毀人之心”,就是毀掉他生活的希望,毀掉他求生的意志,毀掉他的夢想與尊嚴。

“窮理正心,修己治人”,是事關生命的大學問,所以叫“大學”。我很喜歡法國作家夏爾·波德萊爾,他有句話讓我印象很深,他說,這世界上只有兩件有價值的事:第一件是你深感驚喜;第二件是你使人驚喜。延伸開去,我覺得這世界上只有兩件有價值的事:第一,你要好好活著;第二,請你在自己好好活著的同時,幫助別人好好活著。再有:第一,你要盡一切努力,讓自己活得幸福;第二,在你獲得幸福的同時,要給別人幸福。

這世界上只有兩件有價值的事情:第一,你要活得心安;第二,你要使人心安。這世界上只有兩件有價值的事情:第一,你要滿滿地製造正能量,這種正能量像內心的一束光一樣,會讓你穿過生活中時不時來臨的黑暗;第二,在關鍵時候請給你的朋友、給你身邊的人勻一點正能量,幫助他們度過所經歷的黑暗。

以前我在學校裡面跑步的時候,半道老被人攔下來,然後問我一些深刻的話題。雖然跑步砸了,但還是值得的。比如曾有人問我,怎麼樣才能對人類有貢獻?我說:“你要改變全人類,先改變你自己呀。然後把你的愛由近及遠地傳出去,不知不覺你就會改變很多人,或許會改變全人類也未可知。”其實我們活著就要做一個點燈的人,你點亮了這個人的一盞燈,而這個人可能就是下一個聖雄甘地,他可能就會點亮一片星空,點亮全人類。所以不要小看你身邊每一個看似平凡的人,對他好一點。

小學——社會之學,處世之學。不要小看小學,把灑掃應對進退做好,也不容易的。把小學學好了,你就會成為一個做事得體、落落大方的人,變得儒雅優美。

大學——精神之學,生命之學,天地之學。它培養的不只是你的風度,更是你的氣度,它教你的也不只是情理,還有天理與情懷。學好了大學,你會成為一個心有大愛、氣度雍雍的人,那會使你更高尚。

很可惜,我們的“小學”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所以等我們進了大學,還得給我們的“小學”補課。那麼,在你修習小學之餘,請你也好好學一學“窮理正心、修己治人之學”,在成為一個合格的“小人”之後,也能在今後的人生當中,活成一個深明大義、仁慈寬厚的“大人”。

孔子在73歲離開這個世界時,說他自己“大節無虧,可以安然去也”。什麼叫大節無虧?就是這輩子你沒有一個必須要說的謝謝,因為你沒有虧欠誰;這輩子你也沒有一個必須要說的對不起,因為你沒有傷害誰。大節無虧,可以安然去也,我覺得這真的是頂天立地的大人。

“大人”的歷史淵源【陳果】

內容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